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修正的意义及构成要件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视角

来源 :天津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演变成全球大流行的疫情。疫情激活了我国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这一刑法条款。为了使新冠肺炎这种乙类甲管的传染病适用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有正式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本罪名的罪状表述进行了修正。此次修正意义重大,兼具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效果,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立法修改。在罪过形式上,应当将此罪的主观方面确定为过失,这既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又符合司法实践的态度。在危害后果上,应当依同位解释规则将条文中的“传播严重危险”作出实害化解释,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手段和方式也随之翻新,由直接吸收存款发展至生产经营投资,由单一债权延伸至股权、债权相结合等手段[1],由线下路径扩大至线上平台,由个体化发展至组织化、智能化,手段愈发隐蔽,欺骗性更强,增加了案件侦查难度[2]。非法集资类犯罪不仅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而且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3]。其中,涉案财产的追缴与处置是集资参与人最关心的利益焦点所在,也是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关键问题之一。合理的非法集资处置模式对于查处、认定涉案财产性质,清退集资款,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等问题具
非法集资犯罪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形态,违反了金融管理法规,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类案件具有涉案金额大、集资参与人数多、作案手段隐蔽、网络化趋势突出等特点,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这类案件的办理往往会面临调查取证难、追赃挽损难的困境。对于非法集资案件,应注重对涉嫌非法集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私募基金、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及恶意逃废债的证据审查。
传统多能流综合能源系统往往面临绿色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低、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氢燃料汽车的逐渐普及将增加对氢能的需求,将电能转化为氢能是满足交通部门潜在氢需求的有效途径。针对风光装机比例低、利用率低和氢能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光利用率和含氢能流的多能流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首先,计及氢能流构建了电/热/冷/氢多能流综合能源系统。其次,考虑系统年投资费用、运行费用和风光利用率的多目标,构建双层规划-调度模型,以电、热、冷、氢等4种形式能量平衡和元件工作特性为约束,采用非支配性排序遗传算法和商用求解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