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傲冰霜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是新四军女战士孙晓梅同志牺牲70周年,诞辰99周年。1938年,孙晓梅徒步千里,赴皖南参加新四军;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5月初,牺牲于南京龙潭老虎山凹。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自小倔强好学
  1914年农历四月,孙晓梅出生在浙江省富阳龙门镇龙门村的书香之家,乳名小妹。
  孙晓梅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五四”运动后,爱国家、兴科学、讲民主的先进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给她以影响。孙晓梅高小毕业那年,因家庭经济负担不起多子女读书,她失学了。失学在家的三年中,她以勤奋好学、爱做家务的行动赢得了母亲的厚爱。母亲帮助她有计划地自修了初中的各门课程,并习作白话文章。从孙晓梅后来的“日记”和“杂文”中看,她在青少年时期对知识的认识和求知的钻劲,已有独到之处。她说:“知识是每个人精神上的食粮,尤其是青年更应及时贮藏和准备;否则,你将永远感到精神上的饥饿。”又说:“碰钉子是进步,是迫我趋向努力刻苦于书本之中,以后我不但不怕碰钉子,而且要去找钉子碰。”
  1930年,孙晓梅16岁,经友人介绍,先后在富阳、余杭和杭州市等地任小学教员,开始了最初的社会活动。她首次任教的富阳陆家村驯雉小学,教师中有三名中共地下党员,也就在那时她开始接触进步书刊,渐明革命道理。当年夏,中共富阳县委组织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她在中共陆家村支部的启发教育下,积极参与农民运动,分发宣传暴动的小册子,走村串户做通讯联络工作。暴动虽然失败,但这次革命实践,为她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
  投身抗日洪流
  1937年,孙晓梅在杭州市横河小学任教。“八一三”后,她和一些同乡撤回家乡龙门镇。不久,杭州市、富阳县城及富春江以北部分乡村相继沦陷,富春江南岸成为抗日前线,各种爱国力量聚集在这一带开展爱国救亡运动。1938年上半年,孙晓梅任龙门镇中心小学初中补习班班长,她称补习班为“战争补习班”,以此为阵地,宣传抗日救国道理。
  孙晓梅和同学们一起,在龙门古镇闹市口创办了《龙光周刊》墙报,她既当编辑,又是主要撰稿人,仅半年时间,就写了20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笔调生动,思想鲜明,论述尖锐,文字质朴,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也反映了孙晓梅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孙晓梅除了在龙门镇一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还积极支持农民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斗争。为了维护佃农利益,她协助战时政工队员和地方开明人士,写标语,分发传单,走村串户,宣传减租减息、抗日救国的道理。
  千里步行参军
  1938年10月,孙晓梅收到在新四军工作的堂弟孙成修的来信,要她动员家乡青年参加新四军。她说服母亲,带上一个弟弟和受她影响较深的三个本族青年,共五个人一起去参加新四军。
  在那个年代参加新四军是非常艰难的。新四军驻地皖南泾县,距富阳有千里之遥,沿途关卡林立,岗哨严密,大部分被国民党顽军封锁,少数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怎么去呢?孙晓梅等在出发前,通过富阳县战时政工队干事长孙京良,开具了县国民政府的“难民通行证”,打扮成难民,背着破旧衣被步行,白天翻山越岭,晚上寻祠堂、庙宇栖身。行至安徽旌德县境时,他们遭到国民党顽军封锁哨的拦截,哨兵把她推到顽军连部,连长宣布:“泾县是新四军的地盘,上级有规定,凡是青年人一个也不能去。”孙晓梅坚持说无法回家,只能去泾县投亲靠友,结果被关押在祠堂里,不给吃饭喝水。第二天,孙晓梅想出一个“先退后进”的主意,她请哨兵转告连长:“不去泾县了,放我们回家。”释放后,他们往回走了五六里路,转道进入一个小山村。孙晓梅向当地农民诉说家乡沦陷,遭受日本鬼子杀人放火等流亡之苦,取得一位老农的同情和支持,由老农带路绕过封锁线,辗转到达泾县,找到了新四军。
  新的人生征程
