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广东阳江特大暴雨过程触发机制分析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jm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1°分辨率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中尺度数值分析产品等,对2008年6月6—7日阳江特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环流条件以及触发、维持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形势的建立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在暴雨发展强盛阶段,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发展,三者中心近似垂直结构;异常活跃的西南季风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暴雨发生在垂直环流的上升气流中;暴雨区南部为深厚的西南风、附近中低层为东南风、北部中高层为西北风,这种极不稳定的流场结构
其他文献
电视气象节目是由权威部门发布的服务性节目,开播到现在也已经颇有一段历史,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似乎一直都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电视气象栏目的增多,同一地区,同一预报
利用Windows GDI+图形编程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雷达回波强度图像资料分析的短时临近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VisualFoxpro 9.0作为开发环境,由雷达图像资料采集、监控处
对云南高原滇中“2007.02.01”降雪天气前期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及发生时的卫星云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降雪过程发生前500hPa四川中部到西藏南部的西风槽形成发展比较迅速,700hPa
针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特例,采用故障排除法,揭示出无线信号干扰是引起故障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法。同时指出区域自动站建设过程中的选扯、防雷装置、信号测试
利用广州GPS综合应用接收网观测数据,探讨华南地区区域级TEC监测产品的研制方法与结果。观测样本分析显示,广州GPS综合应用网单站在24 h内瞬时捕获卫星数基本上稳定在10颗,反演获得的TEC样本在电离层薄层模型下经过投影基本上覆盖华南地区以及中国南海北部海域和台湾海峡,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华南地区和中国南海海域TEC数值分布状况。基于广州GPS综合应用接收网观测数据,可以得到一个表征区域强度的平均T
利用多普勒雷达、自动气象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8月4日19:00-22:00粤中发生的一次南海热带低压外围强对流天气,综合分析大尺度天气形势背景、触发机制、不稳定度和动
统计分析了惠阳观测站1954~2007年逐日的气象资料和2000~2007年逐时的降雨资料,结果表明:①5~8月是惠州市区降雨概率最大、降雨量和暴雨最集中时期,月和旬平均降雨概率都在50%以上,
利用海表温度、向外长波辐射及再分析等资料,对台风“浣熊”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触发了热带西太平洋西侧海洋的异常活跃的状况,为“浣熊”的形成提供
应用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热带气旋报文资料(中心经纬度、中心气压、近中心最大风力),设计了诸如热带气旋中心与嘉兴市的最近距离等因子,并任选3个因子组成三维坐标(x,y,z),计算嘉兴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