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粘虫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来源 :湖北植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粘虫为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俗名五彩虫、麦蚕、行军虫等。寄主为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植物。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其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是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2005年,丹江口市江北习家店、蒿坪两乡镇小麦粘虫暴发成灾,现探讨其大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其他文献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药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棉铃虫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棉铃虫抗药性不断增强,致使农药用量成倍上升,不但影
2006年度,小麦赤霉病在南漳县严重发生,发生面积1.87万hm^2,防治面积1.67万hm^2,造成损失600t。在近15年中,其发生危害程度仅次于大发生的2003年。
2006年稻飞虱在应城市中稻上特大发生,虫口密度之高,发生范围之广,农药用量之大,害虫抗药性之高,损失程度之重,为近30年来最重的一年,为了模清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和规律,研究稻飞虱的综
通过近几年对棉田蜗牛的观测调查分析,基本弄清了江汉平原棉田蜗牛的发生规律,蜗牛一年发生1代,每年有2次活动为害盛期,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9月份,并对近几年棉田蜗牛发生较重的
棉花仍是黄冈市的支柱农作物之一,2005年全市种植面积约4万hm^2;虽然面积较过去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历年来。棉花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是我市植保工作中的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