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明朗与欢乐传递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ong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校的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指引下,我将集备组的子课题设定为“有效性互动教学探讨”。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学校总课题的宗旨与当前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了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的观点。我决定在公开课课堂践行这样的教学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营造宽松的语文课堂氛围,整个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次心灵之旅。
  【关键词】课前;课堂;课后;传递欢乐
  一节好课应是教师生命里的一次美丽邂逅,一如爱情般可遇而不可求。
  ——题记
  一、课前——感动不容忽视
  开学初一接到要开课的通知,我就留心教材里到底哪一篇课文最合适,后来拟定了两篇文章——张承志的《汉家寨》和史铁生的《合欢树》。说实在的,我太喜欢这两篇文章了,特别是张承志的作品。他总能带给你震撼的力量,我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笔下的西北景象。戈壁荒漠是没有风景可言的,没有色彩、没有生命,只有肃穆、苍凉与悲壮。习惯了现代都市文明的人来到原生态的恶劣环境是猝不及防的,它会带给你深层次的思考。但是我们的学生不能理解,也难以接受。是的,他们没有这样的人生阅历,自然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生命。而他们从《合欢树》中找到了感觉,找到了感情的皈依,毕竟史铁生用那朴实、温润的语言讲述的是软化人心的母爱故事,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力量,更有一种达观的情怀。虽然我有点犯难,因为我总怕对母亲的怀念与敬意会情不自禁,但是学生这份感动与需要是不可忽视的,希望悲伤也能成为享受。
  根据课题所遵循的教学理念,我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2、引导学生品味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象征手法。3、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在困境中崛起,学会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方法预设为师生共同品读、研究、探讨。备课的关键就是查找相关资料,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连续几个不眠之夜使我能够在静谧之中对史铁生其他作品进行深入阅读与思考。也只有在孤独和安静中,我们才能体会史铁生“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守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我一直相信,文学的根本,是为了拓展人的精神,是要为灵魂寻找一个美好的归宿……安静地品味《合欢树》,审视自己,寻找一棵寄托我们感情的“合欢树”,寻找一方可以安置我们流浪灵魂的净土。诚如2002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对史铁生的授奖词所说:“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那么教师要思考的是怎样由文本意识向教育意识的转化,并且向语文深度课堂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目标行进。
  二、课堂——生命里美丽的遇见
  开放生成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是注重发展,不仅指学生的发展,也内含著教师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的展开过程,对于所有参与者都是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也使师生双方的发展相得益彰。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诉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探讨交流的互动性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古今中外多少圣贤先哲思考过生命丰富的内涵,写过阐释生命多重意义的文章,启迪人们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在新的世纪里,善良的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生命这一人类的重大主题。然而,一些人也因为种种原因常常误解生命、轻视生命、虚度人生。《合欢树》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人最可怕的不是肉体的残疾,而是精神的残疾。母亲用她人性的光辉支撑着、激励着儿子由精神的残疾走向精神的健全,迈入人生的新境界。这是怎样一种让人刻骨铭心的母爱?展现我们眼前的是“有着一脸灿烂笑容的残疾作家”,他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爱是人类唯一的救赎”。那些在轮椅上完成的文字能给人激励,引人思考,但毫不晦涩,说的都是我们每个人必将面对的问题;那些在病痛中写下的文字,看不出怨怒和愤懑,却带着对命运的冷静思索、传递着宽广深厚的情怀,给我们真实的慰藉和激励。作者选取合欢树作为情感象征的意象,含蓄蕴藉,因而也正是本文教学重点所在。