  孙晓梅在新四军教导总队受训三个月,结业后分配在军服务团做民运工作。部队规定,每天晚饭后没有事都要做驻地附近村民的工作,把群众组织起来。有天傍晚,孙晓梅带了一位新战士,到一个小山村做群众工作。走进一户农家时,男的在田里耕种,女的在忙于烧饭,顾不得孩子,孩子哭得满床打滚。孙晓梅快步上前把孩子抱在怀里,掏出手帕为孩子揩眼泪、擦鼻涕。待孩子安静后,又把孩子递给新战士抱着,自己到灶前一面添柴烧火,一面向大嫂了解情况。那位大嫂一个劲儿地赞扬她:“孙同志,你懂得穷人家的苦……新四军都是好人啊!”短短时间,孙晓梅与这家人已亲密得像一家人似的。
  1939年10月,孙晓梅和其他20多位战友被抽调组成工作队,到新四军第一支队驻地工作。她们从安徽泾县出发,途径宜城、广德、郎溪等县,每天走在崎岖小路上,一面唱抗日歌曲,一面阔步前进。经过十多天的行军,到达了新四军第一支队驻地──江苏省溧阳县水西村。一支队政治部为她们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政治部主任钟期光,都在会上讲了话,欢迎她们上前方工作,祝她们在工作中锻炼成长。会后,她们即分头按组开展调查工作。孙晓梅所在组共三人,去南渡镇近郊调查地主、富农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情况,以及富裕中农、中农、佃农、贫雇农的收入和生活情况等。
  工作队从前方回到皖南泾县驻地后,孙晓梅被分配到军政治部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组工作。在薛暮桥同志指导下,她刻苦钻研经济理论,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她们辗转泾县的章家渡、南陵县的三里店等地,白天走户访情,晚上或整理调查材料,或阅读《政治经济学大纲》,或做笔记、写心得。孙晓梅勤于笔耕,有次在完成某项调查任务的间隙,收集当地军民抗日的先进事迹,写成《繁昌战斗中的妇女们》一文,发表在1940年4月15日浙江绍兴出版的抗日刊物《战旗》上。
  苏南敌后斗争
  1940年夏,孙晓梅奉命离开皖南,随工作队深入苏南敌后地区,7月到达澄西(今江苏省江阴市)做民运工作。有次她在吴桥附近做群众工作时,与日军突然遭遇,被抓后关在敌营20余天。被关押期间,孙晓梅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日军行动,感到自己还没有暴露新四军的身份,便乘敌人看押疏忽之机逃脱虎口。同年9月,孙晓梅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皖南事变前后,苏南地处敌、伪、顽势力包围之中,斗争非常艰苦。1941年1月,孙晓梅任中共镇丹县委妇女部长,兼管大港地区工作。她深入群众,依靠当地的党员干部,进行深入细致的形势教育。她还经常往返于日、伪驻地附近村庄发动群众,多次冒险闯到伪乡保长的家里宣传党的政策,争取他们在暗中为抗日出力。通过几个月的工作,这个区的抗日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7月,日伪对东路进行清乡,新四军第十八旅和大批地方干部陆续撤回西路,孙晓梅调任中共武进县委妇女部长。该县的二区和四区敌、顽、伪活动频繁,情况复杂,环境险恶。她不畏艰难,经常在晚上深入该地区,串村走户,做群众工作。
  出入龙潭虎穴
  1941年底,为加强江苏省扬州至仪征的秘密政治交通线的建设,中共镇丹中心县委调孙晓梅任中共长江工委委员,负责长江工委与路北特委之间的政治交通工作。当时,从南京到扬中的长江地段,是敌伪的重要防区。这一带江面辽阔,两岸碉堡林立,日军巡逻艇不断在江中穿梭。孙晓梅在摸清情况后,决定以和尚洲对面的孩溪村、苦竹村为基地,深入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物色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并教育争取伪军政人员为我工作。为保护自己,迷惑敌人,她时而化装成渔家嫂子,摇着小渔船,捕鱼卖鱼;时而打扮成农村妇女,手拎着小竹篮或布包裹,走亲访友;时而化装成小商贩,肩挑叫卖;时而又化装成阔太太,押运物资,神出鬼没地出入敌占区,奔波在大江南北,侦察敌情,打击敌伪,护送干部,运输物资。有一次,孙晓梅在执行任务时留宿高资。当晚,日、伪军挨家挨户查户口,孙晓梅为了交通员的安全,翻墙跳进一家棺材店,躲进一口空棺材内。第二天,当她推开棺材盖跳出来时,把棺材店老板吓了一跳,她却笑眯眯地打个招呼迅速离开现场。这则事件,充分反映了孙晓梅机智勇敢、果断泼辣的个性。
  在担任中共长江工委政治交通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先后护送了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中共茅山地委书记汪大铭,“抗大”九分校师生等大批党政军干部安全过江。为保护这条交通线,孙晓梅只身深入虎穴,严惩顽固分子,令敌闻风丧胆。1942年6月3日,曾掩护过新四军的和尚洲自卫团团长陈安义遭暗杀,洲上一时人心惶惶,形势十分严峻。为保护和巩固这块阵地,孙晓梅随长江工委书记彭炎到和尚洲处理此事,先将凶手陈小洪诱出押回焦山,又将另一名凶手徐小二捕获,从而保证了交通线的安全。
