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砚:83元独行川藏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5fc1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迫”游走川藏
  
  2008年5月初,在成都工作的张小砚因为单位倒闭而失业,此时正值“5·12”大地震发生,由于当时申请人太多,红十字会谢绝了张小砚当志愿者的请求。张小砚与另一位志愿者阿亮一起办起了帐篷学校,因为“大家都忙着震后重建,很多在废墟上玩耍的孩子无人看管,这些儿童尤其需要群体生活,需要陪伴”。
  2009年7月,穿了双人字拖的张小砚计划去汶川看看受灾一年后的孩子们,预计3天就返回。谁知到汶川4个小时后,彻底关大桥被飞石砸断,返程的路断了,而因为成绵路塌方,张小砚绕道,渐渐走远……
  北转进藏的路上,张小砚听说墨脱很神奇,无驾照无行驶证无头盔等安全装备的她便和驴友阿亮凑钱买了辆摩托车驶进墨脱。一路“摔了几十跤,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嘎龙山上还遭劫”,就这样随性行走,他们翻山越岭终于到达拉萨。
  8月,到了拉萨之后弹尽粮绝,张小砚与阿亮卖了摩托车。阿亮独自回了上海,而张小砚则留在西藏继续玩。身无分文之后,她开始往回走。常言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怎么回家呢?这可难不倒张小砚。
  
  挖第一桶金,从乞讨开始
  
  在大昭寺门前,张小砚与在这一带扛把子的藏人拉巴一起晒太阳。拉巴“指导”张小砚逃票游大昭寺,和她一起喝酒,成为“江湖结义兄弟”。张小砚学拉巴的样子蹲在大街上,把帽子放在身前,但任凭她说得口干舌燥,帽子里也不过得到区区几元钱。
  牙尖嘴利的张小砚于是改变乞讨方法,美其名曰“募捐”。她在大昭寺门口观察多时,决定找旅游团里一位从东北来的大叔下手,因为他看上去是“一个面善的有缘人”。她先是上前搭讪,引起大叔的关注。在吊起大叔对她旅途经历的胃口后,即从导游那里借来喇叭,站在广场上卖吆喝。她把自己来到西藏的经历和盘托出,并展示数码相机里摔跤遇险的照片。大家被震住了,纷纷解囊。一共讨到114.8元,拿着这些钱,张小砚踏上回家的路。
  赚钱招数二:只搭顺风车,不搭直通车。搭顺风车是张小砚的家常便饭,走一段路,搭一段顺风车。摩托车、大货车、拖拉机、越野车、农用三轮车、马匹……
  特立独行的张小砚有自己的原则:喜欢一节一节地搭车,而不是搭直接回成都的车。
  走在鲁朗的时候,饥饿不已、只想吃块肉的张小砚在绝望之时一挥手,拦下了西藏公路局李局长的车。听了她的故事,李局长让属下直接把张小砚送回成都。“吃上肉”的张小砚显得有些“不知好歹”:“这次我想知道我究竟能走多远。在城市里,我们依赖物质,依赖金钱,依赖城市,淹没了自己,丝毫没有安全感。我想知道,在没有钱的时候,我还能靠什么去面对这个世界。”
  拒绝了李局长的好意后,张小砚继续跋涉在回家的路上。
  张小砚帮喇嘛背柴火换大饼,住不起客栈就与磕长头的人混住帐篷。
  有一技傍身的张小砚还有个本事:她小时候喜欢玩台球,玩得“纵横江岸,无人能及”。走到波密的时候,她肚子饿得不行,于是和在电线杆旁玩台球的藏人赌起球来,三下五去二,赢下一碗面。
  另一个藏人不服输,继续赌。张小砚又赢下一大包东西,里面有饮料、糖果、饼干,还有一支护手霜。
  在邦达,张小砚想请好朋友巴桑喝酒,无奈口袋空空。她在大街上找到正在玩台球的藏人,从巴桑口袋里翻出一把钱做“钱引子”,压在球桌的边缝里。因为手感不好,张小砚打得很谨慎,所幸最后险胜。正当她抠出钱要走时,输球的藏人不干了,死活都要再赌一局。张小砚把赢来的钱押上,没有心理负担地再次上场,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巴桑也要和张小砚赌上一局,赌注是:如果张小砚赢了,她能得到巴桑家里最好的马;如果输了,一无所有又头脑发热的张小砚以自己的终身做筹码:“从此留在这草原,跟你一起去放马牧羊。”
  张小砚在这一场豪赌面前心慌意乱,打着打着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出了差错——出杆过猛,白球飞了出去。正当巴桑欲一杆结束战斗之际,转脸看见张小砚恐慌得流下眼泪,他放下球杆,放过了她……
  
