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成人”教育:“立德树人”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r——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分析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开掘和阐发立德树人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儒家“成人”教育思想是立德树人重要的传统文化根基,体现在“人是什么、树什么人、如何树人(立德)”三个方面.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分析可以发现,关于“人是什么”,立德树人和儒家“成人”教育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是个人、社会、文化(人类)三个层面的动态统一、不断扩展的复杂系统;关于“树什么人”,儒家三位一体论的“成人”教育目标是立德树人人才观的传统文化根基;关于“如何树人(立德)”,儒家“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礼乐合一”“美善合一”的“成人”教育原则是立德树人育人观的传统文化根基.
其他文献
涉海科技翻译教学应着眼于涉海类科技文本的特点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应用型、涉海专业性翻译人才.以大连海洋大学2018级至2021级MTI英语笔译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构建“3+2+1”涉海科技翻译教学模式,即3个课堂教学模块、2个实践训练模块、1个学位论文写作模块,致力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证明,涉海翻译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了社会就业竞争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该教学模式探索了具有海洋特色的科技翻译人才培养之路,提高了涉海MTI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能力.
上古、中古汉语时期,“读”“诵”为“诵读”义动词中的核心词.唐代中晚期起,“念”强势兴起,成为佛教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诵读”义动词,直接导致了“诵”的逐步衰弱,也冲击了主导词“读”.明代以后,“念”在普通文献中的用例也大幅增加,宾语类型更加多样,遂成为“诵读”义动词的主导词之一.避讳则是促使“诵读”义动词发生历时演变的主要原因.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科学、宗教等多重性质的团体,毕达哥拉斯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数本原思想,即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因此数作为本原具有两方面特征:一方面通过点线面的途径把握经验世界中有形体的可感事物,另一方面通过数字的象征意义来把握无形体的抽象事物.数本原思想的提出是要解决此前米利都哲学用物质性本原无法解释抽象事物的困境,但由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不能清晰地区分具象和抽象,导致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还具有物质实在性,这是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但就其进步意义来看,数作为本原正是基于统一于量的规定性,因而成为哲学史发展中
目的 探析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出2020年5月-2021年5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麻醉科接诊的92例实行剖宫产的产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92例患者均等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均46例.对B组产妇采用布托啡诺以及生理盐水进行术后镇痛,对A组产妇则采用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两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麻醉后以及手术完成后的各项体征指标,两组产妇实行剖宫产后的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静息状态与活动状态、宫缩状态下各阶段的镇痛效果以
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归宿.他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建设构想以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联姻为起点、以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为旨归,虽有其理论局限性,但对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奥康纳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性解读不仅对我们现阶段了解西方生态政治运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憨山德清为“万历三高僧”之一,在中国佛教史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其创作传记文30篇,具有文学和历史双重价值.从文学方面来看,其将浓郁的感情注入文中,运用各种叙述手法展现晚明僧人的奇狂个性,突出人物性格,避免了脸谱化的人物描写;从历史方面来看,文中记录了晚明时期僧人尝试复兴佛教的历史事实,描绘了有志僧人的群像,是研究该时期佛教的重要史料.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和功能的改变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如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道肿瘤等.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菌群移位、“驱动-乘客”模型、“毒性”肠道细菌模型等机制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而补充膳食纤维与益生菌,应用肠道微生物移植技术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降低炎性指标,增强肠道免疫功能等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胡学文的长篇小说《有生》包含丰富复杂的经验性和体验性内容.小说在日常语境中还原性地呈现漫长而沉重的中国现代历史经验性图景.作家以个人经验、历史记忆、民间生存和世俗生活为根基和方法,深入发掘人物的生命体验,将历史隐含在生活和生命场景与细节体验中,使乡村历史经验与生命体验在更深层联结.小说对中国乡土叙事经验、现代主义文学经验和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经验的汲取,有效地传达了中国现代历史经验和百年国人的生命体验.
《泰泉乡礼》是明代香山宿儒黄佐以史官直笔的手法,博采朱熹《家礼》等众家之长以筑基“化乡”的著述.该书立教“推家及乡”,宗本“新三纲”的治理理念,聚焦“化乡以礼”“礼耕人情”“治理以事”的数理和合之维,因循“四礼”以契机“乡里之教”的入乡随俗,很好地达到了“礼下庶人”的治理效能.同时,“斟酌五事”的具体实践,在事上磨砺中报本返始,不离原始儒家“三纲八条目”的伦理教化鹄的而又能随时代需要而做“迁善导俗”的数字化新诠释,找到了一条切近“乡治”以“端本厚俗”的知行路径.
有清一代,在满语文的影响下汉语音韵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反切的改良、“尖团音”的出现、旧有发音部位术语的重新界定、韵图构造的改变等.其中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满语文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种新式韵图,这种新式韵图的作者借由满文音韵规则设计出特有的韵图结构,从而表现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这是满汉两种语言文化交融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