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斋桑7.3级地震震源参数

来源 :内陆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c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6月14日20时苏联斋桑湖东南罗日科沃发生M_s=7.3级强震,其后又发生2次强余震,具体参数确定如下。 1.主震 发震时刻:1990.06.14.,20h47min19.7s。 震中位置:Φ_N48°06′,λ_E85°03′。 震源深度:30km。 震级:M_s=7.3。
其他文献
1990年6月14日北京夏令时21h47min在北纬48°、东经85.1°(斋桑湖)发生M_s=7.3级地震,震源深度14—19km。6月15日我局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赶赴境内地震现场进行监视考察。这次地震使新疆北部哈巴河、吉木乃、和布克赛尔三县部分房屋倒塌、损坏。境内最大烈度为8度。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过去地震频度和强度都不高的斋桑湖地区,1970年以来,该区至哈巴河、布尔津一带发生3级以上地震20
期刊
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伯奇菲尔教授等一行三人,于1990年6月17日至7月12日在新疆同我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邓起东、新疆地震局冯先岳等有
期刊
新疆地震局拥有一批高、中级科研人员,技术实力雄厚,仪器装备精良。我们愿以最新成果在下述领域竭诚为社会服务。 ——工程地震:承揽交通、能源、石油、化工、水利枢纽、厂矿建设等大中型项目地震烈度鉴定、地震危险性分析、构造稳定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及震害预测等。 ——地震台网建设:包括勘选台址、参数测定、遥测系统设计、仪器安装、设备维修、人员技术培训。
期刊
1990年5月17日新疆阿克陶县西南布伦口附近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根据新疆地震局地震台网测定,发震时刻为22h21min11s(北京夏令时),震中位置:北纬38.7°,东经74.6°,震级
期刊
一、前言 1989年10月16日02时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地区发生M_L=3.2级地震后,小震活动明显增强,10月24日21时该区又连续发生了M_l=4.5和4.4级地震,其后小震密集、频繁发生。由于该区处于库车—轮台地震危险区内,并且附近正在兴建克孜尔水库和有中外闻名的文化古迹——克孜尔千佛洞,因此,小震群一出现即引起高度重视。由地震局、阿克苏地区、克孜尔水库工程指挥部联合组成地震现场工作小组,开展
期刊
1990年5月22—25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地震防灾工作会议。自治区各地州市地震、抗震救灾部门,有关厅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地震局、建设部的有
期刊
1990年4月17日19时59分21秒新疆乌恰发生M_s=6.4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9°30′,东经74°30′,震中位于乌恰西南膘儿土卡依乡。地震发生后,新疆地震局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即赴
期刊
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在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1990年7月28日)上指出,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以预防为主”。根据国情和地震灾害特点,当前防御、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视防御区,在区内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追踪,实现中期预报向短期预报过渡,争取作出短期特别是临震预报,在震前采取应急措施,以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二是在监测预报的基础
期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假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全球地壳结构发展变化的科学假说,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带有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因
期刊
近年来,新疆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比较频繁。1990年1—8月,新疆已发生3次5级地震,1次6.4级地震。特别是6月14日苏联斋桑地区发生7.3级大震,使我国边境阿勒泰地区遭受巨大损失。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等领导同志十分关注这种严峻的地震形势。为深入认识新疆地震形势,于9月15—1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1990年新疆震情研讨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自治区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董兆何同志出席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