  行动就是生命
  
  这一路,张小砚也遇到过坏人和爱人。
  那天,张小砚独自坐在八宿白马镇的歌舞厅里喝酒,一个喝高了的本地人提着酒瓶走到她身边,不管她接不接受,先把她的杯子倒满。张小砚干了一杯,那人又倒酒,张小砚拒绝。那人将杯子推到张小砚唇边,张小砚连杯子带酒一起砸在那人身上。那人的表情一瞬间石化,反手就要抽刀。张小砚扯把椅子一挡,转身就逃。跑出很远后,看身后没有人追上来,她才松了一口气。
  在雅江,张小砚爱上了藏人泽让索朗。泽让索朗为张小砚起了个藏族名字:格桑美朵。他深情地对张小砚说:“格桑是我们草原上的花,美朵就是花朵的意思。格桑的汉语,是好时光的意思。格桑是开在我心里的花,永远是好的时光。”
  感性的张小砚一度就想这样留在草原,但最终理智占了上风。如今回忆起那段柔软的日子,她依然坚持当初的决定:“爱情是有缘相遇,如同花开。看到花之后守望结果,那是婚姻。前者简单纯粹,后者需要经营培植,是更高难度的动作。”
  艰险与快乐并存的旅途让张小砚感触良多。这个刁钻古怪的女孩子认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在为一个还没有到来的未来透支自己的当下,一个个被生活整得脊髓抽筋大小脑瘫痪。青春还没掏出手枪,我们就已经倒下了。”
  行走是张小砚获取快乐的重要方式:“来到这世上,千万别丧气,想做就立即去做,什么都要快,除了死。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幸运地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社会要求你必须得有地位,有钱,有房子,有这有那,所以我们不断地在给自己增负,直到寸步难行。然而,行动就是生命。少一点羁绊吧,那样你会更快乐,也能让你找回鲜活的感觉。”
  张小砚终于回到家,口袋里当初乞讨来的114元还剩31元。张小砚低烧、咳嗽了20多天,身体稍适,她开始记录这71天、行程万里的“西游记”,并将文字传到天涯论坛。剽悍的旅行经历和嬉笑怒骂的文字,让她迅速成为焦点。帖子《小砚MM83块钱走川藏》红极一时,点击率过千万。如今,这些文字已结集出版。
  “想做就做,忘记时光,记住爱。”张小砚这种想做就做、随性而为、无所畏惧的生活态度,让不少人开始积极去追逐想要的自由和快乐。有粉丝表示:“张小砚的这段经历就像阿甘一样,给力啊!”不少总是想去西藏却因为种种自己给自己强加的理由而不能成行的粉丝,也从“思想家”成了“行动派”,扛起背囊就出发。一位63岁的老人,看了张小砚的帖子后,买了一部摩托车去了西藏。
  也许是受张小砚的感染,她笔下那个原某大学哲学系老师、“畜生不如”的朋友去年也骑着摩托横跨几个省来看望她。“他是正月十五到我家的,那天是他的生日。万水千山总是情,情意在这个人情疏离的世界比金钱更温暖人心。”张小砚如是说。
  
