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88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了解,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或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兴趣特长、能力倾向、性别以及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学生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才能够保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
  由于班级人数众多,教室小,因此无法重新组合桌椅,一般情形下以4人合作较常见,合作时只需前排的两位转身到后排即可,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是小问题,只要同桌两人讨论即可.一般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比较缺乏合作技能时,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最好以2-4人为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合作技能的掌握,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可根据情况适当扩大.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表达,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热情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中进步;及时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指导与矫正.在学生的合作交往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启动、推进、终止小组学习的说话形式.这里,最好的方式就是针对某一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提问.学生观察实物或图形后,就所观察的对象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再者可通过“操作”来提问.让学生在亲自操作实践之后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较好方式.
  最后,教学生学会辩论,可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辩论技能,在辩论中既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又要注意同学间的团结.
  
  三、加强教师的指导
  
  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负责组织设计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来,为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例如,在讲“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课桌椅全部并拢,取出两根塑料绳,一头绑上一个箭头,任意指定一个学生作为原点.于是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对数作为位置.教师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位置,给出坐标,请相应的学生站起来.再请第一象限y=x直线上的学生站起来等,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特别地,坐标原点可以设在不同学生手里,学生没有动,坐标却不同了.这种合作学习经历对学生建立坐标观念,很有好处,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并不是适合任何内容,合作学习一定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等情况来选择有利的时机,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单纯地教师讲,学生听,必然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另外,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学习任务,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而是需要多个同学合作才能完成.
  例如,在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时,需要有同学站着,另需要有同学测量这位同学的影长,还要有同学测量旗杆的影长.一个同学是难以完成的,这时就需要小组内成员的合作.由于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思考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意见往往会出现分歧,各说各有理,各持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激烈,此时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
  
  五、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
  
  1.以一个合作活动成果给全组评分.小组共同做出一个成果,如一份报告,一篇文章,一篇练习或者一组问题.这个成果由教师、小组成员或全班来评价.
  2.随意选择一个组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价.小组成员需要保证全组在参加测试前理解将要测试的内容.在测试后,教师随意挑选一份试卷评分.全组成员得到与这份试卷相同的分數.或者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任务,然后相互检查报告或练习.一位成员的成果被随意挑出来评估,所有成员得到与之相同的分数.
  3.将每个成员的单个成绩相加.每个成员的单个成绩加在一起,所有的成员都获得此总分.或是将每个成员的成绩平均一下:每个成员的单个成绩加在一起,求出平均分.每个成员都获得此平均分.
  4.组内最低成绩为全组成员成绩.小组成员互相准备考试,然后单独参加考试,以组内最低成绩为全组成员成绩.这方法促进了小组成员帮助和支持组内的落后成员,使组内后进成员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将合作学习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无疑是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