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人物的一言一行往往有着强烈的象征和寓意。领导人的着装及其色彩往往与时局与政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其实也是一种语言,不仅传递着领导人的个性信息,也传递着丰富的政治信息。衣服也是少数全球共同的话题之一,因此也是一种最强有力的沟通工具。对于国际舞台上的政客,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国语言,只有衣着语言是通用的,所以也是无价的。不承认这一点不是清高,而是愚蠢。
国务卿的衣服会说话
你见过扎小辫的希拉里吗?除了扎个小辫还穿一袭白衣的希拉里呢?似乎更少见了。2011年12月1日,希拉里前往缅甸原首都仰光,以私人晚宴形式与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见面。这是希拉里首次与昂山素季面对面接触,为了表达对昂山素季的欣赏,希拉里选择让自己穿得像这位缅甸的反对派女领袖。
这是对外礼节中的潜规则,如果你想被对方喜欢,就去模仿她!从发型、衣服、妆容到笑脸,模仿程度越高对方越觉得你是“自己人”!希拉里此前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就曾用过这招。当时的德国报纸刊登了两人会面的照片,图片说明为:“哪一个是默克尔?哪一个是希拉里?”
这是一个视觉时代,政治领袖还未讲话,大家已对她(他)的理念做出了判断,这个判断主要依据其穿着。希拉里就是一个靠衣着来传递信息的高手。2011年12月19日,希拉里在华盛顿首次公开回应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当时她穿着红色的衣服出席了记者会。在声明中希拉里并没有提及“哀悼”,只是称朝鲜人民目前处于全国哀悼期。这样的穿着在外界看来,似乎表示美国并没有解决朝鲜问题的诚意。中国人说,“死者为大”,就以西方礼俗,希拉里如此穿着也不得体。
仅仅4天后,希拉里在布拉格参加了捷克共和国前总统哈维尔的葬礼,这次她穿的是一件黑色大衣。这样的着装则是对哈维尔一生功绩的肯定,特别是对他1989年领导“天鹅绒革命”成功的肯定。希拉里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捷克已经成为与美国立场一致的伙伴。
如果说希拉里不会穿衣服,那也不够客观。希拉里本人长相古典端庄,对于品质上乘、设计对称的套装驾驭得游刃有余。近年来她总以一套稳扎稳打的行政人员套装示人,套装可以让人显瘦十斤,是拯救身材的法宝。
“灰姑娘”拖丈夫后腿
不过,希拉里的着装品位曾经确实很差,范思哲服装设计师韦尔萨切曾给她提出建议:“多穿穿裙子,把裤子都留给克林顿穿吧!”因为“她是个女人,有权利展示女性之美。她应该把自己的女性之美当作提升形象的机会,而不是老想着展现自己的政治才能。”
回顾希拉里的穿着蜕变,真是一条坎坷之路。希拉里在20世纪60年代读大学时,就曾留着一头草堆般的厚重长发,加上一双土土的凉鞋,令她看上去像一位大婶,而且她又穿了一条夸张的“条纹长裤”,感觉像滑稽小丑,搞笑效果十足。可是对于这个形象,希拉里狡辩道:“这不是我的错!20世纪60年代流行这一套!”更雷人的是,1975年她以27岁芳龄嫁给克林顿时,虽然是穿上白色礼服,但新娘装的灯笼袖加高领设计显得很别扭,过于单调朴素的打扮,令新娘希拉里看起来更像一个女招待。
1978年,克林顿当选阿肯色州州长。随后,希拉里被任命为教育标准委员会负责人。从此,希拉里的名字开始出现在美国政坛上。那时的希拉里更注重如何辅佐夫君,她的打扮就像一位贤内助,梳着老气横秋的齐肩发,穿着垫着厚厚肩垫的红色套装,连笑容里都是一副“我为这样的丈夫感到骄傲”的神情。再后来,希拉里一度成为女权运动的领导者。她戴着学究式的黑色宽边眼镜,穿着具有女权主义形象的大格子西服,打扮成一副典型的女权运动者形象。当时,希拉里的容貌成了人们贬损的目标。