  孙晓梅在敌后斗争中表现机智、勇敢、果断,深受同志们的敬佩。当年中共长江工委书记彭炎同志曾回忆说:“她表现了一个女战土英勇无畏的豪情,坦荡质朴的品格,为打通南北战略交通联系,千百次逐浪长江,无数次穿越封锁,独来独往,乐观顽强,出色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曾与烈士共事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则称孙晓梅为“文精武壮女中魁”。
  血溅南京虎山
  1943年3月,日、伪军在向我苏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清乡的同时,加强了长江沿岸的封锁。他们在下蜀、龙潭至南京的铁路沿线两侧和大江两岸增设了关卡哨所,安装了铁丝网,有的路段还构筑起竹篱笆围墙。中共茅山地委为取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将原属镇丹中心县委的长江工委改归地委直接领导,命孙晓梅为北山县委妇女部长,在句容宝华山一带从事秘密工作。
  宝华山下是日本宪兵队本木小队的辖区,戒备森严。4月27日,孙晓梅接受护送新四军干部姚耐等同志北渡长江的任务。在做了周密准备后,5月初的一天她带领同志们安全通过敌人封锁线,顺利到达北岸。孙晓梅在当天午夜独自冒雨返回途中,行至营防镇附近时不幸落入日军宪兵队特工人员的魔掌,当即被绑押至龙潭日军宪兵队队部。本木假惺惺地下令松绑,并设宴“招待”,企图对她软化诱降。孙晓梅镇定自若,历数日军侵华罪行,并愤然掀翻了宴席。
  诱降不成,恼羞成怒的本木转而对孙晓梅严刑拷打后,将她押到龙潭镇老虎山凹,惨绝人寰地剜掉她的乳房。孙晓梅忍着剧烈的疼痛,正气凛然,视死如归。气急败坏的本木抽出指挥刀,十几个日本兵举起了枪……
  是年,孙晓梅才29岁。
  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用青春和热血实现了“为国家效劳”、“为理想斗争到底”的誓言。她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贡献了壮丽的青春,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初冬的淮北原野,薄霜乍降,葱茏连绵的林木披染了一袭金黄。神秘的老窑就在这一刻走进我的世界。  这个朔风萧瑟的下午,相山之麓一个开发区工地上,轰鸣的挖掘机戛然而止,一座深埋于土丘之下的单孔老窑,大量锈迹斑斑的弹壳和残缺武器零部件的赫然现身,令施工人员大惊失色。相山区人武部杨政委接报后迅即带领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现场。砖石结构的老窑或许因年代久远、土丘重压,抑或其他缘由,早已坍塌。杨政委对弹壳进行认真仔细
期刊
冯仲云是中共早期党员,清华优秀学子,东北抗联名将,水利科教精英,对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和家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冯仲云诞辰105周年,为了学习冯仲云的革命精神,弘扬民族正气,教育一代新人,建设幸福新武进,在纪念冯仲云将军诞辰105周年之际,笔者特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撰写了此文。这是我们与家乡人民对冯仲云将军的最诚挚的纪念。  冯仲云将军1908年3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
期刊
他患过喉癌和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癌,但依然乐观,开朗,谈笑风生;带瘤生存10年。或许是他的坚强和顽强,癌症恶魔害怕了,从而放缓了步伐。他从容而快乐的性格,让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感叹不已。他叫王锋,军转干部,退休于温州市广电局,现为温州中共党史学会、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  自己在手术书上签字  2003年的一天,54岁的王锋在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中查出患有喉癌,并很快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做了手术。手
期刊
