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弹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意思是音乐能够陶冶情操,丰富心灵,一个人如果幼年得到音乐的滋养,将会终身受益。因为相信这句话,这些家长很早就让孩子接触和学习各种乐器,并且以为这就是接受音乐的熏陶。其实,非也。如果孩子年龄太小,并不适合立即学习乐器,但是他需要接触音乐,需要从小生活在有音乐的环境中。
  王甘是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对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就怎么对宝宝进行学前音乐教育采访了他。
  学音乐,不等于学习演奏乐器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父母赞成孩子学习音乐,主要是希望音乐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身体协调以及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另外,也希望孩子将来的生活更丰富。请问,对早期音乐教育,父母需要掌握哪些原则?
  王甘(以下简称王):父母的愿望很美好,但是怎么实现更重要。因为如果手段不恰当,不仅不会带来好的效果,还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坏的影响。这就需要年轻的父母们掌握一些比较实用的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原则。
  首先,要澄清一个错误观念。很多父母以为让孩子学习音乐,就是让孩子学会一种乐器,最好能考级加分,即便不能考级加分,也要能登台表演,这样才算是学习。其实,早期的音乐学习并不是让孩子学习演奏乐器,而是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其次,孩子学习音乐必须适合其年龄。孩子在0~2岁、2~3岁、4~5岁等年龄段时,父母最好能分阶段指导。总体来说,学龄前儿童最好不要专门学习某一具体的乐器。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对乐理的理解力还不强,手指小肌肉还不够发达,自控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时候如果直接让孩子学习乐器,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较大压力,从而对音乐丧失兴趣。
  既然这样,那幼儿是不是就不需要进行音乐活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幼儿是非常需要进行音乐活动的,但是他们只靠听觉和感觉来体会音乐。如,哼唱、模仿各种声音以及广泛聆听。在听音乐时,宝宝会随着音乐的节拍有所反应,而父母也可以随着音乐节拍抚摸或轻拍孩子。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音乐体验。遗憾的是,中国父母愿意让学龄孩子学习乐器,却忽视了低幼孩子的音乐体验。
  记:幼儿既然是靠听觉和感觉来体会音乐的,那么每天让他听多长时间的音乐为好?他适合听什么类型的音乐,流行、古典,还是其他?让孩子感受音乐要不要固定时间?
  王:父母在为孩子选择音乐类型时不必小心翼翼,可以让孩子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早期音乐教育有个重要观点,就是保证音乐的多样性。对幼儿来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周围的成年人对他哼唱,或者和他玩一些有节奏的朗诵游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性的音乐活动,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益。
  记: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五音不全,孩子没有得到好的音乐遗传,干脆放弃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也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听音乐后没有大的反应,就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请问,父母的这些认识对吗?
  王: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母亲。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发觉幼儿的音乐学习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几个月大就注意到了声音源,如有人唱歌或录音机播放磁带,孩子就会把头转向发声地;有的孩子会在音乐响起时,移动身体做出反应;但是也有的孩子对音乐好像无动于衷。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其实他都能从音乐的环境中吸收养分。在丰富的音乐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听力会更加灵敏,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达力会比一般人强。如果有好的社会支持,他就能比较充分地把他的音乐能力发挥出来。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音乐能力。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人都是歌唱家或舞蹈家,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有音乐和有舞蹈的氛围中。他们出生后就趴在妈妈的背上听妈妈唱歌,刚会走路,就跟着妈妈舞蹈。结果,成年后个个都表现出很高的音乐才能。