到了20世纪90年代,希拉里的时装品位丝毫未见改善。1992年她以一套蓝白色竖条连衣裙出席克林顿的总统竞选活动,这次连她自己也被吓坏了:“你现在明白为何我只穿套装了吧?”一个记者在他写的希拉里传记里,援引朋友的话说:“作为一个年轻女性,希拉里非常绝望地感到自己没有魅力,以致她经常刮腿毛和腋毛,她还故意把自己打扮得很难看。”由于这种形象违背了美国人心目中高贵、优雅、母性的第一夫人形象,因此曾一度影响了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的选票。
高人指点艰难转型
在希拉里的全力支持下,克林顿终于在1992年11月如愿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而这时的希拉里仍然扮演着小女人的角色。为了顺应美国人民的心理,为了配合丈夫,希拉里开始改变。她脱掉男性化的、乏味的女权主义服饰,换上了充满女性韵味的、鲜艳的时装,甚至穿上长裙。她甚至尝试过快速减肥法,力求在公众面前做个讨人喜欢的女人,为克林顿加分。
成为美国的第一夫人后,穿衣服应该不是太难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可供参照的第一夫人形象的样板,总之遵循女性化、庄重大方、低调华丽的原则。她只需要稍加改进,以符合20世纪90年代的潮流。一个稳妥的美国设计师团队足以确保她的着装美丽又庄重:奥斯卡·德拉伦塔的晚礼服适合重要场合;唐娜·卡伦的黑色连衣裙适合做晚装;圣约翰的针织衫、二线品牌的裙子套装适合白天穿着。1997年,她还登上了《时尚》杂志的封面。
希拉里形象的改变,已故美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德拉伦塔功不可没。德拉伦塔首先从服装色调上对希拉里进行了改造。律师出身的希拉里以前喜欢穿深色外套,看起来比较古板。于是,德拉伦塔建议她改穿浅蓝色和浅粉色的衣服。不久,希拉里出席克林顿第二次宣誓就职仪式,德拉伦塔又为她设计了几套服装,并亲自为她挑选了一顶帽子。
从当初的老气横秋到如今的时尚前卫,希拉里的形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她开始享受鲜艳服饰带来的刺激。在2005年的申奥陈述现场,希拉里佩戴一条五彩丝巾走上讲坛,轻快活泼又不失优雅,被媒体大赞“艳而不俗”。在2006年11月民主党赢得美国中期选举后举行的庆功会上,希拉里又穿了一件黄色上衣出场,显得很有朝气。后来,日本媒体用惊叹的语气说,希拉里“最近忽然爱打扮起来”。
当决定竞选总统后,希拉里意识到,她的新形象让很多男人感到害怕,也疏远了很多女选民。她的套装开始采用更丰富的颜色和更奢华的布料。在小镇拉票时她选择在黑裤子上搭配柔和颜色的上衣。在大城市则选择从头到脚色调统一的套装。她的头发变得更蓬松,妆容更精致,肤色有了光彩。
竞选总统失败后,希拉里依然将这一装扮风格保持下来。作为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虽然依然有人觉得她的风格还是有些男性化,但她至少找到了一种稳定的,相对适合她的体型的个人风格。比起当年的“灰姑娘”,希拉里如今也该知足了。
国务卿的衣服会说话
你见过扎小辫的希拉里吗?除了扎个小辫还穿一袭白衣的希拉里呢?似乎更少见了。2011年12月1日,希拉里前往缅甸原首都仰光,以私人晚宴形式与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见面。这是希拉里首次与昂山素季面对面接触,为了表达对昂山素季的欣赏,希拉里选择让自己穿得像这位缅甸的反对派女领袖。
这是对外礼节中的潜规则,如果你想被对方喜欢,就去模仿她!从发型、衣服、妆容到笑脸,模仿程度越高对方越觉得你是“自己人”!希拉里此前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就曾用过这招。当时的德国报纸刊登了两人会面的照片,图片说明为:“哪一个是默克尔?哪一个是希拉里?”
