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头转录蛋白P1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Des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中叉头转录蛋白P1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形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3例胃黏膜淋巴组织样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叉头转录蛋白Pl和核因子kB(NF-KB)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中叉头转录蛋白Pl阳性表达率为44%(19/43),其中强阳性7例,中度阳性12例.单形组叉头转录蛋白P1阳性4例,多形组15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比88%,P<0.01).术后复发病例均为叉头转录蛋白P1强阳性者,与叉头转录蛋白P1阳性表达率密切相关(P<0.05),且NF-KB与叉头转录蛋白P1阳性表达率密切相关(P<0.01).多形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明显短于单形组(123个月)(P<0.01),叉头转录蛋白P1阴性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核表达中度及核表达强者(115个月比55个月比12个月)(P<0.05),NF-KB核阳性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26比131个月)(P<0.01).Ⅰ期及Ⅱ期的中位生存时间(98个月及121个月)显著长于ⅡE+Ⅳ期病例(33个月)(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叉头转录蛋白P1表达水平和临床分期为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预后的风险因素.结论 叉头转录蛋白Pl有可能成为判定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恶性转化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伏格特-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变化.方法 采集15例VKH综合征患者治疗前以及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
目的 选择有利于改善颈仰卧位舒适度的体位垫,改善颈仰卧位的舒适度,延长患者对颈仰卧位的耐受力,促进配合手术.方法 选用斜背垫代替肩垫摆置颈仰卧位,顺应脊柱生理弯曲,消除
目的:分析完全加压超声联合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对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6-03109择期行伞膝关节初次置换患者42例59膝,其中左膝14例,右膝1
目的 观察完整迷走神经刺激(IVNS)对肝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mRNA的影响.方法 以内毒素血症为全身炎症反应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组、迷走神
目的 筛选难治性颞叶癫(癎)相关基因表达谱,并通过对表达谱筛选所发现的差异基因进行验证,从分子水平探讨颞叶癫(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在利用基因芯片对难治性颞叶癫(癎)患者手术切除颞叶组织与对照间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应用RT.PCR方法,验证SH3GL2、BTN2A2、KCNJ4基因的mRNA在颞叶癫(癎)患者脑内的表达差异.结果 芯片研究结果显示,颞叶癫(癎)脑组织标本与
登革病毒E蛋白是病毒主要毒力蛋白,带有型特异及属特异抗原决定簇,既能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又能诱导产生血凝抑制抗体,与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其它抗生素联用均能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慢性感染.大环内酯类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方面主要具有: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止血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超声刀、双极电凝切除肾肿瘤,止血纱布块填压、生物黏合剂喷洒及肾实质创面缝合的方法对30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
目的 探讨应用液氮冷冻保存的人脐带动脉壁肌成纤维细胞(HUAMs)制备组织工程心血管补片的可行性.方法 将液氮冷冻保存的人脐带动脉壁肌成纤维细胞种植在聚-4-羟基丁酸酯(P4HB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患儿32例,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