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9月,朝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幸福、润泽、罗马嘉园三个校区的2400多名学生都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就是集团全面实行教师走校教学——集团内的40名综合学科、科学学科、音乐学科、美术学科教师将参加走校教学。
在北京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基础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培养。我们让集团内的教师跨校教学,不仅激活了教师队伍,而且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真正共享,引领了学生的成长,促进了教育公平。
我们的教育集团目前是“一校六址”的辦学规模,其中五个校址位于北京,除幸福校区外,其余校区均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及远郊区。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教师流动始终是一项重要课题。在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中,我们始终坚持“管理一体化、办学一体化、研学一体化”,始终坚持“理念互通、管理互联、校区互动”,各校区的教育质量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在集团化办学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显著位置,每周组织集团内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或研训,以此提升各校区的师资队伍水平。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润泽校区、罗马嘉园校区等校区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相对较少,学生们享受到丰富课程资源的机会也就更少。为了进一步促进各校区的均衡发展,在2015年年底,我们提出了教师走校教学的想法,并于2016年9月启动了教师走校教学试点,先期在幸福校区和润泽校区开展试验。
教师走校教学并非学校的无基之举。自2010年开始,我们就启动了课程改革,经历五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幸福教育”为理念的课程体系。除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之外的其它课程,学生可以从一年级就开始参与自主选择课程及任课老师,如体育学科开设了篮球、足球、游泳、武术等课程;音乐学科开设了唱游欢乐谷、太鼓达人、电子管风琴等;美术学科开设了服装达人、衍纸花语、艺版艺眼等;科学学科开设了炫酷的小马达、奔跑的小车、美妙的八音盒等;综合实践学科开设了趣味3D打印、传统手工艺、厨艺小当家等。学校的走班教学探索为教师走校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们在走班教学中更新了教育观念,走班教学也激发了教师的课程创生与开发能力,让学生们享受到了更为丰富的课程。
在前期的试点中,幸福校区和润泽校区的美术教师实行走校教学。两校区的教师克服困难,根据学生选修的课表,进行走校教学。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润泽校区的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走校教学大为赞赏。家长也反映学校老师更多了,课程也更丰富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每次上课都很兴奋。新老师带来的新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今年暑假前期启动了新一轮教师走校教学的探索,将参与校区扩大至了3个校区,学科扩大到综合学科、科学学科、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参加的教师达到了40名。
教师走校教学让各校区课程资源更加丰富了。以新学年为例,罗马嘉园校区370余名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达到56门,润泽校区750余名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达到87门。剪纸、厨艺、版画、服饰制作等一大批课程出现在新学期的课上。不仅如此,集团还根据学生的需求,聘请了专家、大师等走进学校为学生们上课,并在各校区进行共享,使优质教师资源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教师走校教学是一种模式的创新,通过走校教学,使校区的教师变成了集团的教师,从而实现了集团内各校区教师资源的融通享受,有效解决了“人走关系动”的教师交流的弊端,促进了教师流动,也让各校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达到了“1 1>2”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均衡。
教育集团的走校教学是教师流动的有益探索,它打通了学校间的课程,可以让优质教师同时教几所学校的学生。另外,走校教学的模式让不同校区的学生“同上一节课”,实现了不同校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均等教育机会的目标。
栏目编辑 _ 于萍
在北京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基础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培养。我们让集团内的教师跨校教学,不仅激活了教师队伍,而且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真正共享,引领了学生的成长,促进了教育公平。
我们的教育集团目前是“一校六址”的辦学规模,其中五个校址位于北京,除幸福校区外,其余校区均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及远郊区。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教师流动始终是一项重要课题。在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中,我们始终坚持“管理一体化、办学一体化、研学一体化”,始终坚持“理念互通、管理互联、校区互动”,各校区的教育质量均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在集团化办学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显著位置,每周组织集团内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或研训,以此提升各校区的师资队伍水平。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润泽校区、罗马嘉园校区等校区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相对较少,学生们享受到丰富课程资源的机会也就更少。为了进一步促进各校区的均衡发展,在2015年年底,我们提出了教师走校教学的想法,并于2016年9月启动了教师走校教学试点,先期在幸福校区和润泽校区开展试验。
教师走校教学并非学校的无基之举。自2010年开始,我们就启动了课程改革,经历五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幸福教育”为理念的课程体系。除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之外的其它课程,学生可以从一年级就开始参与自主选择课程及任课老师,如体育学科开设了篮球、足球、游泳、武术等课程;音乐学科开设了唱游欢乐谷、太鼓达人、电子管风琴等;美术学科开设了服装达人、衍纸花语、艺版艺眼等;科学学科开设了炫酷的小马达、奔跑的小车、美妙的八音盒等;综合实践学科开设了趣味3D打印、传统手工艺、厨艺小当家等。学校的走班教学探索为教师走校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们在走班教学中更新了教育观念,走班教学也激发了教师的课程创生与开发能力,让学生们享受到了更为丰富的课程。
在前期的试点中,幸福校区和润泽校区的美术教师实行走校教学。两校区的教师克服困难,根据学生选修的课表,进行走校教学。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润泽校区的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走校教学大为赞赏。家长也反映学校老师更多了,课程也更丰富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每次上课都很兴奋。新老师带来的新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今年暑假前期启动了新一轮教师走校教学的探索,将参与校区扩大至了3个校区,学科扩大到综合学科、科学学科、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参加的教师达到了40名。
教师走校教学让各校区课程资源更加丰富了。以新学年为例,罗马嘉园校区370余名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达到56门,润泽校区750余名学生可选择的课程达到87门。剪纸、厨艺、版画、服饰制作等一大批课程出现在新学期的课上。不仅如此,集团还根据学生的需求,聘请了专家、大师等走进学校为学生们上课,并在各校区进行共享,使优质教师资源的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教师走校教学是一种模式的创新,通过走校教学,使校区的教师变成了集团的教师,从而实现了集团内各校区教师资源的融通享受,有效解决了“人走关系动”的教师交流的弊端,促进了教师流动,也让各校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达到了“1 1>2”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均衡。
教育集团的走校教学是教师流动的有益探索,它打通了学校间的课程,可以让优质教师同时教几所学校的学生。另外,走校教学的模式让不同校区的学生“同上一节课”,实现了不同校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均等教育机会的目标。
栏目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