这是一个视觉时代,政治领袖还未讲话,大家已对她(他)的理念做出了判断,这个判断主要依据其穿着。希拉里就是一个靠衣着来传递信息的高手。2011年12月19日,希拉里在华盛顿首次公开回应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当时她穿着红色的衣服出席了记者会。在声明中希拉里并没有提及“哀悼”,只是称朝鲜人民目前处于全国哀悼期。这样的穿着在外界看来,似乎表示美国并没有解决朝鲜问题的诚意。中国人说,“死者为大”,就以西方礼俗,希拉里如此穿着也不得体。
仅仅4天后,希拉里在布拉格参加了捷克共和国前总统哈维尔的葬礼,这次她穿的是一件黑色大衣。这样的着装则是对哈维尔一生功绩的肯定,特别是对他1989年领导“天鹅绒革命”成功的肯定。希拉里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捷克已经成为与美国立场一致的伙伴。
如果说希拉里不会穿衣服,那也不够客观。希拉里本人长相古典端庄,对于品质上乘、设计对称的套装驾驭得游刃有余。近年来她总以一套稳扎稳打的行政人员套装示人,套装可以让人显瘦十斤,是拯救身材的法宝。
“灰姑娘”拖丈夫后腿
不过,希拉里的着装品位曾经确实很差,范思哲服装设计师韦尔萨切曾给她提出建议:“多穿穿裙子,把裤子都留给克林顿穿吧!”因为“她是个女人,有权利展示女性之美。她应该把自己的女性之美当作提升形象的机会,而不是老想着展现自己的政治才能。”
回顾希拉里的穿着蜕变,真是一条坎坷之路。希拉里在20世纪60年代读大学时,就曾留着一头草堆般的厚重长发,加上一双土土的凉鞋,令她看上去像一位大婶,而且她又穿了一条夸张的“条纹长裤”,感觉像滑稽小丑,搞笑效果十足。可是对于这个形象,希拉里狡辩道:“这不是我的错!20世纪60年代流行这一套!”更雷人的是,1975年她以27岁芳龄嫁给克林顿时,虽然是穿上白色礼服,但新娘装的灯笼袖加高领设计显得很别扭,过于单调朴素的打扮,令新娘希拉里看起来更像一个女招待。
1978年,克林顿当选阿肯色州州长。随后,希拉里被任命为教育标准委员会负责人。从此,希拉里的名字开始出现在美国政坛上。那时的希拉里更注重如何辅佐夫君,她的打扮就像一位贤内助,梳着老气横秋的齐肩发,穿着垫着厚厚肩垫的红色套装,连笑容里都是一副“我为这样的丈夫感到骄傲”的神情。再后来,希拉里一度成为女权运动的领导者。她戴着学究式的黑色宽边眼镜,穿着具有女权主义形象的大格子西服,打扮成一副典型的女权运动者形象。当时,希拉里的容貌成了人们贬损的目标。
到了20世纪90年代,希拉里的时装品位丝毫未见改善。1992年她以一套蓝白色竖条连衣裙出席克林顿的总统竞选活动,这次连她自己也被吓坏了:“你现在明白为何我只穿套装了吧?”一个记者在他写的希拉里传记里,援引朋友的话说:“作为一个年轻女性,希拉里非常绝望地感到自己没有魅力,以致她经常刮腿毛和腋毛,她还故意把自己打扮得很难看。”由于这种形象违背了美国人心目中高贵、优雅、母性的第一夫人形象,因此曾一度影响了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的选票。
高人指点艰难转型
在希拉里的全力支持下,克林顿终于在1992年11月如愿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而这时的希拉里仍然扮演着小女人的角色。为了顺应美国人民的心理,为了配合丈夫,希拉里开始改变。她脱掉男性化的、乏味的女权主义服饰,换上了充满女性韵味的、鲜艳的时装,甚至穿上长裙。她甚至尝试过快速减肥法,力求在公众面前做个讨人喜欢的女人,为克林顿加分。
成为美国的第一夫人后,穿衣服应该不是太难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可供参照的第一夫人形象的样板,总之遵循女性化、庄重大方、低调华丽的原则。她只需要稍加改进,以符合20世纪90年代的潮流。一个稳妥的美国设计师团队足以确保她的着装美丽又庄重:奥斯卡·德拉伦塔的晚礼服适合重要场合;唐娜·卡伦的黑色连衣裙适合做晚装;圣约翰的针织衫、二线品牌的裙子套装适合白天穿着。1997年,她还登上了《时尚》杂志的封面。
希拉里形象的改变,已故美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德拉伦塔功不可没。德拉伦塔首先从服装色调上对希拉里进行了改造。律师出身的希拉里以前喜欢穿深色外套,看起来比较古板。于是,德拉伦塔建议她改穿浅蓝色和浅粉色的衣服。不久,希拉里出席克林顿第二次宣誓就职仪式,德拉伦塔又为她设计了几套服装,并亲自为她挑选了一顶帽子。
从当初的老气横秋到如今的时尚前卫,希拉里的形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她开始享受鲜艳服饰带来的刺激。在2005年的申奥陈述现场,希拉里佩戴一条五彩丝巾走上讲坛,轻快活泼又不失优雅,被媒体大赞“艳而不俗”。在2006年11月民主党赢得美国中期选举后举行的庆功会上,希拉里又穿了一件黄色上衣出场,显得很有朝气。后来,日本媒体用惊叹的语气说,希拉里“最近忽然爱打扮起来”。
当决定竞选总统后,希拉里意识到,她的新形象让很多男人感到害怕,也疏远了很多女选民。她的套装开始采用更丰富的颜色和更奢华的布料。在小镇拉票时她选择在黑裤子上搭配柔和颜色的上衣。在大城市则选择从头到脚色调统一的套装。她的头发变得更蓬松,妆容更精致,肤色有了光彩。
竞选总统失败后,希拉里依然将这一装扮风格保持下来。作为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虽然依然有人觉得她的风格还是有些男性化,但她至少找到了一种稳定的,相对适合她的体型的个人风格。比起当年的“灰姑娘”,希拉里如今也该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