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使用尼莫地平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42-0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整个脑卒中的5%-10%,年发病率为(5-20)/10万[1]。其中脑动脉环周围的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约占SAH的70%—80%[2]。新一代脑血管治疗药物尼莫地平注射液是一种Ca 2+ 通道阻滞剂。它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在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而不影响脑代谢,可拮抗K、5-HT、花生四烯酸,过氧化氢、TXA2、DGF2A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3]。 尼莫地平的使用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和死亡率,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我科于2010.1—2012.1采用输液泵静脉输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岁。经腰穿和头部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以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病程3-40天,均治愈出院。
  1.2 方法 使用尼莫地平(江苏济川制药,规格100ml/20mg每瓶)时采用输液泵输入,用特制聚乙烯避光输液器连接三通管。一般5—10ml/h,以后根据血压设置输液泵滴数,连续使用10—14天,同时常规输注止血药物及补液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尼莫地平注射液需长时间输注,患者的日常活动受限制,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极易产生急躁、忧虑和悲伤情绪 ,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执行治疗之前,护士应向患者说明使用该药的目的性、方法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其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取得患者的理解,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急性出血期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头痛剧烈,随时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危及生命。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禁止起坐、洗头、沐浴及其他下床活动;头部抬高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保持病房的安静,治疗护理时间相对集中,减轻不良环境刺激;限制陪护及探视人员,嘱患者的一切活动均协助床上进行。
  2.3 输液泵护理 使用前应检查电源线及插座有无破损,电源线是否外露等,以保证安全;使用输液泵时,放置平稳,防止摔倒;更换输液器时注意无菌原则;当机器出现报警时,及时查明原因,是否有电源不足、药液泵完、空气未排尽、管道折叠或扭曲,应作出相应的处理。
  2.4 用药护理
  2.4.1 调节滴速 尼莫地平输液不宜过快,,以输液泵输入,严格控制滴速,开始2h可按0.5mg/h ,约2~3滴/分钟为宜;如果观察血压无明显下降时,可增至1mg/h,约4~6滴/分钟;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可根据血压下降情况适当降低剂量,如有必要应考虑停药。尼莫地平瓶身用黑色不透光纸包裹,使用避光输液皮条(聚乙烯)连接,禁止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
  2.4.2 血压监测 在使用尼莫地平过程中,要根据血压及患者的主诉调节尼莫地平注射液的滴速,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血压监测能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波动,防止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而引起患者的不适。用药前测量并记录血压1 次,开始滴注药物后0.5 h测量血压1 次,在使用尼莫地平过程中条件许可应使用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一般控制在病人原基础血压的2/3水平[4],过高会诱发出血,过低会造成脑血流灌注不足,造成脑缺氧,加重脑损伤。
  2.5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在静脉滴注过程中经常巡视,了解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解决患者生活上各种需要,以减少其负性情绪,有利于配合治疗和疾病的康复。如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的措施。
  2.5.1 静脉炎 尼莫地平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所以在静滴时会出现输液部位疼痛,沿静脉走向的皮肤可能出现红肿、发热,所以宜选择大静脉注射,应使用静脉留置针,由于血管管腔大,血流丰富,可快速稀释药液,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在同一静脉通道同时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以稀释药液来缓解疼痛。本药物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20 %) ,对皮肤刺激性较大,故要经常观察滴注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渗漏到血管外,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和坏死。一旦发生症状,采用硫酸镁湿敷或新鲜马铃薯片敷与肿胀处,能很快缓解症状。
  2.5.2 心动过缓 尼莫地平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心率和传导。因此,输液过程中每0.5~1小时测心率、脉搏一次并记录,发现心率减慢,应调慢滴速。若心率< 50次/分应立即停药;对合并有心脏病,特别是有传导阻滞者,用药时应进行心电监护,以防发生阿斯综合征。
  2.5.3 头痛、头晕 由于尼莫地平的酒精溶媒可出现头痛,嘱患者卧床休息,做好床边护理,包括饮食及大小便等。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头痛性质与程度。头痛重者报告医师并予以处理。
  2.5.4 胸闷 此为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所致,减慢滴速,症状可逐渐减轻,观察脉搏、呼吸变化,胸闷症状重时,行心电图检查并对症处理。
  2.5.5 过敏反应 尼莫地平注射液为酒精溶媒,用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酒精过敏史,对酒精過敏者禁用。用药过程中勤巡视、多观察,发现过敏情况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应用非那根、地塞米松、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严重者按过敏性休克抢救。
  2.5.6 另外还应注意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如出现鼻衄、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月经量过多、血尿、腰痛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并重复监测血凝变化,必要时及时停药或减量。
  3 结论
  在输液泵持续静滴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通过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皮肤、消化道症状、主诉等,注意有无颅内压和神经系统变化,同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尼莫地平用量,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其疗效,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和交接班,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干预,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4):623.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
  [3] 王丽华.神经内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05:125.
  [4] 黄碧萍,李鼎贤.11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杂志,2007,7(1):79—80.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討老年患者采用改良的清洁灌肠方法是否能有效地减少灌洗液外流,提高灌洗液肠内保留时间,是否能减少清洁灌肠的次数,提高灌肠效果。方法:将40例具清洁灌肠指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法与传统法行清洁灌肠,统计两种方法在灌洗量、肠内保留时间及灌洗次数方面的差别。结果:改良法在灌洗量(p<0.05) 、肠内保留时间(p<0.01) 、灌洗次数(p<0.05)方面与传统法有显著
期刊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分析30例VLBWI的临床表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恒温箱保暖复温;加强呼吸及营养管理;控制血糖,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注入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对有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蓝光治疗等.结果 存活出院22例,其中好转7例,平均住院32.5 d.结论 VLBWI治疗中,应着重加强保暖;严密监护呼吸,合理的鼻饲喂养及部分静脉
低血糖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过低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致血糖浓度过低的综合征
我科2006年6月-2008年12月,用单次硬膜外麻醉完成4小儿下腹部及以下手术158例,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在颈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6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钛钢板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颈髓损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无术中并发症及意外损伤,术后当日症状均有不同改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脱出及断裂;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生理屈度均得以恢复;植骨块融合率100%,脊髓损伤ASIA分级明显改善.结论 颈椎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导致的全身新陈代谢率降低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上甲减的患者中95%为原发性甲
The immune system has a remarkable ability to respond to seemingly endless antigens. In essence, a productive immune response takes place along a well defined b
目前,未婚青少年的性观念和性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比例逐渐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未婚人工流产(人流)女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及其需求,为进一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可行措施。
我院应用1,6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87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87例,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