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外 归去来兮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那是几年前,在四川省美协主办的一个展览上,我正饶有兴致地在展厅里浏览。转过一个墙角,一幅六尺的山水作品蓦地闯入我的视线,顿感眼前一亮,如清风拂面。画中烟岚叠嶂,云水舒卷,丛林顾盼,阡陌交通,好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诗般的意境,清新的画风,典雅的气息,令我凝神驻足许久。我心想,作者若无内心的虚静平和,岂能营造出这样的意境?此人定是位恬静儒雅的高士。于是,我记住了一个名字——康杰。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缘,在好友唐中建先生的引见下,我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高士”。我不断地与自己揣度的形象相对比,大体都颇为契合,唯一不同的是这位“高士”并不高。他中等个头,不胖不瘦,一身休闲便装,轻松而精神。方方的脸庞,鼻梁上架着一副高级知识分子才佩戴的眼镜。透过那层薄薄的玻璃片,目光炯炯,淡定从容,眉宇间洋溢着一股清朗之气。下巴蓄着的一撮胡须,无声地告知我们他艺术家的身份。那日,同行的几人一席畅谈,甚是欢愉,就此我对康杰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但凡有造诣的艺术家,其作品也是其本人气质的写照。康杰正是这样,其作品温婉清新,典雅洁净,一如其人,谦和质朴,内秀勤谨。
  在随后的交往中,我们渐渐成为知己,我便有机会欣赏到他更多的作品,对其人其画也有了更深入的解讀。
  我常常想,对山水的热爱应该是康杰与生俱来的一种基因、一份情怀。在他的文章《我与绘画的缘起》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童年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上世纪70年代中期,康杰出生于川北梨乡的大山之中。在那里,他度过了耕读相伴的苦乐童年和青葱岁月。读书、放牛、农活,构成了他的童年三部曲。无论欢喜悲伤,还是惆怅期望,都有绵延无尽的大山和他默默相伴,不离不弃。大山寄托了他的希冀梦想,包容了他的快乐忧愁;大山给了他淳朴的品质、坚毅的性格,更赋予了他博大的情怀。他虽然憧憬山外的世界,但也割舍不断对山的依恋。以至于每每见到大山,他的心中总会涌起莫名的澎湃与激越。原来,这份大山情怀,早已融于他的血液,流淌在他身体的每一处细胞。是啊!老屋门前的山垭、坡上的松林、学堂的洋槐,还有儿时上学的小路……这些都时时从他记忆的最深处涌上心头,唤起他对故乡的思念。这浓浓的山水情结,如今又融解在他的画中。所以,我们总能从其笔下感受到一丝淡淡的乡愁。
  1996年,康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带着对故乡的眷恋,他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川北大山,南下雾都重庆。在那里,他用四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对宋元明清传统经典的精研与临习,这为他今后的艺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他在成都一所中学任教。应该说,这份工作专业对口,生活也比较安定。但由于对绘画的执着与痴迷,2005年他毅然辞去公职,卖掉住房,只身前往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深造。两年的求学中,他得到了童中焘、孔仲起、何加林、林海钟等著名画家的悉心指点,逐渐艺理明晰,技熟道通。几经努力,他顺利完成学业归来,定居成都,开始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2013年,康杰又成为国内著名山水画家刘朴先生的高足。此后,他更加进技于道,完成了自我艺术修炼的“破茧”,全面构建起个人的笔墨语言体系且日臻成熟。
  康杰的作品根植于传统经典之上,既有北宗之气魄,又有南派之秀逸。在传统上,他师法诸家,尤其倾心于渐江、石田翁、云林子,又上溯董北苑、巨然僧,深得“倪渐”之清疏幽远,又蕴含“董巨”之秀润平和。同时,他饱游沃览于名山大川、平野村落之间,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品味,用笔墨去抒写,从中探寻传统与生活的契合点,进而升华到笔墨与心性的沟通。“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他以亲和自然的理念、奇崛的图式,大胆探索,不为古法所绊,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笔墨精神与时代审美进行有机融合,完成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自我演绎。他笔下的山峦、丛林、亭台楼阁、房舍畦径,均是对我们生活中自然物象的艺术升华和情感提炼。
  他的画中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格调高雅,弥漫着恬淡、宁静的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古雅、崇高和恬淡的意境,与小桥流水却又有所不同。他从生活中最普通的山川、树石、房舍、阡陌中撷取素材,再用自己的生活感悟,将其营造出诗意的浪漫、古朴的典雅,意境空旷博大、深邃幽远。如作品《巴山深处》(荣获首届“我眼中的生态四川”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在大开大合的气势中,群山巍然却又平易近人。几处现代农家小楼以及聚散排列的电杆点缀在青山白云之间,却丝毫没有与画面气息相违和。随着蜿蜒的山路,视线向画面纵深延展,将观者带入一个清旷幽远却又无比亲近的世外田园,有如天外之音穿越时空悠悠而来,蕴含着画家超然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精神价值取向。
  在康杰的山水画里,我读到一种久违的清新与浪漫。正所谓“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他的作品,既有采撷于自然的平易,又有艺术的升华,编织出一个现代人遥不可及却又极其奢望的梦。正是这种如诗的意境,带着我的思绪一次次走进他营造的山水田园,享受其作品笔墨所映现的恬淡与清朗。康杰的这一番探索,我个人认为是成功的,他既观照了传统,又观照了生活,更观照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大山情怀。
  写到这里,看看窗外,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雾霾笼罩着川西盆地,阴沉沉的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何处可以安置疲惫的身心?品一杯清茗,随手翻阅着康杰赠我的一本画集,悠游于他带给我的山水世界,亦真亦幻,那是一个不染尘埃的精神家园。“山水之外,归去来兮。”其实,我们要的,真的不多!
