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学生探究的心灵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et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创建互动探究的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心灵;探究
  又是一堂语文课。
  课题:《挑花源记》
  前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疏通字义,疑难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接下来的10分钟:阅读讨论——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在当时可能存在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其用意是什么?(先分小组进行,后选代表发言。)
  后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究其内容和写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师生随意交流。请看——
  生1:课文说桃源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又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而故事发生的时代是“晋太元中”,从秦到晋相隔了几个朝代,桃源人的衣着怎么也同外面人一样?这岂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师:是作者一时糊涂,还是有意这样写?
  生2:我看是糊涂了。
  生3:我看是有意的,作者正是用这看似矛盾的语言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生4:“落英”一词课文解释为“坠落的花瓣”,我觉得写落花与“芳草鲜美”这样的气氛不协调。
  生5:确实不协调。我看过一些资料,说“落英”应该解释为“鲜花”。老师,你怎么看?
  师:“你们提的问题很好,老师还没有考虑过,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好吗?
  生6:文中写“刘子骥”有什么用?我看最后一段纯属画蛇添足。
  师:大家看看,“刘子骥”是什么人。
  生7:是作者同时代的人。桃花源明明是作者虚构的,干吗扯上他?
  生8:可能是为了表明故事的真实性吧。
  生9:又虚构又真实,看来作者又糊涂了。(许多学生点头。)
  师:不,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本文以记实的手法写虚构的故事,给人亦真亦假、虚实相间的感觉。(生一片“啊”声。)
  生10:我不赞同老师的说法,真就真,假就假,干吗弄假成真!
  师:(出乎预料)你的看法很新奇。
  生11:渔人辞别桃源时,村人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等出了桃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我看渔人一点诚信也没有,难怪后来“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真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师:作者写“不复得路”只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诚信就有恶报吗?
  生12:我看有一点。当然,也是为了暗示桃源并不存在。
  生13: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这样的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有,但我们今天就幸福地生活在这么一个社会里。
  生14:是呀,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同学们都知道,为了造就这么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不知多少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应该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进,好好学习,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生15:文中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我看现在这样淳朴的民风真难找。人们常说“人心隔肚皮”,所以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你防着我,我防着你。
  生16:未必吧?
  生15:不信?现在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多着呢!
  师:现在社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有,专打别人主意的人有,但这不是主流。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永远是人们追求的人间乐土!
  ……
  以上是《桃花源记》教与学过程。自始至终“探究”贯穿整个课堂,这个“探究”由表及里,由深入浅。教师只是给学生搭起了一个“探究”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时刻置身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探究的心灵是自由的。我想,只要放飞学生探究的心灵,学生就能在语文的世界里拥抱到蓝天碧海!
  那么,如何放飞学生探究的心灵?
  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俗话说“观念新,样样新;观念变,样样变”。现在,新课标已经出台,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那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们要根据新理念来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创建互动探究的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其次,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从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来看,现代教师角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学生彼此平等的沟通对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指导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兴趣、探究知识、展显自我舞台的主持人;是课程的建构者、创造者、开发者、建设者,是学生遨游太空的领航员。
  第三,要相信学生。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我教的学生还接受不了,叫他自己探,怎么可能?自己明明讲得清清楚楚,他却迷迷糊糊;明明再三强调的重点,他却懵懵懂懂!”确实,对于好多教师来说,学生懂什么,只要老老实实带着耳朵听就行了。殊不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等待开采的“金矿”,主要你相信学生,学生的聪明才智就会发挥出来,每一座“金矿”就会闪闪发光。相信学生,就要了解学生。探究是学生的天性,每个学生都怀着一种好奇心,探究周围的世界,探究未知的道理。他们对新奇的问题,对新颖的方法,总怀有一股热情,想去接触它,认知它,尝试它。相信学生,就要容忍学生的天真幼稚和奇谈怪想。其实,有时一些看似幼稚可笑的问题,往往是孩子个性的展现,往往是智慧火花的闪耀。可悲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怎样地把学生一步一步地由想讲、敢讲、讲真话、讲实话“引导”到不愿讲话、不愿讲真话、不愿讲有独立见解的话的地步!相信学生,就要积极鼓励学生。记得有一位教授说过“不希望表扬的人不是人”,“人的本质在于期望得到肯定与实现”,所以,对于我们的学生,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言行,一句“你真棒”,一句“你真行”,一个点头,一个微笑,学生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都会鼓起更大的勇气!
