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在建设配电网时,多将满足用电需求作为目标,缺乏长远的设计规划,使配电网出现线路连接混乱、供电区重叠等问题,加大故障护理、运行难度,降低业务效率。基于此,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理念问世,对解决配电网运行问题,开创新的配网结构,提高用电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网格化;配电网;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129-01
引 言
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部分,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用户正常用电、改善民生的基础。近年来,国家电网根据配电网问题,提出了新的规划目标,并加大着投资力度。但从实际看,配网管理水平、质量仍和预期存在巨大差距,无法满足国家电网的发展需求。而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方法,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将其用于社会治理中,特别是配电网的规划。下面,本文从以下几点综述网格化配电网的规划方法。
1 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配电网规划情况看,多存在这样几个问题:①配电网规划队伍薄弱。配电网建设、规划中,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影响配电网规划工作的开展;②信息手段落后。相应信息、数据不对应,部门之间缺少联系。再加上规划人员工作经验有限,无法把握、应用大量信息;③配电網规划方法、规划理念落后,缺乏长远的网架规划,用户提供的方案、配电规划中缺乏一定的统筹,影响规划效果。基于此,需加大配电网规划问题的研究力度,并选用合理方法规划,以在提高规划水平时,提高配电网规划可行性,实现国家电网的经营目标。
2 网格化配电网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所谓网格化是指通过相对统一的平台,按标准将目标划分成网格。同时,还根据不同地区的建设水平、用电需求、开发程度等,重新架设配电网,以打造出安全可靠、网络清晰的网架,从而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质量。
2.1 规划原则
①规划出负荷发展的成熟网格。针对已经接线的网格,将运行问题作为基准,在减少改造量的基础上,满足配电网的架设需求。针对未接线、机构复杂的区域,在现有线路的运行方式上,确定联络点性质、特征,然后再通过对配电网问题的评估,制定改造方案,估算改造费用;②在现有配电网线路的运行情况下,明确联络点性质,并结合各因素,按照节约建设费用的原则,由原本的单环网向架设目标过渡;③针对负荷发展不确定的网格,因为缺乏针对性的设计规划,也就无法确定负荷增长点区域。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线路的运行方式,待联络点明确后,再全面了解各个联络点的作用,根据网格现状、问题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另外,还要优先解决配电网的突出问题,根据负荷情况构建标准线,比如单环网、多分段联络标准线。
2.2 规划方法
2.2.1 配电网的总体规划思路
基于网格下的配电网规划,其总体思路为供电所分成各区域,根据配电网现状、地区情况进行规划,并科学、合理的归类不同用地性质、开发程度,预测规划区域内的负荷量。同时,根据供电区域之间的差异,明确配电网的网架目标和模式,将网格作为规划配电网、接入用户的单元,从而满足网格化的供电需求。
2.2.2 合理布局空间
在对配电网的空间进行布局规划时,应根据用户性质划分,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行政区等,将其作为基础,合理布局配电网空间,随后根据区域情况,明确配电室、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位置。
2.2.3 深入信息融合
①配电网的规划信息。根据供电所开展的配电网工作,可将信息来源分为各方面,如市政计划、用户报装、城市规划等,其中,用户报装是供电所的内部协同,而城市和市政规划则是外部协同。市政信息以道路建设计划、配电网改迁工程为主,并包含开发地区信息、变电站的规划信息、新建道路信息、电气信息等;②规划信息的管理方法。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时,所产生的信息比较多,且多和城市的地理背景相关。通常情况下,可借助CAD图存储这些信息,便于规划人员清晰、直观的了解配电网信息,方便规划工作的开展。从配电网规划信息管理情况看,多将规划人员任命为信息经理人,主要负责信息的更新工作。此外,还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于配电网覆盖面广、频繁变动等特征的存在,一旦信息交流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和当地政府建立沟通机制,完善配电网设计、规划等机制,保持信息通畅,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规划人员,从而在完善规划流程的同时,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2.2.4 其 他
①提前模拟。使用电子模拟、云计算等技术,在提前规划好的空间中建设配电网,准确计算用电量,并详细记录、合理调整,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②将实用性作为指标。网格化配电网建设、规划中,为更好服务用户,需格外重视配电网的实用性。在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尽量涵盖全部用户,考量极有可能出现的变化,有备无患;③及时更换设备。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及时更换已经损坏、老旧的设备,重点排查易出现故障的区域;④开展电力布局规划。针对跨越式发展的地区,应提前合理规划变电站及各资源,结合政府的规划情况,开展重点地区的电力规划。针对条件满足要求的地区,做好负荷、空间的预测处理,建议政府在总体规划上,预留一定空间、土地,保证在满足总体发展时,顺利实施配电网的规划工作。
3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网公司、供电所为提高自身效益、服务质量,开始将网格化管理理念用于配电网的建设、规划中,不但为配电网规划提供了有效手段,还为设备的运行提供了有利保障,能有效解决配电网运行缺陷,缩短消缺等待时间,提高供电安全性,推动电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繁繁.浅谈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15(29):170.
[2]何汝林.论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J].通讯世界,2016,34(20):96,97.
[3]严鹏飞.基于“网格化”的中压配电网规划方法[J].农村电气化,2016,12(5):16~17.
