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军的洋芋人生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永军今年44岁,回族人,和大多数农民一样,朴实无华、憨态可掬,假如在人群中和他相遇,你绝对不会注意到他,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民,却带领着贵州省威宁县江陵村村民通过种植马铃薯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凭着干劲闯市场
  2000年前,一直在家种植马铃薯的马永军,看到种植多年的本地品种因种性退化,产量不高而卖不到好价钱,他逐渐认识到,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转换“脑筋”,紧紧把握市场需求,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走科技兴农的发展道路。他带领当地农民到广州等地跑市场,了解市场需要,再到科研部门引进市场所需的优良品种,种植的马铃薯运往广东、广西等省外大、中、小城市和贵阳、遵义等地销售,逐步积累资金发展壮大,成为威宁县双龙乡当地农民公认的“富人”。
  小有成就的他知道,一人富不算富,要让周围老百姓都富才算富。要让老百姓真正富裕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强化农民科学种田意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引进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形成产、销完全与市场结合新型发展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进新品种种植后,产量及销售额实现双翻,马永军与当地农民实现了共赢。在他的影响下,周边的农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跟着他种植新品种,并把种出来的马铃薯全交给他销售。随着业务不断拓展,马永军在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南京、上海、重庆、四川等地建立了40多个商品薯直销点,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努力,双龙乡的马铃薯在国内市场上有了一定知名度,由原来找市场销售马铃薯,变成了市场主动到基地订货,马铃薯供不应求。马永军个人年销售马铃薯量就达2.6万吨。
  抱团出海谋实惠
  2008年8月8日,在全世界共同关注北京奥运会之际,在马永军的牵头下,由14位股东共同创办了“威宁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脱毒马铃薯种薯、商品薯生产销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威宁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现有股东20人,社员1008名,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2160万元。取得了马铃薯种薯生产和经营许可证、铁路运输直接申报资质,为威宁马铃薯生产、销售实现产地到市场一站通式服务,降低运营成本,缩短运输周期。
  在他的带领下,威宁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强化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于2010年正式注册商标“南方薯宝”,所销售产品全部实行商品标注,并经当地植保部门检疫合格后才销售,对销售的种薯和产品进行跟踪服务;投资680万元建种薯扩繁基地和商品薯基地。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2000万元修建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的马铃薯原种种薯贮藏库及产地交易市场,年周转脱毒马铃薯种薯1万吨以上,马铃薯商品薯1万吨,实现年交易额突破4000万元以上。至此,合作社年销售马铃薯商品薯近8万吨,销售收入达1.1亿元,占威宁县商品薯外销量的10%;年销售脱毒种薯4万吨,销售额达8000万元,主要销往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及湖南等省区,以及贵州省的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兴义、铜仁、凯里等市、州的50多个县,占据了贵州省种薯需求量的半壁河山;精品纸箱包装年销量达8万箱,销售额160万元,占威宁县精品纸箱销售的80%以上。
  2014年年初,威宁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采取与农民签订合同,以保底价回收、土地流转方式,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1.68万亩,每亩目标产量2000公斤,亩产值4000元;建立商品薯基地2万亩,预计产优质商品薯4万吨,产值达8000万元。给农户吃了“定心丸”,让农户种植脱毒马铃薯获得了比种植常规马铃薯多1倍的收益,农户真正得到了实惠。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省级“守信用、重合同”单位等称号。
  依托科技促发展
  在威宁县,马永军是大家公认的科技示范带头人。他通过农业科技网络及电视里的农业科技节目,自己认真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带领周围群众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科学种田。在田间地头、在农户家中、在乡村小路上,他把自己所掌握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市场营销等知识,通过现场讲课、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传授给其他村民。今年他已组织群众进行马铃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970余人次。他把自己的实战经验,用大家熟悉的语言,传递给群众,让致富门路更多惠及群众。他被许多乡镇的农民弟兄亲切地称为“土专家”;是他用心灵的钥匙开启了培育新型农民的大门,在国家支农惠民政策鼓励下,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奔“小康”。通过“农民技能”培训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发展环境,转变了群众观念,提升了素质,为威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带动农民共致富
  在马永军的带动下,威宁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8万亩,他自己也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种植脱毒马铃薯3000亩,为当地农民40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群众增产增收。2014年马永军在威宁县双龙、麻乍、么站、黑石、草海、小海、迤那、秀水、雪山等15个马铃薯重点种植乡镇,建立商品薯生产基地2万亩、种薯扩繁基地3万亩,其中,原种基地2500亩,一级良种基地9500亩,二级良种基地14000亩。直接受益农户3.54万户,辐射带动8万户。
