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四个字,我们早已说习惯说顺口了,现在大家一张口就来。可要知道,当年摆在改革开放面前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要解决对真理标准的认识问题,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好地完成了这个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扫清了障碍。关于这篇文章撰写、修改的前前后后及何以得到发表和发表后引起的振动以及所受到的攻击,30年来多有报道,这里一概省去不说,只就这篇文章的意义和接着这篇文章的意思再往下说几句,以示对这篇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历史意义并被称作“政治宣言”发表30周年的纪念;而对这篇文章的纪念,也正是对改革开放的纪念。借用前不久一家媒体的话说:事实上,从这篇文章开始,几乎整个中国都被投入一个浪潮——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由此引发了这个古老国家当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次变革。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进一步解放思想”,而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作者在当时可以说就不止是“进一步”。我们今天看这篇文章,看到这个提法,不说已经觉得很平常了,至少没有当时那种震撼。这其实正是我们社会的进步。由此也可明白一个道理:即使在某一个时间段,被认作是“已经解放思想”,甚至“进一步”了,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仍然会感觉到需要继续解放思想。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又永远没有尽头,又不可能“彻底”。
今天提倡进一步解放思想,很显然,仍是就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但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终于让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要伴随与之配套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此外,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在《社会主义》一文中一再提醒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条应该属于全人类,并不仅仅属于无产阶级。这一点,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似乎正在证明着。当然,当资本主义在证明着这一点的同时,我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证明了市场经济这种“模式”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今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加入社会主义元素,也是一种制度“调整”。有意思的是,在20世纪要结束时,一些资本主义和一些社会主义的国家,都在探索向着整个人类社会幸福的目标走去——比如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地增加着像工人权利、社会福利等这种原本是“社会主义”的元素。
市场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要想更加稳健地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更加勇敢地解放思想,不受已有的理论束缚,突破原来社会发展进程的公式化的设想。
我们不能把将来的人们想成“饭桶”。
我们不要替将来的人们设计社会。
我们也不可能预测出将来社会的模样。
将来的人们也是不会听我们的!
恩格斯当年与法国的《费加罗报》记者的谈话时就曾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而马克思更是认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而上面提到的罗素先生在他的《权威与个人》一文中这样说道:“我并不认为,我们所发现的这种历史发展规律是确定的或不可避免的。新的知识会导致产生完全不同于以往事件的过程;……在19世纪,也没有什么人,甚至包括马克思在内,能够预见到苏联的出现。由于这些理由,所有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都只应看成是值得考虑的假设。”
人类社会不会有一种终极的理想制度,就是有,也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能预见到、更不可能设计得了的——怎么会有呢?如果承认有,就推翻了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宇宙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基本规律就告诉我们:矛盾是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着。既然如此,人类社会也就只能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一个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可思议的。人类社会和宇宙永远变化着,这是一条铁律。而今年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中也说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宇宙间不仅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永恒的真理。我们对已知的真理也还要持理性思考和理性批判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甚至就连对我国改革开放起到“政治宣言”作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也一定又会产生或已经产生新的认识。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进一步解放思想”,而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作者在当时可以说就不止是“进一步”。我们今天看这篇文章,看到这个提法,不说已经觉得很平常了,至少没有当时那种震撼。这其实正是我们社会的进步。由此也可明白一个道理:即使在某一个时间段,被认作是“已经解放思想”,甚至“进一步”了,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仍然会感觉到需要继续解放思想。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又永远没有尽头,又不可能“彻底”。
今天提倡进一步解放思想,很显然,仍是就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但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终于让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要伴随与之配套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此外,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在《社会主义》一文中一再提醒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条应该属于全人类,并不仅仅属于无产阶级。这一点,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似乎正在证明着。当然,当资本主义在证明着这一点的同时,我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证明了市场经济这种“模式”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今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加入社会主义元素,也是一种制度“调整”。有意思的是,在20世纪要结束时,一些资本主义和一些社会主义的国家,都在探索向着整个人类社会幸福的目标走去——比如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地增加着像工人权利、社会福利等这种原本是“社会主义”的元素。
市场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要想更加稳健地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更加勇敢地解放思想,不受已有的理论束缚,突破原来社会发展进程的公式化的设想。
我们不能把将来的人们想成“饭桶”。
我们不要替将来的人们设计社会。
我们也不可能预测出将来社会的模样。
将来的人们也是不会听我们的!
恩格斯当年与法国的《费加罗报》记者的谈话时就曾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而马克思更是认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而上面提到的罗素先生在他的《权威与个人》一文中这样说道:“我并不认为,我们所发现的这种历史发展规律是确定的或不可避免的。新的知识会导致产生完全不同于以往事件的过程;……在19世纪,也没有什么人,甚至包括马克思在内,能够预见到苏联的出现。由于这些理由,所有关于人类未来的预言都只应看成是值得考虑的假设。”
人类社会不会有一种终极的理想制度,就是有,也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能预见到、更不可能设计得了的——怎么会有呢?如果承认有,就推翻了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宇宙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基本规律就告诉我们:矛盾是在不断变化着发展着。既然如此,人类社会也就只能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一个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可思议的。人类社会和宇宙永远变化着,这是一条铁律。而今年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中也说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宇宙间不仅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永恒的真理。我们对已知的真理也还要持理性思考和理性批判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甚至就连对我国改革开放起到“政治宣言”作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也一定又会产生或已经产生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