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善安理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施普善、安理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方法 将2007年09月至2010年09月在我院诊治的1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施普善组应用施普善静脉滴注治疗(60),安理申组应用安理申口服治疗(60);联合用药组联用施普善及安理申治疗(6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0日后对三组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三组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三组MMSE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施普善组或安理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 结论 施普善、安理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更好。
  【关键词】 施普善;安理申;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或缺血-缺氧脑病所致脑损伤引起的复合性疾病,表现为大脑功能衰退,特别是与智能有关的功能全面衰退,而且要衰退到一定程度的综合征,通常包括记忆力、认知力、情绪与行为等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并且持续到数月或半年以上。施普善、安理申均是经多数临床试验证实用于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效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2007年09月至2010年09我科分别应用单种药物及联用二种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180例,观察疗效并评估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1)有痴呆表现,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且这些功能缺陷足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不单纯是由卒中所致的躯体障碍引起;(2)痴呆表现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或有突发的认知功能恶化,或波动性、阶段性进展的认知功能缺损;(3)神经病学检查有局灶性体征,且与卒中一致,脑部影像学检查(CT或MRI)有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证据。入选病例经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鉴别除外阿尔茨海默病,且除外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施普善组共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7.2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7.4±5.3)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安理申组共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6.5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8.2±5.5)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联合用药组共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7.9岁,治疗前MMSE评分平均为(16.8±4.8)分,ADL评分平均为(21.6±6.8)分。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MMSE及ADL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施普善组应用施普善30ml/日稀释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0日为一疗程,间隔10日再用一疗程,共二疗程;安理申组应用安理申5mg/日口服;联合用药组联用施普善及安理申治疗;三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3疗效评价 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分,MMSE总分<24分说明有认知功能缺陷,ADL总分≤22分或2项以上单项≥3分说明有生活能力缺损。三组患者入院时进行首次评分,治疗60日后进行第二次评分。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三组间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三组治疗后MMSE评分,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联合用药组分别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三组治疗前、后ADL评分三组间治疗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三组治疗后ADL评分,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联合用药组分别与施普善组或安理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不良反应施普善组:2例出现腹胀,予促进胃动力药治疗,症状改善。安理申组:2例出现恶心,可自行缓解;1例出现一过性腹泻,未予特殊处理。联合用药组:1例出现头痛、失眠,予适量镇静药治疗,症状改善;3例出现腹胀、恶心症状,予对症处理,症状改善。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第二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血管性痴呆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较高,也容易使照料者出现心身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并及时治疗,可阻止疾病的继续恶化,改善预后。施普善是一种含生物活性低分子肽的神经保护剂,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具有类似天然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能预防神经元变性,同时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增加突触密度,促进神经结构正常化,广泛用于治疗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安理申是选择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它能抑制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递质的水解作用,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能改善认知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治疗60天后三组MMSE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施普善组与安理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施普善组或安理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用药安全性分析:施普善组2例出现腹胀;安理申组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一过性腹泻;联合用药组1例出现头痛、失眠,3例出现腹胀、恶心;予对症处理后均能改善,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证实:施普善、安理申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施普善、安理申联合用药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35卷第04期
  [2]晏勇;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相关问题;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05期
其他文献
孕妇,26岁,孕34周,经产,B超诊断,左枕前位,头颅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胎儿双顶径约7.8cm。脊柱四肢排列完整,胎心搏动规律、胎动良好,股骨长约4.9cm,前壁胎盘,工一Ⅱ级。羊水最大深度约3.1cm。纵切及横切胎儿于腰椎两侧可见双肾增大。右肾6.8cm×3.2cm×2.6cm,左肾7.6cm×3.5cm×2.8cm,双肾边界清晰,实质变薄,集合系统分离暗区均为2.4 cm。双侧输尿管全段明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中心进行检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1098份,来自366例患者,选用国际防痨协会和中国防痨协会推荐的Ziehl-Neelsen 染色法对标本进行染色,采用美国产BACTEC-TB960快速培养仪对标本进行培养,镜检结果按照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的相关标准进行书写。分别对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对多年来的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相关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的实验研究成果对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和结论 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与血脂等均是心肌梗塞和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  【关键词】 心肌梗塞;心绞痛;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引言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
【摘要】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矿区职工及家属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现代医学知识匮乏,患者对高血压病了解以及用药情况知识不多,导致高血压病患者不能够及时治疗 。本文总结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的4点误区,并对此提出对策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8.8%,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
期刊
【摘要】 通过32例侧卧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的总结,阐述这类病人术中的主要护理:避免术中体位性损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以及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等的并发症。根据这些护理要求,在手术护理中正确安置体位,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有效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  【关键词】 侧卧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  手术体位是手术病人手术时必须要采取的一种姿势[1]。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大多采取侧卧位,而侧卧位对病人
【关键词】 自然医学理论;跌打损伤;运动损伤;软组织挫伤;脑震荡  阅读提示:跌打损伤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常常遇到也常常被人忽视,但依据自然医学理论来分析却是影响人未来健康的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因素,它会成为某些疾病的起因。  跌打损伤包括运动损伤、肌肉组织拉伤、软组织挫伤、脑震荡等。  1 自然医学理论基础  自然医学理论认为人是由物质体系、能量体系及信息体系三部分组成。其三者的作用及之间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