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秋栽抓好9点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ppl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季光照、气温适宜,荠菜生长期较长,种植后不仅可以多次收获、产量高,而且不易抽薹、品质好,因此秋季是荠菜的主要栽培季节。一般7月下旬至9月上旬均可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开始收获,9月中旬播种的晚秋荠菜,可在元旦或春节上市。大棚栽培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
  
  1. 选品种 早播宜选板叶荠菜,晚播宜选散叶荠菜。
  
  2. 整地 选用土质肥沃、疏松的壤土,耕前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30~50千克,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耕翻,一般耕深15厘米,整细耙平后做畦。
  
  3. 催芽 在自然条件下,荠菜种子成熟后有休眠期,因此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可用泥土沉积法或将种子
  放在2~7℃低温冰箱中催芽。泥土沉积法是将种子放在花钵内,上封河泥,然后放置于阴凉处,7月下旬取出播种,经l~5天后种子可出苗。低温处理除了用冰箱外,也可用细沙拌种,拌好后放于2~10℃处,4~5天可出苗。
  
  4. 播种 8月份以前播种,天气炎热,雨水多,地面易干结,不利于出苗,播种风险大;9月中旬以后播种,出
  苗后就遇低温,产量低,所以华北地区播种不能晚于9月中旬。7月至8月上旬播种的出苗差,每亩用种量2千克;9月上旬播种,因天气转凉,出苗率高,每亩播种1千克左右即可。早秋播种的荠菜,为防止高温、干旱影响出苗,播后可用遮阳网、玉米秸等覆盖,以降温、保湿、防雨和防晒,出苗后及时揭去覆盖物。
  
  5. 浇小水 早秋播种荠菜产量的高低、收获的早晚与及时浇水有密切关系。出苗前要不断浇水,一般用喷壶浇
  洒,每天早晚各浇1次,避免大水漫灌;出苗后每天喷1次水。每次浇水不宜过多,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荠菜生长需要多次浇水,如果在具有喷灌条件的菜地栽培,则产量高、品质好。晚秋播种的荠菜,浇水只宜轻浇、勤浇,宜在早晚露水未干时进行。
  
  6. 追施肥料 秋播荠菜,生长期长,施肥要掌握“勤、轻、稀”的原则,共需追肥4次。秋播一般3天出苗,长出2片真叶时即可追肥,第二次追肥在采收前的7~10天进行,以后每采收1次追1次肥,越冬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和翌年2~3月份各增加1次追肥。每次每亩施稀薄腐熟粪水1500~2000千克。
  
  7. 防寒冻 荠菜虽属耐寒性作物,但严冬气温在-5℃以下时,也会发生冻害,受冻叶片发紫发黄,最后脱落,晚秋播种的要考虑防寒防冻。可采取在寒潮来临前适量灌溉,在冰冻过后于晴天进行灌溉的办法,冰冻前可用草包、旧薄膜、瓜豆类藤蔓进行田间覆盖,四周用泥块或砖块压紧,这样既可防寒,又可促进植株良好生长。覆盖前3~4天可追1次肥。一般覆盖后10~15天荠菜叶色转嫩绿,向上伸长,可一次性采收上市。如果分次采收上市,可搭建小拱棚或用薄膜覆盖。大棚栽培还要注意温度管理。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始进行大棚扣膜,前期适当通风,后期加强保温,寒潮来临时夜间需用遮阳网、无纺布等进行浮面覆盖,并注意揭盖管理,防止植株徒长、抽薹。
  
  8. 采收 采收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采收的次数及荠菜的产量和品质。每次采收时应做到“头刀为第二刀着想”,做到“细收、勤收,挑得匀、留得匀、长得快”。挑采时尽量挑大留小,出苗稀的地方即使是大株也可保留,密的地方即使植株较小也要挑采,使留下的容易发棵,均匀生长。夏秋播种的荠菜采收期在7~9月份,即播后30~40天、当植株有10~12片叶时可陆续采收,一般共采收1~2次,亩产量750~1500千克。晚秋播种的采收期在10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旬,可采收3~4次,亩产量3000千克左右。大棚栽培的播后45~60天采收,可采收4~5次。
  
  9. 加工 薺菜产品应达到鲜嫩、翠绿,叶大光洁,无病虫为害,无黄叶,无泥土,无抽薹,切根后根长不超过0.5厘米,具商品菜叶片10~20片的要求。收获后装入竹制或铁丝做的篓内,放在清洁水池中冲洗掉泥土、污物等,拣去黄叶、病叶和杂草,以提高产品质量,然后按规格、品种、数量分装入箱,及时就地鲜销。冬季需储藏的荠菜,要选择无病虫害、无黄叶的健康植株,连根撬起,捆成小捆,利用阳畦假植或冷窖储藏的方法来保鲜,随需随取。也可挖储藏沟,沟深40~50厘米、宽1米,将捆好的荠菜根朝下,依次排放沟内,上覆1层湿土,以后随温度下降逐层覆土,并在此期间进行抽样检查,防止荠菜发热腐烂。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 邮编:277200)
其他文献
湖南省新邵县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大力推行粮食品种优质化、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走出了一条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种田大户,他就是县人大代表、
2012年8月14至15日全区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暨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现场会议在通辽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农业部青海、昆明会议精神,部署了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1看神态健康的猪,精神状态好,尾巴上翘并甩动自如。病猪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喜卧不动,尾巴下垂。
1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分析(1)传染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多为球形,核酸型RNA,只能在猪的肠上皮组织中生存,可被常规药物杀灭。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疾病,在猪问
深井上下山煤柱区巷道围岩应力高度集中,矿压显现剧烈,是煤矿动力灾害多发区。文章通过FLAC2D数值模拟及微震监测等对深井上下山煤柱区巷道围岩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蠡玉37"玉米2010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其产量性状和抗性表现都优于"郑单958"。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需101天。株型紧凑,株高268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人户、到场、到田,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晶种和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完成的“苎麻副产物饲料化与食用菌基质化高效利用技术”项目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将苎麻的资源利用率从20%增加到80%以上,实现了苎麻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还提高了青贮和颗粒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苎麻青贮饲料可替代30%的精饲料。该成果创新性强,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项目主持人、麻类所所长熊和平介绍,苎麻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作物,且种植面积较大,通过对收获、加工、
近日,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自主培育并通过自治区审定的向日葵油葵新品种“宁葵杂5号”受到领导、专家和企业主、种植户等的一致好评。  “宁葵杂5号”苗期长势较强,植株高度适中,结实率高,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粒大饱满,百粒重9克左右,比现在大面积种植的扒仁用油葵品种美葵T562百粒重高2克左右,特别适合扒仁、炒货,深受收购商和加工企业的青睐。该品种亩产量250千克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亩
多媒体课件在学前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必须要使用课件。幼儿教师应以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为依据,根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