送人赴泰州谈判抗日合作  陈 毅  停骖问我意何如?词婉情真再致书。  军令今当斩马谡,歧途何事泣杨朱?  仲连智免蹈东海,武穆冤成走传车。  凭君寄语强梁辈,摩擦自戕慎厥初。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常对新四军制造摩擦。这首诗作于1940年7月,所谓的谈判对象指国民党军驻泰州的李明扬、李长江部。当时,在反“摩擦”斗争中,为争取“二李”与新四军合作抗日,陈毅派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
期刊
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影视中心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纪录片《家在远方》,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五年之际与观众见面。这部纪录片以苏州市以及所辖常熟、昆山、张家港、太仓、吴江等市(区)援建四川绵竹市六镇地震灾区的生动故事为主线,颂扬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大爱精神,传递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温暖的正能量。这部纪录片是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江苏宏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小锦提议拍摄,已在中国教育
期刊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展现浙江人民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由原浙东游击纵队老战士朱苇、朱仁、范执中共同创作的30集电视剧《四明山》,将由浙江双马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及有关单位联合拍摄。  1941年5月至6月,第一批开辟浙东根据地的先遣部队,从上海浦东渡过杭州湾到达浙东,并于6月18日在余姚北的相公殿伏击日寇,打响了浙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期刊
1953年8月,正当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组织机关业务部门按照“六四”协定所订装备制定计划、部署工作时,接到了中央军委的通知:根据中央财经会议精神,为了做到外汇平衡和发展重工业,军费将有所缩减。军队各大单位须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重新考虑原定的五年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和中央的要求。海军应本此精神将中苏两国签订的海军三年订货计划(即“六四”协定),再行缩减,以减少经费尤其是外汇开支。  接到
期刊
5月13日,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卢福祥会长代表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及领导成员。卢福祥当选会长,王东炎当选第一副会长,皮效农、廖开助等8人当选为副会长,秘书长由皮效农兼任。会议聘请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红军老战士、老会长王直,福建省军区政委曹德信为名誉会长。  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历任老会长带领广大会员,以福建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
期刊
5月3日上午,在江苏省图书展览会上,省军区官兵争相阅读《铁军》杂志。战士们反映,这本传播革命传统的刊物,他们每期必读,大家常被前辈的革命精神和事迹所感动。  郭丁虎  柯文才摄影报道
期刊
4月初的一天,记者在上海徐家汇中心医院见到了新四军老战士姚征人。老人头发花白,说话和举止都透着温和绵软,轻言轻语的她让我称呼她为“奶奶”。她虽身体略有不适,但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谈话间让人感到异常的随意与亲切。  大小姐离家干革命  姚征人原名姚杰颖,1927年出生于上海,家中祖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但由于家境殷实,父亲仍让她像其他姐姐一样进了学堂。本以为自己也能像姐姐一样念书到毕业,再找份工作独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