[4]邹峰恩.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6,20(6):108.
[5]董炉军.关于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4(35):1766.
收稿日期:2018-8-10
关键词:网格化;配电网;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129-01
引 言
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部分,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用户正常用电、改善民生的基础。近年来,国家电网根据配电网问题,提出了新的规划目标,并加大着投资力度。但从实际看,配网管理水平、质量仍和预期存在巨大差距,无法满足国家电网的发展需求。而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方法,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将其用于社会治理中,特别是配电网的规划。下面,本文从以下几点综述网格化配电网的规划方法。
1 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配电网规划情况看,多存在这样几个问题:①配电网规划队伍薄弱。配电网建设、规划中,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影响配电网规划工作的开展;②信息手段落后。相应信息、数据不对应,部门之间缺少联系。再加上规划人员工作经验有限,无法把握、应用大量信息;③配电網规划方法、规划理念落后,缺乏长远的网架规划,用户提供的方案、配电规划中缺乏一定的统筹,影响规划效果。基于此,需加大配电网规划问题的研究力度,并选用合理方法规划,以在提高规划水平时,提高配电网规划可行性,实现国家电网的经营目标。
2 网格化配电网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所谓网格化是指通过相对统一的平台,按标准将目标划分成网格。同时,还根据不同地区的建设水平、用电需求、开发程度等,重新架设配电网,以打造出安全可靠、网络清晰的网架,从而提高配电网的运行质量。
2.1 规划原则
①规划出负荷发展的成熟网格。针对已经接线的网格,将运行问题作为基准,在减少改造量的基础上,满足配电网的架设需求。针对未接线、机构复杂的区域,在现有线路的运行方式上,确定联络点性质、特征,然后再通过对配电网问题的评估,制定改造方案,估算改造费用;②在现有配电网线路的运行情况下,明确联络点性质,并结合各因素,按照节约建设费用的原则,由原本的单环网向架设目标过渡;③针对负荷发展不确定的网格,因为缺乏针对性的设计规划,也就无法确定负荷增长点区域。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线路的运行方式,待联络点明确后,再全面了解各个联络点的作用,根据网格现状、问题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另外,还要优先解决配电网的突出问题,根据负荷情况构建标准线,比如单环网、多分段联络标准线。
2.2 规划方法
2.2.1 配电网的总体规划思路
基于网格下的配电网规划,其总体思路为供电所分成各区域,根据配电网现状、地区情况进行规划,并科学、合理的归类不同用地性质、开发程度,预测规划区域内的负荷量。同时,根据供电区域之间的差异,明确配电网的网架目标和模式,将网格作为规划配电网、接入用户的单元,从而满足网格化的供电需求。
2.2.2 合理布局空间
在对配电网的空间进行布局规划时,应根据用户性质划分,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行政区等,将其作为基础,合理布局配电网空间,随后根据区域情况,明确配电室、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位置。
2.2.3 深入信息融合
①配电网的规划信息。根据供电所开展的配电网工作,可将信息来源分为各方面,如市政计划、用户报装、城市规划等,其中,用户报装是供电所的内部协同,而城市和市政规划则是外部协同。市政信息以道路建设计划、配电网改迁工程为主,并包含开发地区信息、变电站的规划信息、新建道路信息、电气信息等;②规划信息的管理方法。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时,所产生的信息比较多,且多和城市的地理背景相关。通常情况下,可借助CAD图存储这些信息,便于规划人员清晰、直观的了解配电网信息,方便规划工作的开展。从配电网规划信息管理情况看,多将规划人员任命为信息经理人,主要负责信息的更新工作。此外,还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于配电网覆盖面广、频繁变动等特征的存在,一旦信息交流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和当地政府建立沟通机制,完善配电网设计、规划等机制,保持信息通畅,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规划人员,从而在完善规划流程的同时,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2.2.4 其 他
①提前模拟。使用电子模拟、云计算等技术,在提前规划好的空间中建设配电网,准确计算用电量,并详细记录、合理调整,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②将实用性作为指标。网格化配电网建设、规划中,为更好服务用户,需格外重视配电网的实用性。在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尽量涵盖全部用户,考量极有可能出现的变化,有备无患;③及时更换设备。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及时更换已经损坏、老旧的设备,重点排查易出现故障的区域;④开展电力布局规划。针对跨越式发展的地区,应提前合理规划变电站及各资源,结合政府的规划情况,开展重点地区的电力规划。针对条件满足要求的地区,做好负荷、空间的预测处理,建议政府在总体规划上,预留一定空间、土地,保证在满足总体发展时,顺利实施配电网的规划工作。
3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网公司、供电所为提高自身效益、服务质量,开始将网格化管理理念用于配电网的建设、规划中,不但为配电网规划提供了有效手段,还为设备的运行提供了有利保障,能有效解决配电网运行缺陷,缩短消缺等待时间,提高供电安全性,推动电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繁繁.浅谈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15(29):170.
[2]何汝林.论中压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J].通讯世界,2016,34(20):96,97.
[3]严鹏飞.基于“网格化”的中压配电网规划方法[J].农村电气化,2016,12(5):16~17.
[4]邹峰恩.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6,20(6):108.
[5]董炉军.关于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4(35):1766.
收稿日期:201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