  享受快意人生
  
  张小砚是个并不标准的80后,怎么说呢,她确有80后的性格:果敢,但果敢得有些任性,任性得有些恣肆;率直,但率直中有些刚硬,刚硬中有些出言不逊;酷爱自由,但酷爱得不守规矩,不守規矩得肆无忌惮。
  张小砚的经历又有点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她初中毕业后因为不想读书就辍学了,曾在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大连等多个城市工作,当过摄影师、广告人、儿童杂志编辑、影视美术指导、创意总监、纪录片制片人、民间工作者(收集民歌及文字收录)。她开过酒吧,做过夜间节目主持人,端过盘子。
  张小砚的博客图片是一只看得见鱼刺、长着脚在行走的鱼。这条鱼出自张小砚的笔下:“这是一条倔犟又有点坏的鱼,走在沙漠中,即使要被晒成鱼干,它也还是不会停下脚步,就像我。”
  酷爱自由的张小砚,现在正在江西彭泽的农村里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干扰,张小砚每天的生活会比较规律:早晨四时天未亮,起床写作;七时吃早餐;八时下地干农活;中午吃饭;下午看看书,闲时去田间地头收集江南当地原生态民歌。有时候什么都不做,看日出日落,看蚂蚁搬家,晚上八时熄灯睡觉。
  今年开春,她打算将家里租出去的地收回来自己种,“种点米、种点菜、种点果树,养活自己,然后换点钱再起间房子。”
  张小砚想盖一间一层半的砖瓦房,“房子由我设计,我参与建设。理想的房子是盖在河边,下面有酒窖,一根管子直通地面,想喝酒的时候一接就有。阁楼上面放粮食,下面住人。院子里种荷花、桃花,最好是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没有任何企图心。”
  选择当“农民”,是为了逃避城市的约束和要求吗?张小砚摇摇头:“生活是我自己的,我有权选择我认为舒服的生活方式。当我不喜欢城市的时候,就收拾收拾去乡间生活。”
  打算一直当“农民”吗?张小砚仍是摇头:“这个过程没有时间期限,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开始。如果和我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我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编辑 魏光
其他文献
外祖母从小生活在山里,她识字不多,年轻时嫁给了一位私塾先生,也就是我的外公。  外祖母跟外公生活得其乐融融:她懂得清贫日子里的针头线脑,他明白经书史籍里的兴衰沉浮;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他丰富她的人文修养。  不久,抗日战争打响。外公一腔热血,把书本一扔,弃笔从戎了,再也没有回来。  那时候,外祖母刚生完小孩,也就是我的母親,身体还虚弱得很。外公一走,整个家就垮了。外祖母白天耕种家里的田地,晚上还要
期刊
春末夏初时光,阳光煦暖,空气里洋溢着花的芬芳,街道旁边的石榴树上朵朵红花灼然盛開。她一只胳膊挽着爱人的手臂,悠闲地走,另一只手轻轻地抚在微微隆起的腹部,那里,有她和爱人的宝贝在快乐成长。   不过是眼梢微侧的瞬间,她看到了他。他一手掂酒一手提菜,步履急促,正从旁边超越他们。她看到他的脸,曾经的阳光俊朗早已不在,如今是中年男人的沧桑和萎顿,眼角下垂,胡子蓬乱,几缕白发从鬓间跳出来,随着他走路的频率一
期刊
(一)    2011年4月28日下午6点,王忠伦下班后乘坐公交车,从位于重庆大渡口区的公司来到大坪九坑子,他和吴晓芳的“家”就在附近。王忠伦身材不高,浓眉大眼,灰蓝色工作服上还有未及拂去的尘土。  穿越九坑子下穿通道时,王忠伦忽然自顾自地笑起来:“若老婆在,肯定要在这里逛一个晚上!”通道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店铺,东西很便宜。  逛街是王忠伦最头疼的事,可吴晓芳就是喜欢逛,百逛不厌。每次逛街,吴晓芳走
期刊