  第四,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一种最重要也是最普通的探究方式是: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是“探”,也就是认知事物,探求知识;“为什么”是“究”,也就是追究事情的来龙去脉,追究根源。具体到一篇文章的阅读就要了解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具体到某个词、某句话,某个细节就要了解它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不好?
  另外,教师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寻究问底追究问题。问题常出现在哪里?
  一是题目,可以考虑:这个题目好不好?还可换成那些题目?
  二是不理解的字词,可探究:共有几个音,有几种意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哪个音?选哪种意义?
  三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设疑: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是异常之处,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教“我”写的那个“茴”字,说明什么?联系孔乙己的性格、处境和身份去分析就会知道,孔乙己虽然好吃懒做,但也有善良的一面;孔乙己是社会多余的人,在成人的世界里无立锥之地;孔乙己是个读书人,他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
  五是词语、内容的矛盾处,体会其艺术效果。
  六是词句重复处,如《孔乙己》一文中掌柜“孔乙己还欠我十九个钱呢”一句反复出现说明什么?《七根火柴》中两次出现的“一,二,三,四……”含义是否一样?
  七是某些特殊的标点符合,如《小橘灯》一文中“朋友”问“我”从哪里回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这个省略号说明“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八是内容的逻辑顺序,如《爱莲说》一文,有些学生就问“课文写了三种花,前两次都是按照菊、牡丹、莲的顺序写,后一次为什么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放在末尾?”我就启发学生从作者的思想情操、写作意图两方面去考虑。
  九是写作手法的考究,如《白杨礼赞》歌颂抗日民众,为什么用象征手法写?
  十是内容是否准确?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
  总之,教师要努力把学生教出问题来,让“问题”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四处飞溅,让学生探究的心灵自由飞翔!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教育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育科研;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改造薄弱初中;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大力鼓励民办教育;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改  初中英语新课改已四年了,许多教师都认为新课程编写的理念很好,符合初中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我学习的能力。任务型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学生要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首先必须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 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弄清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中的核心,是对数学事实和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数学文化的“重中之重”。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灵魂。 借助直观,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借助小结,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直观 
期刊
【摘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有独特的环境,要想使他们更喜爱美术,更主动的学习美术,就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更大程度的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同时关注差异、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将中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为各位教学同行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每一名中学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寻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标中提到“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
期刊
【摘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易产生满足、愉快、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课堂心理气氛;学生心理活动;师德的修养;教学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以往教师更重视教学过程,往往会忽视学生课堂学习时心理的变化。学生是有独立思维、活泼的青少年,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便容
期刊
【摘要】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知识,与人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密切相关。创新思维则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现。  【关键词】重视;自主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知识,与人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密切相关。创新思维则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现。现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想法。  1 更新观念,培养质疑思维  长期以来,教师认为学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党在新时期的培养目标,根据班 主任的任务和职责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而提出来的。班主任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可以概括为:(1)调查研究,全面了解;(2)正面教育,积极引导;(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阶段;工作  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党在新时期的培养目标, 根据班
期刊
【摘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效益的首选途径之一。而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探讨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效益的首选途径之一。而提问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是对新的挑战作出创造性应答的能力,活动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阵地。“设计与技术”是科学课程结构组成之一,在许多单元的最后一课都设计与制作的内容。  【关键词】科学教学;创新意识;能力  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
期刊
【摘要】管理学校全盘工作做合理布局和安排,充分发挥学校各方面因素,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管理科学是提高学校整体水平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学校;管理;探讨  管理学校全盘工作做合理布局和安排,充分发挥学校各方面因素,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管理科学是提高学校整体水平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我负责农村小学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做法。  随着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