  建构“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新境界。“互动”就是“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对话,同时也互相倾听,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达到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我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赏读,由于学生课前有着自己充分的思考,课堂的整个过程是师生的美丽遇见,激情碰撞。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对学生肯定鼓励都充分体现教师应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李政涛在《倾听着的教育》第一段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我始终相信,课堂上无法预设的瞬间,为我们灵动的思绪注入了鲜活的源泉。只要我们怀着炽热与虔诚,耐心与期待,宽容与激励,不期而至的生成定能汇成智慧的河流,那么鲜活的课堂舞台上将建造起我们思想的花园。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内涵,我注入有效性互动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生命意义的升华。倡导主体性的阅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理解,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要明确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动情的朗读把我们带到合欢树下,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热烈的交流带给学生的是心灵的撞击、情感的熏陶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我们师生一堂用智慧和激情诠释了《合欢树》,传递了“明朗与欢乐”。我感到自己对得起那位仍在同病痛作顽强斗争的作家,对得起那位虽在九泉之下但应当依然聪明美丽的母亲。我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安慰,闭上眼睛,感觉风正从我的耳际掠过。此时此刻我又想朗诵在课堂上把学生感动得一塌糊涂的诗:“风吹过来/你的脚步却已远/满地的落花/都在哀悼我出壳的灵魂/不忍离去/却已离去/你无情的背影/是我永生的哭泣”。那是弟弟清明节前夕为了祭奠妈妈而写的令我肝肠寸断的诗作。感谢史铁生,我郁积多年的心结也在慢慢打开,坦然面对关于母亲的话题,真正体会到“悲伤也成享受”。最后我适时提醒学生:“清明节快到了,别忘了带上一束花,更带上一份心情、心意、心愿,去先人的坟前祭奠他们的魂灵,来感悟生命的因因相陈,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珍惜生命里每一次感动,珍惜每一个爱我们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亲母亲。”
  三、课后——传递明朗与欢乐
  这节课感动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感动我的激情投入,更感动学生的积极配合。其实我心中很明白没有学生的踊跃表现,哪有什么精彩的课堂?我也想将课堂的亮点理理,与同仁们交流交流。
  第一、教师充分信任、欣赏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本节课学生愿意积极地去表达感悟与看法,且能够深入下去,就在于教材的内涵唤醒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因此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当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期待,接受“课堂是生成的”这样的理念和事实,敢于抛弃预设,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時,教师不忘自己的主导地位,对于可以达成共识的地方,尽量通过引导达成共识,从而实现“有效性互动教学”的课堂。
  第二、坚持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美国卡内基大学的一位教授提醒我们:“百花园中有很多很美的鲜花,千万不要丢掉自己而移植别人的花。”在注重课程的人文性时,不矫枉过正,使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造成学科身份的迷失。坚持人文性从文学性中来,做到以文本为核心,从语言的品味中获得情感和思想。学生在理解、品读、研讨文本时,史铁生正用他那朴实隽永的语言、睿智丰满的思想照亮他们纯真且青涩的内心。
  第三、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使用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不要为课件而课件。既然已决定“有效性互动”,在授课的过程抛弃预设,大胆放手,就考虑课件不要束缚了课堂的开放生成。在课前以及课快结束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播放了满文军的《懂你》和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另外作的课件极为简单,为了激情导课,展示了合欢树与“坐在轮椅上笑得很灿烂的”史铁生的照片,也体现了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家乡的大院前,有两棵柿子树。只是每次放假时去看这两棵柿子树,要么是已结了果,要么是已落了叶,还从来没有见过到柿子树开花……  但是,今天非常幸运,在今年的清明节回老家时,我终于看到了柿子花。原来,柿子开花的时节总是在三月下或是四月初,而且花朵极小,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才一直未能亲见。而这日,当我看见柿子花时,激动的心情也是不言而喻的。  家里的这两棵柿子树就是普通的柿子树,所以它所开出
