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高考生100米跑技术与训练方法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838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起跑
  平时训练注意以下几点:“各就各位”的口令下达后运动员抖抖身体,放松心情,调节好起跑器,把有力的脚放在靠近起跑线的后蹬器上,全脚撑着起跑器。另一只脚放在另一个后蹬器上,前脚撑着起跑器。形成左、右手,左、右脚,力量稍微薄弱腿的膝盖共五点着地。动作要自然放松。“预备”口令下达后,运动员身体前倾,两臂自然下垂,身体重心低并稍前移,在此环节中,应做到两个动作即重心前移,臂部高于肩部。枪响后,靠脚的力量迅速蹬离地面,双臂应迅速脱离地面,做有效且有力的摆臂,当两脚蹬离起跑器后,双脚做有力的侧蹬(就像速度滑冰的起跑一样)侧蹬可以使自己尽快达到最高速度,缩短加速时间,增强加速效果。不要过早的完全抬起上体,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际大赛上优秀运动员一般是在30米之后才把上体完全抬起,在30米之内上体市逐渐往上抬的。这样做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加速效果。最后,双臂的动作做到后摆的幅度与力量应超过前摆的幅度和力量。这样可以使大臂与三角肌充分用力。使摆臂的力量增加,有助于大腿快速交换,频率加快。
  2 加速跑
  从起跑到达到最高速度的过程称为加速跑过程,该过程的目的是使自己尽快达到最快速速度。常见的加速跑训练方法如下:
  (1)原地支撑快速高抬腿;这个练习既可以提高爆发力又可以加快步频。
  (2)快频率跑楼梯;通过富有弹性的快速跑楼梯来提高步频,步频在加速跑中作用巨大。
  (3)30-60米计时跑;训练动作速度体会侧蹬和避免过早抬头、抬体。体会膝关节为“小发动机”的肌肉用力感觉。
  注意:以上三个练习,量不宜安排过多,过多就成了耐力练习,从而失去了训练速度的效果。比如:30-60米跑安排7-8组就绰绰有余了。
  3 途中跑
  途中跑是100米跑的主要部分,当我们的速度达到最高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放松、大步幅的,快频率的往前冲。现在世界100米跑的技术已明显快速发展,表现在摆动腿抬得较高,并积极下压“扒地”很快转入后蹬。摆臂动作大而向前,因此跑的动作给人有力、放松、快速而舒展的感觉。在步幅与频率的结合上,采用了保持高频率的前提下,以放松、协调的动作去获得更大的步幅,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该动作必然要求肌肉在单位时间内更快地收缩。而是神经处于肌肉高度紧张状态时难以持久保持速度。因此,途中跑的过程需要放松跑。途中跑的放松大步幅跑。下面是几个放松跑的训练方法:
  (1)下坡跑
  放松能力必须在高速跑中进行。利用下坡跑统一高速条件,使运动员充分体会到肌肉的放松感觉,下下坡跑时要求步子轻松,步幅要大。
  (2)顺风跑
  道理与上面相似,有利于提高运动员高速运动时的感觉能力,顺风跑是要求风速在2-4米/秒以上进行。要求跑时动作大,放松能跑出快的步频和大的步幅。
  (3)匀速放松大步跑
  通常强度在70%-80%的中速跑最有利于发展肌肉的放松能力。一般采用跑道或草地上进行80-120米中等强度的加速跑,重复跑来体会放松跑的技术,建立放松跑的意识概念。要求用舒展、协调、富有弹性的动作,充分摆髋,适宜的快频进行。
  (4)节奏跑
  在训练时利用洪亮有节奏的加速信号或跑的节奏来训练运动员的快速放松能力,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根据教练击掌频率的快慢进行原地高抬腿练习;或者运动员按某一规律进行的节奏跑动,使其产生韵律感,这种感觉既能发挥速度又能节省体力,提高兴奋性,达到技术的放松与合理化。例:一般采用变速跑(一段快一段慢)但在经过慢跑的几步放松调节之后,在高频率的基础上,要求快跑要富有弹性和放松感,以提高运动员放松跑的感觉能力。
  4 冲刺跑
  冲刺跑也是100米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常指百米跑的最后20米。在改阶段,要求保持步频和步幅。如何保持步频和步幅就需要大腿的力量,因此,冲刺跑弱的人多进行一些下肢力量练习。比如:单足跳、深蹲杠铃,拖物跑、快速蛙跳等。此外多跑跑120-150米的重复跑,限制休息时间(一般每组休息2-3分钟),提高速度耐力。最后注意冲刺跑的压线动作。
  5 100米跑几种简单的训练方法
  5.1 把握訓练时机加强力量训练
  100米短跑运动是一项要求力量水平较高的周期性速度力量项目。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必须处理好伸肌与屈肌的协调关系以及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与组数及组间休息时间的关系。
  (1)全身爆发力的练习:挺举(70%-80%,4—5组×5-7次);抓举(60%-80%,4-5组×5-7次);高翻(70%-90%,4—6组×6-8次);连续快挺(50%-70%,4-6组×8-10次)等。
  (2)发展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负重提踵(70%-80%,4-6组×6-8次);深蹲(80%-95%,4-6组×3-5次);半蹲跳(60%-70%,4-6组×8-10次);拖重物跑(40%,4-6组×15-20次);垫上俯卧屈小腿(弹性带4组×30-50次/单腿);垫上仰卧屈大腿(弹力带4组×30-50次/单腿)等。
  (3)发展躯干肌肉力量的练习;负重仰卧起(40%,4组×5-10次);负重俯卧挺身(40%-50%,3-4组×10-15次);负重体前屈、体侧屈、体转(30%-40%,4-6组×10-15次)等。
  (4)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持哑铃摆臂(3-4组×50-100次);俯卧撑(3-4组×30-50次);拉力器练习(3-4组×8-10次);杠铃卧推(4组×10-15次);杠铃平推(4组×10-15次)等。
  5.2 加强身体训练,提高专项素质
  体育生100米成绩的提升除了要加强力量训练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因为100米跑对学生素质要求是极为全面的,如速度、灵敏及耐力等,每一项素质对学生100米跑成绩提升均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加强学生身体训练不可忽视。首先,加强速度训练,如:通过半蹲跳训练起到训练学生腿部速度训练目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训练都是重复量而不是重数量,体育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其次,一般耐力及速度耐力训练。如:加强学生有氧运动的训练以期进一步提高人体静止时加速度能力,为学生100米跑竞赛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身体柔韧性及灵敏度训练。
  5.3 多样训练整合,完善短跑需求
  体育生100米跑成绩的提升,除了以上所述两点与学生心理素质及健康饮食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这两方面素质的重视程度,以期全面完善学生100米跑的需求,让学生100米跑成绩有一个大大提升。一方面,学生心理素质。学生难免还会出现一定的懒惰及逆反心理,所以此时体育教师应定期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如小组交流,个人征对象指导等,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健康饮食指导,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100米跑训练强度较大,会耗费较大的体力,所以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训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食谱,如引导学生多吃一些水果,豆制品以及奶制品等,让学生摄取必要的微量元素的同时为100米跑提供一个较为强健的身体状态。
