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习题课的反思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229-02
  摘要: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综合运用中,同学们感到概念多,关系理不清。我经过长期实践得出如果在此采用“去整留零”研究振动和波的问题,效果就不一样了。
  关键词:一堂 习题课 反思 去整留零 妙用
  因在周期性问题中,每经过一个周期物体将重复做原来的运动,各物理量也将重复着原来的变化规律,一切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时我们如果采用“去整留零”的研究方法,可简化物理过程和解题过程,问题便迎刃而解。此法学生易学、易懂也易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它的妙处,供大家参考。
  1、“去整留零”在振动图象中的应用
  例1、一个质点做简谐振动的图象如下图1所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质点在1秒末,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
  B、质点在9s末,位移为正的最大;
  C、质点在15s内振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且方向沿x轴负方向;
  D、质点在10s时的振动情况与4s时完全相同。
  析:题中图象描述了振动质点在各个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本题已给出质点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所以1秒时情形由图可知位移为正的最大,而加速度方向与此相反,故应为负的最大,所以A错。从图中可读出质点振动周期为4s,要想知道9s、15s、10s时的情形可将图象延续到15s时即可,但往往卷面有限,有的学生作图能力差,很难继续选择。如采用“去整留零”,可迅速得到正确答案,即: ,质点在9s时振动情况应与“去整留零”后 时一样,可判断B正确。同样: ,质点15s时情形与 周期即3s时情况相同,位移为-5cm,所以平均速度,C也正确,同理 ,“去整留零”后质点在10s时振动情况与2s时相同,不应与4s时相同,所以D错。本题采用“去整留零”无须把振动图线延至10S,,只要在第一个周期内找一个与“去整留零”后的相应时刻研究即可。
  2、“去整留零”法确定介质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置
  例2.已知S点是波源,其振动频率f=100Hz,产生的简谐波向右传播,波速V=80m/s,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P、Q两点。已知距离SP=4.2m,SQ=5.4m,在某一时刻t,当S点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点和Q点所处的位置。
   析:由v=λf有:,所以,
  ,采用“去整留零”法,并结合波的传播方向,S、P两点相距只有 远,S、Q两点间相距只有 远,这样可把S、P、Q三点标在一个完整的波形上,画出波形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P点应在波谷,Q应在波峰。
  本题若采用一般方法,S、P间隔 ,SQ间隔 远,画出所有的波数,不仅画图困难,而且一旦画错错,将前功尽弃。这里采用“去整留零”无疑,把S、P、Q拉近到一个波长范围内,大大降低解题难度,节省了解题时间。
  3、用“去整留零”法由一时刻波形图推出另一个时刻波形图
  机械波传播了振源的振动形式,振源作周期性振动,各个介质质点跟着作同样的同期性振动,于是波动图象变化也具有周期性。
  例3:如图3所示,A为振源,从t=0开始,经过0.4s,质点A完成了一次全振动,振动刚传到E点,在介质中形成如图3所示波形,试画出波传到Q点时波形图。
  析:由题可知波向右传播,一个周期(0.4s)内向前传播4m(即传到E点),故现在从E点传播到Q点: ,还需 ,“去整留零”后,A、Q之间形成的波形,相當于现在从O时刻波形再过 即可,故波传播到Q点时波形如图4。
  
   本题由于采用“去整留零”法无需考虑波形刚传到Q点时,不考虑E、Q间新形成的波形如何,只需画出A、E间再过 周期的波形,然后顺延至Q点即可。
  例4:如图5所示,实线是表示向左传播的某一简谐横波 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速 ,画出从该时刻起7s前时刻和6s后时刻的波形图。
   析:由题可知:,“去整留零”后,只需描出特殊质点前 时刻的位置,连成平滑曲线如图中①所示。同理,6s时的波形图只需画出 时的波形图线②即为所求。
  本题如采用平移法画7S前的波形图,可将原波形反向平移
  ,此时仍采用“去整留零”,只需反向平移 即为所求,当然6S后后的波形也可采用向后平移 。
  4、“去整留零”法在研究波的传播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图6所示,实线为简谐波在t时刻的图线,虚线为波在t+0.05S时刻的图线,波速为100m/s
  
  图6
  (1)指出简谐波的传播方向。
  (2)x=1m处的质点在0.07s内的位移多大?方向如何?
  (3)x=2m处的质点在0.14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析:(1),用“去整留零”,0m处波峰相当于从0m处向前传了1m,所以波向右传播。
  (2)由 有, ,用“去整留零”法,相当于1m处质点只振动了 ,结合传播方向1m处质点应在波谷处,所以位移大小为0.05m,方向沿-y方向。
  (3),“去整留零”,相当于2m处质点只振动了
   后,刚好到达波峰处,位移为+0.05m,其平场速度 ,方向沿+y方向。
  从以上各例可看出,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这样的一些周期性运动中,遇到时间问题,时间与周期相比,“去整留零”把时间缩短到一个周期内;遇到距离问题,距离与波长相比,“去整留零”把空间缩短到一个波长内,好象“缩短时空”,简化问题,简化解题过程,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同时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无可厚非 “去整留零”是解决周期性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06-02  摘要:本文介绍陪受命题者亲睐的四大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    关键词: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    1 化学平衡常数  应用注意点:  (1)同一化学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每个化学方程式都有自己的平衡常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34-0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中考、高考的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31-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项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念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远还没有定型,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又具有几个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53-01  摘要:妙用导语能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钻研兴趣,帮助师生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导入的方法主要有:精心渲染意境,体会作品意蕴,细讲故事片断,理解作品背景,巧妙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作答,引用诗词名句,以旧貌换新颜,引导学生审题,理解作者思想,创设相关情意,自然导入新课。    关键词:导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71-02  摘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如何才能准确、合理地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一节课的方向?笔者从一线教学工作者的角度,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来论述,而是以自己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学实践为例,从“要认真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78-01   历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就实质而言,历史教学过程是感受和理解历史的过程,即认识历史的过程。作为认识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堂是教师的,教师是导演,是设计师。教学全过程要有教师的意思体现,实现课程意图。不能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 ,“
期刊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76-02  摘要:门源县地势高,气候寒冷,作物种类极少,主栽作物是青稞(Hordeum vulgare L.)[1]和油菜;由于耕作粗放,技術落后,田间杂草普遍严重。为了更好的对田间杂草进行防治,减少对青稞产量的危害,对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门源 青稞 杂草 防除     Barley Menyua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43-01  摘要: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正确积极地归因策略能够指导有效地提高课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47-01   三尺讲台,舞台虽小,但我手捧师爱,憧憬明天;一间教室,视野虽窄,但我热爱学生,无悔青春。十八载苗圃耕耘,让我感到: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育才会有理想和信念;学校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拒绝邪恶的场所。教师不经意间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
期刊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188-01  摘要:《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年8月写的一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散文。其情其景颇具审美价值。读来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关键词:别具特色 秋味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叶8月写的一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散文。其情其景颇具审美价值。读来耐人寻味,美不胜收。阅读时不仅要抓住所绘秋景,更要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