  康 杰
  笔名江舟,斋号“好学堂”“停云阁”,职业画家。现为四川住业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山水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
  200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5年至2007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受教于著名山水画家童中焘、孔仲起、何加林、林海钟等。2013年拜著名书法家黎光成先生为师学习书法,2013年进入著名画家刘朴的山水画高研班研习山水,2016年拜著名画家秦天柱为师研习国画。
其他文献
書法不是简单的写字,也不是孤立的墨迹呈现,它的背后是深沉的人文积淀、丰富的学养支撑、执着的探索精神、不懈的品德修为和无私的为民情怀。篆隶行楷,颠张醉素,挥毫泼墨,意到笔随,看似点、横、撇、捺,实则精深广大。它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声的乐。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耕耘跋涉书法多年,我始终坚持的是对传统持续深入的敬畏之心,以及绝不固步自封于传统的时代责任感。  中国的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
当一个族群、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对某种动态艺术有如此高而深的认知和接受度时,那么这定会是这门动态艺术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荣耀。  在国际标准舞系列的摩登舞中,探戈是最具神秘色彩、最能引人入胜的唯一一支具有拉丁风格的摩登舞。探戈在自身发展流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点,如有阿根廷探戈、墨西哥探戈、意大利探戈、西班牙探戈、英国探戈等。英国探戈是形成当代国际标准舞探戈的主要基础,当代国际标准舞中的探
开栏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家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古人在“家学”这个概念上,有着强烈的血脉传承意识,从古至今流传着的优秀“家学”的家庭可谓是汗牛充栋。在文学界,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皆为大文豪,历史上号称“三曹”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也是著名文學家。在书法界,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
朵朵特别喜欢芭蕾,终于攒够了零花钱,买了一身芭蕾舞裙。  妈妈不在家的一天下午,朵朵穿上舞裙,系好鞋带,准备跳舞。窗外的蔷薇树也探出头,静静地看朵朵跳舞。  妈妈回家后,看到朵朵在房间里跳舞,跳得很快乐!就快要考试了,这怎么能行!  朵朵被妈妈训斥了一顿,有点儿委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窗外的蔷薇树看到朵朵失落的样子,就像自己也做错了事一样,低下了头。  朵朵看见蔷薇树也耷拉着枝条,拿着水壶去给它浇
与之“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相联系的,我想不仅是对人生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同样也是他对自己艺术的坚持,始终如一,这也是对自己艺术思想的一个哲理性的概括。  来楚生(1904-1975)原名稷勋,字楚生、初生、初升,号老来,后归仁里民、楚凫、负翁、后悲庵主、然犀、一枝、木人、大讷、安处、非叶、怀旦,斋号有然犀室、一枝室、一阳楼头、安处楼。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和新华艺专,并加入莼社、东南印社、天风书画社、西泠
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作 词:张云  词作家。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音协会员、广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曾荣获四川省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广安市首届十大杰出人才。主要歌曲作品有:《唱起春天的故事》《海之歌》《一吻千年》等。  作 词:李革  广安市前锋区文化馆馆长、美术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广安市政协委员,广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前锋区人大代表,前锋区音乐舞蹈协会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一一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7年)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让更多的孩子写好汉字、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是段永惠的职业愿景,在美术教育、展览、收藏等细碎工作中徐晓洪传承着传统艺术,二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弘扬着传统艺术,在对艺术的追求和互通的审美中相伴相守。爱有多义,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且饱含戏剧性,“于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慢慢相互吸引”是对徐晓洪和段永惠之间平淡真实情感之最恰如其分的映射。  M=《现代艺术》 X=徐晓洪 D=段永惠  M:二位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走上
主管单位:成都市金堂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成都市金堂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梁涵  LIANGHAN  《金堂文联》主编。四川省营山县人,中共党员,工学硕士。现系金堂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寄语  金堂县是“成都平原经济圈”内的重点发展县和成都市“特色产业发展区”。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过,有“天府花园水城”之美誉。金堂人杰地灵,史载有汉代天文学家杨统、政治家李尤,梁武帝时号称“画家三祖”的张
来往怜幽独。怕伤情,知音不遇,古调难复。那更而今商行隐,依旧清?面目。但细审。非关荣辱。况复凋残频骚乱,百无聊,似醉醒仍伏。长自在,倚修竹。逍遥本自无为最,望冥灵茫茫一瞬,岂堪重续老病茂陵何须拟,才子于今莫卜。空怅惜年时奔逐,景半萧条人还是,料无从再起谈家国。弹不断,水云曲。  《沙堰琴编》及《琴余》的编著者裴铁侠(1884-1950),四川成都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日本。民初返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