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T NDVI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干旱区研究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oya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高寒地区植被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1998—2008年SPOT-VGT NDVI植被指数,分析了阿尔金山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平均NDVI年内季节变化明显,DN变化幅度在33~53,5月开始较快上升,最高值出现在9月,其多年平均值为40,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NDVI的高值主要集中在阿雅克湖流域,特别是卡尔敦检查站附近。趋势分析表明,除河流、湖泊附近的植被有所退化外,保护区内部
其他文献
基于遥感和实测的方法,对近50 a来祁连山中段,包括黑河流域和北大河流域的冰川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56—2003年,祁连山中段所研究的910条冰川面积共缩小了21.7%。
选取青藏高原局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MODIS逐日积雪覆盖率产品(MOD10A1)存在精度差、地域限制等问题,利用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提出了分段建模的方法,生成了精度更高的积雪覆盖率产品,并采用Landsat资料对该产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MOD10A1标准积雪覆盖率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精度较低,提取的平均雪盖率为29.16%,与同时相TM影像的积雪覆盖比例(22.45%
应用1964—2014年的12期多源遥感数据,对天山西部的别珍套山冰湖进行面积变化制图,从数量和面积分析了冰湖的时间变化过程,从规模、海拔、坡向、类型等方面分析了冰湖变化的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气象干旱指数及Mann-Kendal统计检验方法,研究我国近52 a的旱情特征及旱情变化趋势,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评估不同区域旱灾发生次数、频率及覆盖面积等。结果表明:当时间尺度较小时,SPI指数与SPEI指数变化频率快,这两种指数都能有效地反映出区域旱情信息,而SPEI指数旱情监测效果更好;全国绝大部分站点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没达到显著水平;绝大部分站点平均气温呈现
<正>下面的一组数字是依据可靠来源的资料做成的。我想,做成这样的指数形式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用途(例如,供金融企业确定或者修订各地分支机构工资标准时作为参考)。由于现在
期刊
基于新疆1960—2011年的日降水量,选取符合条件的50个气象站点数据,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气候委员会(CCI)推荐使用的"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标"体系,从中选取了8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线性趋势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Morlet小波分析法和季节性叠加趋势模型,研究各极端降水指数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以及周期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气候增暖的影响,新疆降水量增加,极端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结合野外调查取样与实验室测定等手段,比较研究了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裸地、梭梭与胡杨样地0~10 cm、10~30 cm、30~50 cm土层土壤氮素含量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裸地、梭梭和胡杨样地内的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与碱解氮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具有表聚性特点。土壤中3种无机氮的含量为: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最高达到7.512 mg·kg-1,铵态氮最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平坦草地积雪全覆盖状况下风雪流野外观测,分析了近地表100 cm高度内的风雪流结构。结果表明:风雪流结构表现为移雪强度随距离雪面高度增加而急剧减弱。风雪流活动范围随着2 m处风速增强而逐步增大。风雪流结构函数在低风速条件下(4~7 m·s~(-1))符合对数函数关系衰减,高风速条件下(>8 m·s~(-1))呈幂函数关系衰减;风雪流搬运高度主要集中在近地表20 cm范围内,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荒漠下垫面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重新修正了陆面过程模式Co LM中的重要参数值和参数化方案,并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设计了控制实验和敏感性实验,对比分析重要参数对该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的敏感性。主要结论有:(1)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的最大频数法,优化了地表动力学粗糙度,重新计算和选择符合研究区域地表热力学粗糙度和土壤热导率的参数化方案;(2)参数优化和参数化方案
研究种子物理休眠解除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种子休眠生态学和种群适应策略的重要途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银沙槐(Ammodendron bifolium)和乌拉尔甘草(G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