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来源 :污染防治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te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氯消毒副产物,微污染物,难降解或有毒有机废水的治理缺乏有效的方法,以及臭氧发生设备性能的提高,臭氧技术已在饮用水和废水处理中重新受到关注且得到了新发展。臭氧技术已由最初经碱催化的直接氧化发展发展形成催化,多相催化氧化;在水处理方面,由原来的单独使用发展形成与其它方法联合作用,臭氧处理单元自身也有很大的发展。
其他文献
指出了林业经济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额,随着计划经济改革的实施,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如何追求长久发展是其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成为了
分析了现行的平流式沉砂池贮砂斗的设计计算,指出了初学者的常见错误,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以YC-CORS技术在宜昌市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YC-CORS技术原理和建设发展情况,探讨了其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YC-COR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
主要探讨硝酸-硫酸这一混酸体系溶解电子废弃物的条件。试验表明:在60℃下,1.23mol/L硝酸和3.22mol/L.硫酸组成的混酸体系与电子废弃物在机械搅拌下反应2h,就可使得电子废弃物的溶解
对ABR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效果及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中温(35±0.5)℃下,进水有机负荷CODcr,为0.5~7.0kg/(m^3·d),HRT为3~12h,进水CODcr,浓度分别为150、350、550和850mg
将灰色模型引入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从动态演变中找出关键因子,客观地判定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并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
利用三株樟脑好氧高效降解菌对樟脑模拟废水进行生物降解,COD降解率,30℃下为75.3%,25℃下为77.62%,并对其好氧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通过分组实验,分别研究了黑根霉菌自由细胞和固定到聚氨酯泡沫立方体上的细胞对Pb2+的生物吸附,以确定固定化对Pb2+吸附的影响.自由细胞需要30 min达到吸附平衡,而固定化细胞
在一燃煤流化床上进行了掺烧垃圾的实验,研究了不同掺烧比对燃烧效率、SO2、HCl、N0、N20、二恶英和重金属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垃圾加入量的增加,飞灰含碳量降低,燃烧效
<正> 联合国环发大会以后,谋求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所崇尚的绿色浪潮,已被许多国家接受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大会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