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斑痣祛除术前后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形美容的目的是为了引发自我及他人心中的美感。因此整形美容医学可称为“医学-心理学综合学科”。随着我国医学美容的迅猛发展,与此相应的心理学问题也日益突出[1]。颜面部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斑痣及皮肤衍生物是严重影响容貌美的常见病。美容外科求术者认为有缺陷的部位占第一位的是皮肤(37%),其次是鼻(30%),脸型(30%)等[2]。通过近10年的临床经验,随机选取2000例颜面斑痣明显影响美容的求美者采取美容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重视手术前后的心理分析疏导和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平均治愈率及患者术后满意率达到98%以上。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2000例斑痣祛除术的患者,主要是较严重影响容貌的色素斑痣或皮肤衍生物需采取美容外科手术法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1200例,男性800例,年龄8~68岁,其中16~45岁占80%,大多数患者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1.2方法
  1.2.1访谈法:用心理学类型之一的心理诊疗谈话,兼有诊断和访谈性治疗,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求美心理状态,对美容手术的要求及家庭状况、职业、经济背景等进行访谈,是对选择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术前的心理治疗的重要措施。
  1.2.2观察法:通过对患者术前皮损特点进行诊断性的观察,并对术后不同恢复期的皮损特点在自然条件下有计划的进行观察,重视患者术前后的言谈举止及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必要时做病历记录后进行全面分析。
  
  2结果
  
  通过对2000例患者采取综合美容外科手术治疗,同时重视手术前后心理学状态分析表明,多数患者对于颜面的手术存在有严重心理问题,如术前怀疑、恐惧心理占78%,术后恢复期担心、焦虑心理占85%,术后一个月产生兴奋的占20%,术后在恢复期半年以上对美容效果满意者占98%。
  
  3心理分析及治疗效果
  
  3.1术前怀疑、恐惧心理:①接受面部除斑祛痣手术的中轻年人居多,由于社会及家庭因素的影响,改变容貌的要求比较迫切,但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定位,对手术的期望较高,表现出明显的择优心理,并反复咨询有关手术的信息,如医师的技术及知名度,手术后的美容效果等。术前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手术疼痛,担心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包括不被社会理解)担心手术费用过高等。他们术前会产生多种疑虑,这时也容易走入求美的心理误区,即使成功的美容手术治疗,但这类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主观的影响术后恢复期对美容效果的正确判断。②对策:首先应耐心聆听患者的各种咨询,用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具有内涵的语言去消除患者的怀疑、恐惧心理。向患者讲清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与不手术的利害关系,可以通过手术前后的图片及病例资料等向患者介绍同类手术的成功经验,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树立其接受手术治疗的信心。术前应直观的根据具体皮损讲清手术的适应证及可能的并发症以及不同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手术必须承受的痛苦。在麻醉时及手术中可以有意的通过交谈法再次转移患者的疼痛心理,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2术后的担心、焦虑、兴奋心理:①患者对祛除颜面部的斑痣都保有较高的期望,担心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及术后恢复期的美容效果,并担心术后皮损复发及各种并发症,担心美容不成而毁容,不被家庭及社会接受。在皮损尚未完全恢复和恢复后美容效果与自己过高期望不符时,表现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甚至埋怨、自负等,在心理上不能接受自己,而产生更严重的体象障碍[3],甚至失眠,纳差等,多次找医师咨询甚至纠缠取闹。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脱痂期后立即产生兴奋心理,对于脱痂后伤口平整,有嫩红色的皮肤均感满意,忽视创面的后期保护,频繁接受紫外线照射或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遮盖等,使伤口的色素期延长,因此不利于恢复。②对策:对于此类患者,我们除有精湛的技术外,还应当与患者仔细交流手术后的正常反应和术后各恢复期内的配合内容,患者对于采取的手术有一个正确的再认识,并尽量使用廉价有效的药物配合伤口的治疗和皮损的恢复。
  
  4体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面部除斑、祛痣的患者越来越多,黄燮清认为,术前要善于洞察就诊者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症,术后要及时了解心理变化的原因并做好解释工作[4]。通过对2000例颜面部斑痣祛除术前后采取综合美容外科手术治疗,笔者认为患者做颜面部皮肤斑痣等皮肤瑕疵的美容时多存在严重的恐惧、担心、焦虑等心理问题。采用美容心理学会谈法和直观法诊断和治疗,对每位患者于不同的手术前、中、后进行心理学诊断和治疗,保证斑痣祛除术的有效性,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接受手术及手术后的美容效果,对有心理异常的就诊者的识别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心理障碍[5]。
  希伯克拉底说过“了解患者,比了解患者患什么病更重要”,对医学美容来说更是如此,仅靠单纯的美容手术治疗而忽视求美者的心理是做不好医疗美容工作的[6]。了解美容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关键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求美动态,需求进行人格化,并对特定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观察,追加手术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我们的心理学知识,针对每一位求美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对于我们实施手术及防范手术后的问题及矛盾,有着重要的实践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 晨,廉 杰,丛 中,等,整形美容的外科手术对受术者体象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美容,2008,17(4):578.
  [2]何 伦,彭庆星,于 彬,等,美容心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6.
  [3]何 伦.美容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78.
  [4]黄燮清,腾可颖,贾万新.心理因素造成的隆鼻假体取出[J],中国美容医学,1999,8(4):278-280.
  [5]吴军岭,梁伟中,刘凤荣.整形美容患者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2):259.
  [6]何 伦,彭庆星,于 彬,等,美容心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6.
  
  [收稿日期]2008-05-10 [修回日期]2008-06-20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科技发展的主要尺度,在纪念集成电路40周年之际,不但要怀念和学习发明者的业绩和贡献,而且到了搞清楚它的发明过程、发明
本文简要论述了爱因斯坦的社会哲学的四个方面:开放的世界主义,战斗的和平主义,自由的民主主义,人道的社会主义。像爱因斯坦这样在科学上有开创性贡献,在社会政治问题上又如此有道
本文运用自组织观念、生物学分类演化成果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知识和科学起源过程中分类作为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作用,提出通过分类与分类学发展研究科学起源的观点,通过
本文试以科技史和企业发展史的有关史实为基础,探讨了工业实验室的源起,从而匡正了涉及 此类问题论断上的偏见与混乱;阐述了工业实验室的巩固与发展;并对其管理中的经验教训了总
本文试图评介以布鲁诺·拉图尔为代表的当代科学社会学家关于“科学争论”的形成及解决过程的论述。拉图尔认为,科学理论之争的产生并非如后经验主义哲学家描述的那样产生
根据奈格尔等人的观点,通过在彼此独立的科学之间建立逻辑导出关系,可以最终实现科学统一。本文指出,这种理论还原不可能实现;首先,还原论者自己就不断弱化,他们的命题,现在已经退到
为建立稳定的胚状体增殖成苗技术体系,以期稳定获得足够的再生植株,以花椰菜小孢子胚状体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激素6-BA、NAA对胚状体增殖及再生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