  我儿子还小的时候,我曾带他上过音乐亲子班。课堂上,他只会简单重复或机械模仿老师的动作,有时呆呆地看着,动也不动,对音乐似乎没什么反应。但是回家后,他会偶尔哼起学过的片段;在和小朋友玩耍时,他会主动提议做学习过的音乐游戏,或者不断重复一些歌谣片段……
  看来,幼儿是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音乐的养分。所以,父母对孩子学习音乐最好抱着淡然的心态,不要指望立竿见影,今天上课明天就能结果。这对孩子是一种苛求,这种苛求会促使家长对孩子提出一些强制性的要求,从而伤害孩子。
  至于说,不喜欢音乐是不是就说明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我觉得这时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可以说,音乐细胞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他在9岁之前,是否拥有丰富的音乐环境?是否得到过音乐的滋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长大后五音不全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越是五音不全的父母,越要带孩子多参加音乐活动才好。
  唱歌跑调,并非没有音乐细胞
  记:有些三四岁的孩子唱歌跑调,但是又特别愿意唱。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这样做是丢人,是自不量力。
  王:其实,只有少数孩子很小就在音准方面表现出色,多数孩子到了五六岁时才能掌握基本的音准,所以家长不用着急,只要让孩子多听音乐就行了。
  所谓跑调,就是唱的和音乐环境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需要孩子自己意识到后才会改变,在他没有意识到时,你说他跑调了,只会打击他的热情。因此,家长要学会等待,不要因为孩子唱歌跑调,就一直强调这个事或者贬低他。要知道,热爱音乐和唱歌跑调没有必然联系。等孩子自己能够听出差异后,他的音准就会有所进步。
  记:有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复杂的语言环境里,比如家里人有说潮州话的,有说广州话的,还有说普通话的,结果孩子的语言发展反倒比一般孩子迟缓。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父母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走、跑、跳、爬、说话、吃饭等方面都比同龄孩子早。但实际上,早期的短暂超常和今后终生的表现并无多大关系。学习语言的关键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他能够经常听到大人说话,大人对他发出的声音能够及时回应,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说话早晚,每个孩子不同。通常来说,男孩的语言发展会比女孩迟缓一些。   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复杂,在学说话时,他可能会表现得比别的孩子晚,但是不用着急,他一旦学会了就会很快赶上。而且早期复杂的语言环境,对他今后掌握多种语言,非常有好处。
  音乐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记:父母们能否在家对孩子进行一些音乐教育呢?
  王:当然可以。学前音乐教育本身就是非正规的,主要是让孩子对音乐有所体验。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家听各种音乐,古典的、流行的、儿童歌曲……都可以。听音乐时,要有游戏,而不仅仅是听。可以自制一些小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节奏,大家一块敲打,也可以搞些表演,大家一起跳舞。
  记:现在的父母,一般都会给学龄前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如钢琴班、舞蹈班……请问,孩子上兴趣班,有什么注意事项?
  王:一般来说,不建议5岁之前的孩子学习正规乐器。因为过早地学习乐器,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扼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因为乐器学习艰苦、枯燥,如果家长再逼迫孩子坚持学习,就会让孩子对音乐心生厌恶。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我朋友的一个孩子就是这样。本来小姑娘很喜欢弹钢琴,觉得好玩。她4岁那年,妈妈让她上了系统的钢琴课,结果5岁时,孩子感到练琴枯燥,不想学了,但是妈妈不肯放弃,孩子不得已继续学习。妈妈挺高兴,觉得孩子听话。其实,孩子的主动性已经遭到无情扼杀,弹琴只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已,她自己对音乐已经没有了兴趣,结果不仅弹琴水平很难提高,而且日益憎恨妈妈。
  关于孩子上兴趣班,我有几点想法要跟家长们分享。首先,要是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兴趣。这是关键。其次,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让他有机会了解各种兴趣班到底是干什么的。学习中,他可能会遇到挫折,有不想学习的时候,这需要大人做些工作。如果孩子学习的东西确实超出了他的年龄和身体条件,大人应该进行适度的调整,甚至放弃。如果只是最初的新鲜劲过去,这时大人应该给孩子解释一下:学习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满怀信心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却没有看到大的效果,其实,再坚持一下,走过这个阶段就会看到成绩。让孩子了解学习的规律,鼓励他坚持下去,然后真正地爱上学习。
  记:请问,音乐教育等同于早期教育吗?
