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基字定位实现方法与过程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依据藏文音节构字特点,分析了藏文字形、文字搭配规则和藏文字长特征,并结合藏文文法规则和藏文基本排序规则,设计基字识别算法以及音节中其他字符位置确定,便于实现藏文与拉丁字符之间的双向转写。通过编程算法确定基字位置并逐步识别字符,最后按照抽取字符的对应数值组合排序,完成藏文音节的排序。文章主要从藏文音节结构特点、藏文音节的排序规则、藏文构件元素识别和算法设计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藏文基字定位的实现方法与过程。
其他文献
西藏及四省藏区是我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的重要区域,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文章依据西藏及四省藏区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来西藏及四省藏区人口的规模、素质、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主要特征:经济和人口增速均较快,仍未摆脱低水平均衡陷阱;人口素质大幅提高,经济发展仍缺乏内生动力;经济结构、人口结构不断优化,但非农产业就业偏离度仍较大。文章最后结合实际对促进藏区人口经济关系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阿里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冈底斯等山脉交汇地带,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具。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了"治边稳藏"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战略思想后,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也相继提出了正确处理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十三对关系""十大工程",这对正确处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富民利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阿里农牧民的生计现状进行分析。
位于西藏东南边陲的墨脱,曾集"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于一体,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墨脱县的贫困问题不仅具有西藏其他地区的共性,作为西藏少有的"直过区"也同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2013年扎墨公路建成通车以来,墨脱县扶贫攻坚取得巨大成绩,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迅速,在2019年年初宣布脱贫摘帽。然而墨脱县经济跨越基础和社会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未就此完全解决,有的发展短板更加凸显,"后脱贫时代"墨脱的工作重心将由扶贫转向防贫和助贫相结合,
在清代藏事档案及史志文献中,有关"唐古特"的记载大量存在且时常与"西藏""图伯特"等名称同时出现。文章利用满蒙藏汉文档案资料和史志文献,对清代的"唐古特"这一称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考察。研究认为,"唐古特"在清代兼具地域与族属称谓,其含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这正是清朝努力推进国家统一和对西藏地方直接管理的实现与加强的结果。
文章立足西藏精准扶贫反腐领域,以精英俘获为研究对象,采用"提出理论一案例呈现一现象分析"的分析框架,对西藏扶贫反腐领域案例中精英俘获主体、场域、方式、方法及金额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刻剖析。结果表明:①从精英主体来看,主要有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社会精英三大类。②从精英俘获方式来看,主要有"政策选择性执行或变通式执行""权力的非制度化运作""资源分配的排斥效应""利益联盟的集体行动"等主动型俘获方式和资源配置错位的被动型俘获方式。③从精英俘获项目类型来看,涉及民生的各个领域且现金俘获较多,非货
清末民国时期,鄂罗勒默扎布是新疆北路旧土尔扈特旗一位身份显赫的亲王,曾两次成功进入今西藏地区。1918年第二次康藏战争期间,北洋政府派遣鄂罗勒默扎布赴察木多调停,并协助办理西藏问题,其间他及时向北洋政府传递了边情;1919年他又赴拉萨,直接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商谈藏事,寻求驻藏办事长官陆兴祺入藏的可行性,并屡次向北洋政府条陈康藏划界意见。鄂罗勒默扎布赴察木多和拉萨活动均未取得满意成绩,但他为康藏界务和北洋政府改善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作出了不懈努力,应为世人所铭记。
晚清循化厅藏区的部落纠纷解决中,官府审判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源自民间习俗的番例番规是审判的基本依据;告示、执照、律例等官方颁布的法律或法律性文件也被援引断案,但作用与效力有异:律例一般情况并非断案的依据,情节严重者,则可据以处断;告示虽被作为判决依据运用,但权威性与效力有限;执照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是重要的审判依据;一些关系边陲大局的部落纠纷,往往根据具体状况进行变通处理。晚清循化厅藏区部落纠纷解决中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的状况,反映了藏族部落传统纠纷解决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区域社会法律秩序的复杂形态。
藏传佛教被称为伦理性宗教,其以劝善论而闻名于世。藏传佛教在许多哲学问题上都提供了详尽的探讨和深刻的分析,对于行善之理由也有着自己独到的回答。藏传佛教中观派的道德伦理观基于印度中观派对道德理由的论证与思考之上,并在菩提心思想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章通过考察寂天《入菩萨行论》、寂护《摄真实论》、阿底峡《菩萨道灯论》及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等文本中关于道德理由的阐述,梳理分析了藏传佛教中观派的道德伦理之基本思想和历史渊源。
文章使用历时研究方法,通过对拉萨市语言景观客观语料的分析,讨论了40年来西藏语言使用的语言数量、语言种类和凸显语言等的变化特征与成因。其中,普通话和藏语是主要使用的语言;普通话/藏语②双语并用是语言使用的主要形式;普通话在西藏语言生活中日益成为凸显语言。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汉藏机器翻译技术研究已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文章较全面地分析和阐述了汉藏机器翻译技术,重点介绍了基于统计的汉藏机器翻译技术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汉藏机器翻译,并对汉藏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