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施普善、安理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方法 将2007年09月至2010年09月在我院诊治的1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施普善组应用施普善静脉滴注治疗(60),安理申组应用安理申口服治疗(60);联合用药组联用施普善及安理申治疗(6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0日后对三组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三组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三组MMSE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施普善组或安理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 结论 施普善、安理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更好。
【关键词】 施普善;安理申;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或缺血-缺氧脑病所致脑损伤引起的复合性疾病,表现为大脑功能衰退,特别是与智能有关的功能全面衰退,而且要衰退到一定程度的综合征,通常包括记忆力、认知力、情绪与行为等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并且持续到数月或半年以上。施普善、安理申均是经多数临床试验证实用于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效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2007年09月至2010年09我科分别应用单种药物及联用二种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180例,观察疗效并评估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1)有痴呆表现,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且这些功能缺陷足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不单纯是由卒中所致的躯体障碍引起;(2)痴呆表现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或有突发的认知功能恶化,或波动性、阶段性进展的认知功能缺损;(3)神经病学检查有局灶性体征,且与卒中一致,脑部影像学检查(CT或MRI)有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证据。入选病例经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鉴别除外阿尔茨海默病,且除外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施普善组共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7.2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7.4±5.3)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安理申组共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6.5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8.2±5.5)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联合用药组共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7.9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6.8±4.8)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MMSE及ADL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施普善组应用施普善30ml/日稀释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0日为一疗程,间隔10日再用一疗程,共二疗程;安理申组应用安理申5mg/日口服;联合用药组联用施普善及安理申治疗;三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评价 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分,MMSE总分<24分说明有认知功能缺陷,ADL总分≤22分或2项以上单项≥3分说明有生活能力缺损。三组患者入院时进行首次评分,治疗60日后进行第二次评分。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三组间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三组治疗后MMSE评分,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联合用药组分别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三组治疗前、后ADL评分三组间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三组治疗后ADL评分,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联合用药组分别与施普善组或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不良反应施普善组:2例出现腹胀,予促进胃动力药治疗,症状改善。安理申组:2例出现恶心,可自行缓解;1例出现一过性腹泻,未予特殊处理。联合用药组:1例出现头痛、失眠,予适量镇静药治疗,症状改善;3例出现腹胀、恶心症状,予对症处理,症状改善。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第二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血管性痴呆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较高,也容易使照料者出现心身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并及时治疗,可阻止疾病的继续恶化,改善预后。施普善是一种含生物活性低分子肽的神经保护剂,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具有类似天然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能预防神经元变性,同时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增加突触密度,促进神经结构正常化,广泛用于治疗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安理申是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它能抑制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递质的水解作用,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能改善认知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治疗60天后三组MMSE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施普善组或安理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用药安全性分析:施普善组2例出现腹胀;安理申组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一过性腹泻;联合用药组1例出现头痛、失眠,3例出现腹胀、恶心;予对症处理后均能改善,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证实:施普善、安理申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施普善、安理申联合用药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35卷第04期
[2]晏勇;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相关问题;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05期
【关键词】 施普善;安理申;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或缺血-缺氧脑病所致脑损伤引起的复合性疾病,表现为大脑功能衰退,特别是与智能有关的功能全面衰退,而且要衰退到一定程度的综合征,通常包括记忆力、认知力、情绪与行为等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并且持续到数月或半年以上。施普善、安理申均是经多数临床试验证实用于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效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2007年09月至2010年09我科分别应用单种药物及联用二种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180例,观察疗效并评估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1)有痴呆表现,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且这些功能缺陷足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不单纯是由卒中所致的躯体障碍引起;(2)痴呆表现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或有突发的认知功能恶化,或波动性、阶段性进展的认知功能缺损;(3)神经病学检查有局灶性体征,且与卒中一致,脑部影像学检查(CT或MRI)有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证据。入选病例经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鉴别除外阿尔茨海默病,且除外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施普善组共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7.2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7.4±5.3)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安理申组共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6.5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8.2±5.5)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联合用药组共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7.9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6.8±4.8)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MMSE及ADL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施普善组应用施普善30ml/日稀释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0日为一疗程,间隔10日再用一疗程,共二疗程;安理申组应用安理申5mg/日口服;联合用药组联用施普善及安理申治疗;三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评价 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分,MMSE总分<24分说明有认知功能缺陷,ADL总分≤22分或2项以上单项≥3分说明有生活能力缺损。三组患者入院时进行首次评分,治疗60日后进行第二次评分。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三组间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三组治疗后MMSE评分,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联合用药组分别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三组治疗前、后ADL评分三组间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三组治疗后ADL评分,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联合用药组分别与施普善组或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不良反应施普善组:2例出现腹胀,予促进胃动力药治疗,症状改善。安理申组:2例出现恶心,可自行缓解;1例出现一过性腹泻,未予特殊处理。联合用药组:1例出现头痛、失眠,予适量镇静药治疗,症状改善;3例出现腹胀、恶心症状,予对症处理,症状改善。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第二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血管性痴呆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较高,也容易使照料者出现心身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并及时治疗,可阻止疾病的继续恶化,改善预后。施普善是一种含生物活性低分子肽的神经保护剂,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具有类似天然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能预防神经元变性,同时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增加突触密度,促进神经结构正常化,广泛用于治疗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安理申是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它能抑制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递质的水解作用,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能改善认知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治疗60天后三组MMSE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施普善组或安理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用药安全性分析:施普善组2例出现腹胀;安理申组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一过性腹泻;联合用药组1例出现头痛、失眠,3例出现腹胀、恶心;予对症处理后均能改善,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证实:施普善、安理申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施普善、安理申联合用药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35卷第04期
[2]晏勇;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相关问题;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