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的若干理论问题再辨——答王跃平先生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hez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复合命题中是否存在着命题联结词、“孙勇是江西人是可能的”等命题属于何种命题、相容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选言支是否可以同假,以及其选言支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联言推理的前提中是否必须有联言命题、假言推理是否只是依据假言联结词的逻辑性质、“不是……就是……”是否具有固定逻辑涵义等问题,全面反驳了《的辨要》对拙文《辨要》所提出的批评意见。
其他文献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行为除了要受社会物质条件的影响之外 ,还要受到下岗职工的内在心理条件的影响。运用个案研究和统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列举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的几个主
《仁学》一经问世,对知识界震动巨大,影响深远。西学的介入,是导致谭嗣同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反映在《仁学》中,则表现为对一元的、封闭的、实用的传统型知识结构的突破,代
西方文明是从古希腊的裸体造像开始的。对肉体兴趣的强烈或淡薄 ,为中西两大文明体系设定了不同的生存状态。不谈肉体 ,就无法把握中西文化的差异 ,也无法解释中国出现的“晚
有人认为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在社会大众中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其实它“拒斥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以及工具主义、多元主义、怀疑论、悲观主义等 ,对青年干部世界观
本文通过对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的价值论分析与批判 ,说明社会事实不仅具有规范社会、体现人的存在的价值性 ,而且它与人的世界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同时它与人们的社会评价
:“中庸学”既是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显学 ,也是世纪之交倍受世界文化关注的大智慧 ,但统计学材料表明 ,2 0世纪有关中庸之道的学术研究已经与其为显学的地位很不相称了。究其原
连续对四个年级大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表明 ,大学生心理障碍易感症状具有共性特征 ,但又有其特殊性 ;大学生心理障碍与成长中的挫折经历和适应不良、客观环境等有关。解决这一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身状况与人格因素的关系,为作好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用康奈尔医学问卷(CM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68名在校医学生
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既独尊儒术,又不困于儒家成说,而是对儒家有所创新和发展。这种特点和风格的形成,既与关中地区传统长期影响有关,又是张载本人长期选择的结果,有历史必然性,是由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