  王:音乐教育不等同于早期教育,音乐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遵循早期教育的很多原则。早期教育通常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如宝宝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喜欢看节奏感强的广告甚至天气预报。这种教育没有确定的开始时间,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应该有这个概念。早期教育以儿童的体验为主,而音乐教育则是亲子之间的交流途径,希望父母们能够领略其中的乐趣,让家里的宝贝更健康地成长。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这天中午,小明来到学校,发现时间还早。学校附近的商店门口有人在温暖的阳光下象棋,小明站在一旁看了起来。  忽然,一阵铃声传来。“呀,不好!”老师再三强调提前10分钟到校!小明飞快地向教室奔去。到教室门口,小明正好与从教室出来的老师撞了个满怀。小明尴尬地说:“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老师手里拿着半截粉笔,严肃地说:“回座位上吧,下不为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明狼狈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心里暗暗发
问: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候我想,也许我该给孩子定下一些条条框框,让他有些规矩,这对他和我们都有益。  邓文  答:孩子一天天长大,他需要理解周围世界的规则,需要懂得别人对他的期待,需要知道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做过头了,会发生什么……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红灯亮了,意味
爸爸妈妈又吵架了,锅碗瓢盆摔得乒乓作响。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哭着哭着,我转念一想,打开电脑,下载了一些关于父母吵架对孩子负面影响的图片和文字,并给他们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等爸爸妈妈平静下来,我把他们拉到我的房间里,把资料和信给他们看。还没看到一半,他们就尴尬得脸红了。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长大了!爸爸妈妈没有做好榜样。原以为吵架是大人的事,可是……冲动是魔鬼啊!我们以后会理智地处理家庭矛
■踢球受伤,由谁负责  问: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儿子和几名同学相约去学校踢足球。踢球的过程中,我儿子被一个叫马程的同学撞倒,造成我儿子右臂骨折,花去医药费近3000元。在家休息了半个月,他的营养费,我的误工费、交通费至少又花了3000元。请问,我能否向学校和马程的家长要求经济赔偿?  田任贤(山东诸城)  律师意见: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等机构,未尽相关义务
【编者按】  中小学生有计划地参加军训,是我国《国防法》《教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但是,近几年有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站军姿、列队、走正步等军训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没有明显的作用,更不会对中考、高考有帮助,纯属折腾孩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伤一名女子,因担心自己的车牌号被对方记下,竟持刀朝对方连捅8刀,致其死亡。该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4月,药家鑫的一个师妹在网上力挺师兄,称“我要是他,我也捅”。此言论立刻引起了网民的集体声讨。很多人都疑惑: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为何如此残忍?近日,一位中学生家长给本刊打来电话,忧心忡忡地说自己的孩子也有暴力倾向,问会不会出什么事。  爸
前不久,北大法学院硕士张天一在北京开米粉店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许多家长认为,堂堂北大研究生做小买卖,从事的行当又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纯属浪费知识,令斯文扫地。也有家长认为,张天一不走寻常路,既实现自我价值又服务社会,是大学生创业的楷模。孰是孰非?让我们深入解读张天一的创业故事。  从小到大,张天一都有些与众不同。之所以如此,不是他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接受的是契约式家庭教育。他家经常开家庭会议,以
王劲涛夫妇多年来紧绷一根弦,倾尽全力将女儿送到国外深造。女儿出国后,松弛下来的王劲涛竟陷入一段婚外激情不能自拔。为了挽救婚姻,妻子徐素云急召女儿回国。没想到,在父母的对峙中,无比失意的女儿竟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为挽救婚姻,召精英女儿回国  2003年6月,洛阳市中考成绩公布,王劲涛夫妇喜不自胜,因为女儿王莎莎考了729分的好成绩。  42岁的王劲涛,是洛阳一所中学的老师,妻子徐素
“妈,考得不好。”我下班一回到家,女儿桐桐就主动向我汇报中考成绩。  “多少分?”我迫不及待地问。  桐桐说出的分数,比我们当初的预期竟低了十多分。说实在的,那一刻我心里有些失望。这个分数,市一中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而当初报考时,桐桐的第一志愿报的是一中。在全市众多的高中里,一中是数一数二的好学校,而且离我家很近,步行仅需十几分钟。想不到,一向成绩比较稳定的她,在关键时刻竟马失前蹄,未能发挥出正常水
“流星雨呀流星雨,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话音刚落,我就掉到了一个森林里。这里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好美啊!  我正想呢,熊二开门出来了,问:“你是谁?”我说:“你好,我叫张雨佳,今天特意来拜访你们!”熊二笑着点头说:“快进来吧!”进门之后,我拿出铅笔,问大家:“你们未来想做什么?”熊二抢着说:“我要当一位美食家!”熊大说:“唉,真不愧是吃货!我要当一名描绘森林的画家。”这时,光头强来了,说:“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