  在抓好马铃薯生产的同时,马永军创办的威宁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立足威宁县资源优势,积极向蔬菜等领域拓展。投资420万元建立了600亩的威宁县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已投入生产,并建成育苗大棚1200平方米,练苗大棚3600平方米,防虫网大棚6000平方米,每年向市场提供8000吨新鲜蔬菜。2012年底,由合作社投资的威宁县三佳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农用地膜,现开通5条生产线,年产量达1200吨,目前投入资金600万元,产品在威宁县35个乡镇销售,产品质量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其他文献
“为有效解决种性退化、抗性下降、品质变差、产量低等问题,促进贵州省安顺市的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安顺市从2002年开始进行马铃薯脱毒、组培、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技术等研究,通过几年的研究,总结出了马铃薯脱毒、组培、原原种繁育的技术,建立了安顺市脱毒马铃薯三级良种扩繁体系,实现了脱毒马铃薯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安顺市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贵州省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为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
期刊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马铃薯因其营养丰富、增产潜力大、产业链长、可比效益高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3年遵义市的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3.49%、21.91%。  据了解,遵义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主要以冬、春马铃薯为主。20
期刊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处黔桂两省交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以400米-800米海拔为主,年均温18.3℃,年雨量1373.0mm,年无霜期30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日照时数1272.8小时。  现有耕地面积20732公顷(稻田12112公顷,旱地8620公顷),耕地土壤主要是以红壤和石灰土为主,土壤多呈微酸至中性,是得天独厚的早熟马铃薯种植适宜区。  发展马铃薯产业,荔波县
期刊
贵州玖圣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坐落在威宁经济开发区五里岗产业园内102省道旁。公司于2012年成立,是一座标准的现代化淀粉加工厂,该项目投资5个亿、占地面积500亩、年加工马铃薯50万吨、年产值5.74亿元、年创利税5000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公司依靠一流的生产场地、一流的生产设备、一流的生产技术、一流的科学管理,为威宁马铃薯产业开启了广阔发展空间,也为威宁发展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11月4日,第五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组委会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五届农博会筹备及参展情况。据悉,农博会是广东省目前保留的为数不多的全省性大型活动之一,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展会的举办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届农博会将于11月14日至16日在广州市广交会展馆举行,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部
期刊
即将步入下一年,预测农业2015年的发展趋势助于为即将投资农业或已经从事农业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预测一:民生农产品价格上浮和优质农产品价格下降  农产品一直有两大分类,第一类民生农产品,如粮食,国家管控严格;第二类优质农产品如地方农特产。  民生农产品的价格合理上浮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始终会保持一个合理稳妥的增速,这个比较好理解;优质农产品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于依赖政府、企事业单位
期刊
天津市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作为天津“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自今年年初进入试运营阶段后,已经将国内外美食第一时间带入津门,而依托项目优势,京津冀居民都可以享受到从田间直接到餐桌的新鲜美味。  如今天津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一期的蔬菜、水果、冻品三大板块已经全部完成招商,进入选档、装修、入驻、试运营的阶段,其中香蕉交易区和冻品交易区已经进入试营业阶段。除了北京、天津及周边包括沧州、保定、德州等地区
期刊
近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柿子喜获丰收,农民忙着将柿子进行深加工,制作成柿子醋等产品。柿子深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期刊
2014第二届中国新农业(食品)产业年会暨全国县域农业经济高峰论坛于11月21日-22日在天津市静海县举办。在本次论坛期间,农业、电商、物流行业的众多精英汇聚一堂,共论互联网时代县域农业发展。  互联网带来全新洗礼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表现非凡,互联网为其带来全新洗礼,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电子商务。县域电商的增速比例比城市高出将近14个百分点。在论坛上,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陈亮披
期刊
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大坪子村是一个居住着38户苗族群众的山寨。深秋时节,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树枝上都挂满了金灿灿的玉米,苗族群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地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把粮农补贴发放到每户种粮群众手中,调动了苗族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今年苗寨粮食喜获大丰收,仅玉米种植每户平均收益可达近万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