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社区医教结合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掌握上海市嘉定區华亭镇社区学龄前儿童用眼健康现况和视力情况,在幼儿园里采用医教结合模式进行儿童眼健康跟用眼卫生知识的宣讲普及,研究该方法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影响。方法:对辖区内两所公办幼儿园的612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普查。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跟对照组,两组进行为期一学年的研究分析两组儿童视力异常率,散光患病率指标有无差异。结果:一年干预之后,干预组儿童视力异常率、散光患病率与干预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幼儿园视力发育的早期开展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健康跟用眼卫生知识等的实际效果不是很显著,仍然需要后续的研究。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医教结合;视力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92-02
  目前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知识普及教育做得比较少[1],学龄前视力发育跟日常生活状况又是密切相连的[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预防,保健的责任,如果在幼儿园能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进行及时的关注[3],通过医教结合的形式,把一些需要指导的知识展现出来[4],针对儿童用眼特点,遵循视力发运规律,让每个儿童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之了解和掌握良好的正确眼保健知识,及时纠正不讲康用眼习惯,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做好近视的预防。希望通过这次建立的医教结合模式,为以后提供更适宜,低成本,高效的常规技术和医教结合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辖区内两所公办幼儿园的612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普查(筛选剔除有眼病者)。然后分别将大、中、小班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所选干预组,对照组在教学区域,经济与环境,儿童年龄性别构成,视力,屈光值等均为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建立儿童发育屈光档案,采用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同时进行的方法,两组对象在开学和学年结束时,进行检查并建立屈光档案,内容包括①视力检查:标准对数视力表,在符合测量的环境中,由专业医务人员测量。②屈光检查;用屈光视力筛查仪进行双眼屈光度测量,记录双眼球镜度数(DS),柱镜度数(DC)。在昏暗环境中,由中心眼科医生及眼防工作人员测量,要求儿童配合,可信度≥3次。
  1.3评价标准 ①视力异常标准:因为视力发育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制定视力异常标准时,要考虑到实际的幼儿的年龄因素,所以本研究参照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的标准[11],具体为3岁及以下幼儿视力小于4.7,4岁为小于4.8,5岁及以上幼儿为小于5.0为视力异常(以上视力均为裸眼远视力)。②散光患病率[5]:柱镜绝对值度数>1.0 dC为散光。
  1.4问卷调查 自制问卷,问卷由经指导过后的家长根据儿童用眼行为的观察,以及家长个人对于学龄前儿童眼保健的理解认知进行填写。
  1.5制定医教结合方案 在托幼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眼保健健康讲师住院者,建立医教结合模式志愿者队伍,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医教结合模式普及眼保健知识,对对照组儿童只开展正常的幼儿园常规工作。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和Epidata建立数据库,收集整理数据,使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c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在基线共选取了61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测,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96名和316名。本次调查共检出了152例视力异常,视力异常检出率为24.84%;女童视力异常人数72名,异常率为22.8%,男童视力异常人数80名,异常率为27.0%,在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家庭月收入、近视家族史、用眼卫生和饮食健康等方面进行分组比较,这些因素对于调查对象视力异常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P>0.05)


  2.2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行为改变情况 本研究调查了研究对象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内容,并且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看电视时长显著减少(P<0.001),与电视的距离增加(P<0.001),对于蛋奶肉鱼、动物肝脏等的摄入也有所增长,更多的参与户外活动,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P<0.001),详见表2。


  2.3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异常率比较 基线时干预组与对照组视力异常率分别为26.9%和22.3,两组调查对象视力差异率无统计学意义,为期一年的干预期之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异常率分别为23.8%和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视力异常率都有下降趋势,但是变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 讨论
  在我们本次基线调查时,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异常率为24.8%,其中男童为27.0%,女童22.8%,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利华等人在山东进行的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率为15.6%,在兰州市进行的调查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异常率13.9%;都低于我们本次研究的结果。4岁、5岁组儿童的视力异常率分别为28.9%和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济南某研究中,4岁5岁的视力异常率分别为31.0%和35.7%均高于我们的研究结果,与2004年李军等报道的3~6岁儿童视力低下率为29.1%结果相近。经过比较发现,本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研究所在地区差异有关系,也可能与研究所选视力检测方法与视力异常定义方式的不同有关联,因此一个统一的标准视力检测标准也是我们国家所急需的[6]。   本次研究的干預效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评估,①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用眼习惯,生活方式等与视力息息相关的行为认知有无改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干预组对象在干预结束之后看电视时长明显减少,距离电视距离也有所增加,孩子会更多的摄入鱼肉蛋类肝脏等对视力健康有益的食物,户外活动时长也有所增加,这些结果都显示我们的干预对于研究对象的行为改变起到到一定的作用。②就是从研究对象的视力变化来进行评估,我们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视力相关数据,但是分析结果显示视力异常率,综合来看干预措施对于研究对象的视力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研究样本量的问题,本次研究选取的样本量只有612例,可能对于一项干预实验来说样本量并不足够;其次可能是干预措施实施的时间过短,本研究所实施的干预措施为期一年,可能在干预期内不足以产生积极的正面效果,医教结合工作任重而道远;③选取的研究对象处于较为敏感的生长发育期[7-8],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处于视力发育期,生理性的视力发育也可能会导致视力随年龄增长改变,我们很难排除视力发育与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对干预结果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医教结合模式宣传儿童眼保健知识,强调教育机构和家庭等多方面参与,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健康进行干预。今后,还需在眼病筛查技术,视力异常确诊标准,档案信息的建立与维护等多方面进行改善,继续推进儿童视力保健服务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李丽红, 李娜, 康银红, 等. 健康教育在幼儿园眼病筛查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7): 978-979.
