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IRREL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ICU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为2018年1-12月,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ICU重症患者54例,根据电脑排序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一般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27例,综合护理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为其提供护理服务,一般护理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对其实施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护理组感染率为7.4%,低于一般护理组的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35%,高于一般护理组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睡眠质量、情绪质量评分分别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重症患者中的运用,有效地避免了各种感染的发生,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和影响,同时患者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情绪控制较为理想,睡眠质量更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为探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2
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性质量指标干预对脑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狭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指标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针对性质量指标干预对患者情绪改善的影响研究.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脂肪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ICA干预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实验分组为对照组、PA组、PA+ICA组及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AMPK inhibitor,AMPKi)处理的PA+ICA+AMPKi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100例患儿中显效68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100例患儿中显效59例,有效2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
通常情况下,组织缺血后再灌注可使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恢复;但是有时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会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这种在缺血基础上再灌注后损伤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
目的:研究1α,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活化影响川崎病炎症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川崎病患儿血清,另收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感染组)和儿保科体检儿童(对照组)的血清各30例,利用试剂盒检测各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截断点.体外细胞实验,利用采集的血清诱导THP-1巨噬细胞构建川崎病固有免疫模型,实验分组为:15%正常血
目的 探究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92例参与研究,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评分(SF-36)、椎体高度、伤椎Cobb角以及椎体压缩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ADL、SF
目的 探析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RF)患者中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开医院)收治的48例重症监护RF患者,按照随机1:1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Caco-2细胞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并探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rapamycin target protein,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使用HIF-1α激活剂、抑制剂分别处理LPS作
目的 分析患者在全麻术后转入麻醉复苏室期间护理安全隐患,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20年1-3月进入复苏室患者2300例,出现低体温15例,出现躁动139例,通过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严格控制全麻术后体温<35℃.根据全麻时间及术中肌松药停止时间,对复苏期间躁动进行评分,躁动以PAED评分0~20分,对躁动评分>9分要及时进行干预.结果 通过密切及时的观察,在尽早进行护理的干预,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低体温及躁动得到及时改善,未发生体温<35℃,躁动评分控制在5分以下,患者均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