期刊
【摘 要】在一些英语国家的媒体与社会交际中,由汉语音译而成的英文词汇“古已有之”。如从前中英混合的词汇Coolie(苦力)、Typhoon (台风)、Kungfu(功夫)等。现在,我国有更多的专有名词、专用术语等,正逐渐被输入进英语词汇里,“Dama”一词便是一个最新创造。  【关键词】社会交际;彼此认同;文化渗透  语言是个发展的过程,虽然世界各国的语言里都会融入一些外来词,但它们大多都是比较具
期刊
醉酒  三杯两杯下肚  不该醉的事  不该醉的人  就醉了  再三杯两杯下肚  不该醒的事  不该醒的人  就醒了  情境  才子几许  佳人笔下的文字沉默不语  渴求走進缠绵的人  奢望挥去  却难能挥去  飞蛾扑火  热度几许  不曾拥有  却已深深失去  矛盾的过客  我喜欢一个人呆着  但又害怕孤独寂寞  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路过  但又烦躁看到窜动的人群  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便疑惑自己
期刊
我的家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西边的田野里有一条很清很清的小河。河里有鱼、有虾、有螃蟹。有的时候还能看见洁白的水鸟在河边捕鱼。妈妈和爸爸会在周末的時候带我去玩。  可是有一段时间,由于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家乡引进了大型工厂,从那以后父老乡亲为了追求经济的利益,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处丢方、不爱护环境,不爱护小河,清清的河水不仅不清了,而且还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河里的鱼、虾、螃蟹、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水鸟也不见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美的乡村,最美的小溪,我们应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从保护水资源做起。  两年以前,小溪里的水黄黄的,臭臭的,小溪两旁堆积着好多好多的瓶瓶罐罐,垃圾成山,杂草丛生。远远走去,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飘来,有种想吐的感觉。  前年,推土机开进了河床,瓶瓶罐罐没了,垃圾没了,杂草也没了……水变清了,小溪的两旁变绿了。听爸爸说,我们村来了河道清理工程队。  从此,我的家乡有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是儿童成长与成才的关键。本文拟从儿童教育与绘本的关系来探究绘本在儿童文学当中的情感教育作用,进而说明当下儿童文学的发展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儿童;教育;绘本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源泉,儿童,是人类世界的原初形式,安徒生说:“我真愿意活在童话的世界里,能够照着自己的心意,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我想说,我真愿意陪着绘本慢慢成长,照着现实,过一个情感的生活。  一、情
期刊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实一直以来,喜欢的诗人都不是那个忧国忧民的杜甫,而是那个引昂高歌的李白。总觉得杜甫的诗有些压抑,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反观李白,倒是随时随地一路欢笑,无奈也好,洒脱也罢,流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狂妄。不过后来,仔细琢磨琢磨也就想通了。两人生活的时代略有差异,一个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园林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中植物的生态效益和多样性对生态园林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不同生活习性的植物,其自身吸收空气中不同有毒气体的能力、吸附灰尘等能力各不相同。比如说园林植物中的复层园林植物,在增加空气的负离子、缓解热岛效应、防风遮荫方面比单层园林植物的作用更大。本文主要是分析我国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的生态效益和多样性。  【关键
期刊
堂叔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养了一辈子的牛。现在,他老了。还养着一头和他一样老的牛。  每天清晨,堂叔早早就起床了,匆匆忙忙地吃了碗稀粥,就收拾工具骑上三轮车割草去了,直到中午才载着满满一三轮车的青草,慢悠悠地回来,然后赶忙卸车养牛。他蹲在地上,抽着旱烟看着老年吃草,微微地笑着,老牛吃着草,时不时回头看了一眼堂叔,好像在会心地笑着。我凑到堂叔身旁,好奇的问:“堂叔,你看满田满地都是青草,你为什么不牵着牛
期刊
【摘 要】首先分析了我国文物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文物保护意识差,文物保护经费紧张,专业人才匮乏;文物陈列缺乏科学管理三个角度予以探讨;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依法进行文物保护管理,严打文物违法犯罪;深化文物体制改革,增强文物事业发展活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文物保护队伍的建设。以上四个模式的探索,将为优化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文物保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