  [2] 王金堂. 我国学生视力低下防治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01, 2(5): 471-472.
  [3] 姬荷. 1993~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学龄前儿童及小学一年级学生视力状况分析[J]. 眼科新进展, 2006, 26(11): 853-855.
  [4] 吴光强, 童美玲, 魏宇, 等.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12): 2495-2498.
  [5] 中国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10年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报告[R].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 77.
  [6] 董益萍, 沙吉达, 朱剑锋, 等. 上海市社区学龄前儿童初级安保健模式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1): 29-33.
  [7] 梁淑贞, 郭建玲, 余凤慈, 等. 学龄前儿童眼保健模式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34): 5598-5599.
  [8] 侯赛, 张秀君, 徐叶清, 等. 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日常生活状况关联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17(3): 222-225.
  基金项目: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青年科研基金(编号:QNKYJJ,2017-QN-08)
  *通信作者:严小玲,女,学士,主管护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BCC模型测算2015~2010年某地区各年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分别以内部因素(工作效率、人员构成、工作量等)和外部因素(社会、人口)为自变量,将资源配置效率作为因变量行Tobit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某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卫技人员比例、医护人员日均承担诊疗人数、病床
【摘要】目的:调查绵阳市早产儿发展性照护开展现状。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2018年至2019年度绵阳地区设新生儿专业的医疗机构早产儿发展性照护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绵阳地区早产儿发展性照护开展情况之间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绵阳地区各医疗机构开展发展性照护项目存在差异性,应该根据各医院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确保区域内早产儿
【摘要】目的:讨论情境模拟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9届护理系学生90名用以应用动态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通过自设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情况,通过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选取学生的总成绩为(91.34±3.98)分;81(93.10%)名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课程表示满意:对急救技能的掌握、优化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
【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泌尿外科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实习的160名临床实习生,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同时将以问题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观察组中进行实施。比较两组理论知识成绩、个人综合素质评分和操作技能成绩。采取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泌尿外科实习生的促进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易于知识记忆、加深理论理解、锻炼语言表达、
【摘要】目的: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疾病的了解以及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了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会对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人员的培训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工作的护理人员,选择其中的100名护理人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展开调查。结果:对护理人员调查后,可以明确对其护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9年北京市韩村河社区4526例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参加体检的4526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26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中, 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67.9%、25.2%,超重率43.4%,肥胖率20.4%,血脂异常检出率26.2%。血压
【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及长期肠外营养支持者得到广泛应用。PICC带管期间因留置期间长,频繁换药,伴随相关并发症发生,相关性皮肤过敏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用苯海拉明注射液外涂治疗 PICC穿刺点周围重度过敏性皮疹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苯海拉明注射液;PICC;皮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
【摘要】目的:分析胸壁负压引流对肋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接收的80例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当作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胸壁负压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口感染、皮下积液、拆线时间等术后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观察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例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3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图像引导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经过治疗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提高,与治疗前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管理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本中心收治的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个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表(MLHFQ)、心功能、用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