  综合来看,当前我国100米跑训练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化,但是在很多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最终的训练效果很难达到预计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能够全面引入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可以更好控制自己的力量,保证核心肌肉群能够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不仅如此,各个体育教师也应该在具体训练活动中,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如何控制速度与节奏,提高学生在短跑项目中的速度爆发力。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控制学生参与训练的强度,能够适当放松避免因为训练项目强度过大而使得学生跑步动作僵硬也就很难取得较好成绩。
  (作者单位:厦门市新店中学)
其他文献
百年前的七月,一叶红船从嘉兴南湖驶出,引领一个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百年后,红色土地换了人间。从瑞金一眼小小的红井,到一亿多人受益的南水北调工程;从红色水电站点亮西柏坡的灯火,到如今每年1.25万亿千瓦时的清洁水电;从毛泽东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如今依托世界第一的灌溉面积,用全球6%的淡水和9%的耕地将全球21%人口的饭碗稳稳端在手里;从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到“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百年红色水利,护航百年华诞。
1 考前训练及状态调整  1.1 考前训练  体育高考学生为了考出更优异的成绩,在考试前1周就应该充分的休息。训练的量与强度应根据每一位考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速度、耐力、跳跃、投掷都应该积极的调整相应的次数,不能用单一的训练模式所代替。一般在考前七天就逐步减少运动量,保证每一天考试所需要的量与强度,不能连续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及时消除考试时不利于考试的心理因素。提前适应考场当地的环境,场地,气候等。
期刊
高校体育办公室作为学校体育管理的综合协调管理部门,肩负着传达与行使行政命令、协调教学各部门日常工作、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共处、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保障的重要使命,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高校体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使命。全新的发展时代对高校
期刊
情景教学具有着课堂教学的有趣性、师生间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课件使用的高效性等特征,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具有的教学优化意识与教学方法具有的优势。通过创设多样教学情境的方式,使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地进行交流与实践,通过交流促进体育实践,通过体育实践促进师生间的高效交流,情境的设置有助于教师高效开展体育教学课程,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课程之中,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获益,在整体上突显出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教师通过设置多样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模式,扩展体育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从而促进
期刊
兴趣教学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培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随着此种教学方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一部分教师已经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熟练地使用兴趣教学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在良好的氛围中把学习任务完成,而当前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
期刊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软式排球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  1.1 合理安排教学的任务  高校软式排球公共课教学以传授学生与软式排球运动相关的基础技术为目的,培养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为此,要求高校软式排球公共课教师在划分子任务的过程中,应基于激发学生学习软式排球的兴趣并维持的目的,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软式排球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宗旨,发挥教学子任务的实效性、适应性和专指性。
期刊
国内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会计管理职能作用,也开始不断研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职能的融合问题。 文章以此为基础,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优势进行了解读,并针对国内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发展现状,对二者职能的融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初中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锻炼学生的体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体育课程当中篮球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运动生涯当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目前我国所开展的初中篮球教学应用的一种训练方式叫做循环训练法,可以使得学生训练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训练的效果更加的显著,本文针对这一训练方法的有效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目前在我国不断的普及下篮球训练出现并且
期刊
随着体教改革的持续深入,休闲体育专业逐渐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而休闲体育则因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特点颇受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作为新生代力量,不仅要有体质和智力的发展,还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通过对休闲体育对大学生教育的作用,提出了休闲体育与大学生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旨在为教学研究者提供一些有利的研究价值。  1 前言 
期刊
在射击比赛的过程中,射击人员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行调控,会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上,马修·埃蒙斯前期获得了绝对的优势,但是却因心理问题在最后关头与金牌失之交臂。射击界普通都认为其在奥运会赛场上紧张了,不是输在技术,主要就是心理素质。由此不难得知,射击成绩会受到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营销。  1 射击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分析  1.1 运动员处于劣势的心理分析  对于大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