在英国伦敦,有个名叫迈克·佩雷特的小伙子,27岁的他是一位就业指导顾问,每天忙着给在找工作中遇到困难的大学生和失业者进行辅导。佩雷特是个重度残疾人,不过总有一个漂亮女士站在他身旁,她就是佩雷特的妻子梅莉塔。  2006年,佩雷特在伦敦城市大学完成三年学业。按英国学制,他可以在大学期间外出旅游或做义工,以增长见识,为踏入社会打基础。当年7月,佩雷特开始环球之旅。他来到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在一家
期刊
多年以来,舒淇都保持着1米68,50公斤的标准身材。虽然她酷爱美食美酒且不爱运动,但身材却不走样,让人羡慕。实际上,她始终在跟赘肉不屈不挠地抗争。今年春节,因为在日本旅游时胃口大开,她足足胖了8斤。后来,她用7天时间展开了与8斤脂肪的明争暗斗。  减肥前期的准备工作  减肥不是一件兴致所至的活儿,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在开始减肥前有很多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腾出一个星期完全自由的时间,来一次大采
期刊
那时,城市还没有醒来,路灯尚未熄灭,天上星星闪烁。  男人已然悄悄起床,去厨房,点起灶火。米是头天晚上就淘好的,加了山楂、大枣、白砂糖。淡蓝色的火焰越烧越旺,男人的瞳孔里,便也藏了一团小小的火焰。  男人去洗手间,洗脸,刷牙,梳头。镜子里的男人,每天都在一点一点老去。  男人再一次来到厨房,锅里的米粥已经沸腾。男人低了身子,他闻到了清香和甘甜。  男人开始煎蛋,熟稔并极有节奏。男人手腕轻抖,锅里的
期刊
他是那样喜欢小孩,不知多少次憧憬拍完戏回到家,有一个天使般的宝宝咿呀学语,冲着他笑,冲着他做怪相,甜甜蜜蜜地叫他一声“爸爸”,骑在他的肩头,挥舞着小胳膊小手,咯咯直笑……  他已近不惑之年了,可憧憬中的小天使就是不肯降临。医生早就给妻子下过结论,她很难再生育了。“很难”,并不是就没有希望呀!他四处给妻子寻医问药,找偏方,整整3年,妻子终于怀孕了。他为即将来到的宝宝准备好了房间,墙上画满了美妙而奇幻
期刊
1902年8月,周培源出生于江南小城宜兴,那是太湖边一个盛产紫砂工艺品的美丽之地。1919年,周培源考入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他先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瑞士苏黎士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并在爱因斯坦指导下,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及宇宙论研究。1929年,他回国后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1930年的一个周末,周培源到同学家做客,无意中发现一张少女
期刊
宋庆龄从美国毕业后,于1913年8月29日抵达日本横滨,第二天就由父亲和姐姐陪着去拜访孙中山。  这是宋庆龄长大成人后,首次会晤她所仰慕的革命家。19年前,当她还在襁褓中时“见过”孙中山,现在的她当然记不起来他的模样。  见到孙中山后,宋庆龄极为兴奋。她也加入了父亲与姐姐的行列,协助孙中山处理英文信件。1914年9月,宋蔼龄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则接替姐姐做了孙中山的秘书。  孙中山是革命家,
期刊
我在布鲁塞尔学画的时候,早上的课程都是人体写生,画室里经常有两三个模特摆姿势让我们画。  大多数的模特都有好几年从业的经验,也都很敬业,每天准时来,准时走,休息的时候也会和我们谈天说笑。但是,只要一到上课时间,一走上他们的位置,一脱下罩袍,一摆好姿势,他们就不再说话也不再动作,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安静沉稳得如雕像一般。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不能忍受那个叫玛利亚的模特的原因了。因为她不但常常迟到,借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