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薄而出青龙泉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的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里,“党员示范岗”的牌子十分醒目,一排排智能化袜机有序作业,五颜六色的纱线来回穿梭,编织出一双双款式新颖的袜子。
  “这些袜机大部分是从意大利进口的世界最尖端智能袜机,如果全部投产,公司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使用高端智能袜机生产的企业。”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吴多祥介绍,“公司党支部成立以来,在职工群众中充分实现了党建带群建、党员带群众,不仅公司产能上去了,职工的幸福感、归属感也上去了。”
  有“香菇小镇”之称的青龙泉社区,是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单体项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十堰市郧阳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安居、乐业、富民”目标,采取易地搬迁集中安置、扶贫产业集中配套、服务设施集中配建的“三集中”方式,将青龙泉社区打造成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样板,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困境:迫在眉睫,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四处绿树成荫,平坦的道路整洁通畅,农贸市场人来人往……在郧阳汉江河畔,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滨江小区跃然而立。
  “快进屋坐!”没等介绍,居民方德华就把记者请进了家。“原来住的是土坯房,一下雨就漏,天天提心吊胆,哪像现在住的楼房啊,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方德华一边说着生活的变化,一边带着记者参观她的新居。房屋里窗明几净、厨卫亮堂,液晶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
  时光拉回到2018年之前,方德华一家还住在叶大乡麻池村的老家。“老家在山上,下山都是土路,不好走,去趟集镇坐车还要坐渡船,得一个多小时,所以平时也就很少出去。”方德华说,“原来我们就种地嘛,基本靠天吃饭,辛辛苦苦一年挣的钱还不够一家人的开支。”
  2018年12月,方德华一家分得一套100平方米的安置房。拿到新房钥匙,她激动不已。由于生活设施配置齐全,她们只搬了几床被褥和锅碗瓢盆,生火做饭,便开启了新生活。
  生活的改善,超出了很多当地人的想象。
  在郧阳,曾经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十万土地被水淹,十万农民迁上山,十万山林一刀砍!”2008年11月,“南水北调”中线二期移民工程在汉水之滨十堰市全面启动。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水利建设移民28.7万人之后,再度动迁18.2万人。这意味着当地许多乡镇和村庄不得不再度后靠,向海拔更高的山上搬迁。紧临汉江的郧阳区,前后迁徙18万余人。这个原本集“老、山、边、贫、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大迁徙之后,面临着更加深度的贫困。
  2014年,郧阳在全区建档立卡识别出的贫困人口多达16.3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5.63%,超出湖北省平均水平20.82个百分点。其中,像方德华一家一样,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需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达21685户,总计63495人,在全省排名第三。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如何让这些长期生活在险山恶水环境中的贫困群众脱离“穷窝”,找到新出路,过上新生活?这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历经数十年南水北调,土地淹没已使郧阳没有一块成片的地方可供安置贫困农民。”郧阳区区长胡先平说,不集中实施易地搬迁、没有稳定产业,贫困户难以脱贫。
  破局:拔地而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
  “选最好的地方安置,以最优的产业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一开始,郧阳区委、区政府就决定以易地扶贫搬迁破局。
  2017年3月,郧阳区委、区政府在经过多次调研,决定在郧阳湖中心城区选择一个交通便利、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对叶大、胡家营、鲍峡等偏远乡镇,“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实施集中安置。当年11月1日,杨溪铺镇刘湾村建设集中安置点项目破土动工。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是党员干部最本真的初心和使命,必须把集中安置项目做成放心工程、安心工程、民心工程。”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话语坚定。
  在安置房施工过程中,郧阳区以乡镇为单位,由各村支部书记带队,带领易迁户代表不定期到现场踏勘监督。经努力,搬迁户一致认为,“这里面朝汉江,背依青山,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紧邻城区,是安家的好地方”。
  2018年底,青龙泉社区安置房建设完工。一个总投资20亿元、占地3000余亩、房屋174栋、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集易地搬迁安置区、香菇产业基地、香菇交易市场、香菇主题研学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香菇产业特色小镇拔地而起!
  “搬迁后田地没有了,去城里吃什么?”“养的猪牛怎么安置?”……搬迁工作还没开始,便面临重重困难。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等传统观念,让贫困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充满了担忧和疑虑。
  为确保搬迁户的顺利搬迁,郧阳区提前谋划。“我们在青龙泉社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主动靠前服务,义务帮助搬迁。涉及就学、就医、养老等民生事务,还明确专人集中统一代办,让群众离乡不离帮。”郧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晓英介绍说。
  郧阳区围绕入住群众吃、住、行、学、医等要素,在青龙泉社区集中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好菜园地,出台易迁群众户籍自愿迁移、原土地山林承包权限不变等政策,按每户1分菜园地的标准,就近流转土地530余亩,成立专业蔬菜合作社,帮助易迁户管理经营菜园地。配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电路燃气全部延伸入户、有线电视和无线信号全覆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幼儿园、中小学、安幼养老中心、银行网点、物流站点、农贸市场、商超门面等应有尽有。
  区人社局、民政局、公安分局、医保局、司法局、残联等多个窗口服务部门还下社区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为群众办理低保转移衔接、戶籍迁移办理、就业需求登记、法律援助服务及残疾补贴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出了家门就是农贸市场,卖点小菜也方便,搬进新房子,孩子上学也方便、就医有保障,从贫困户一下子变成了‘城里人’,住得舒心!”今年70岁的贫困户樊海茹分享着心中的喜悦。
  巩固:产业配套,后续帮扶到户到人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如何实施后续产业,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
  郧阳区因地制宜,精准选择市场前景广阔、群众愿意接受、增收稳定可靠的香菇产业作为脱贫的主导产业,并引进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办子公司,打造扶贫产业龙头。
  2017年,郧阳区在青龙泉社区作香菇种植产业试点,建设占地1165亩的香菇产业示范园,配套点、养、种一体化大棚500多个,香菇种植小棚1500个。当年底,产业基地一期建成投产,首批入驻的300户贫困户种植香菇100万棒,户均增收1.2万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有些贫困户一开始对香菇产业并不认同,社区党委便发动党员,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发展香菇产业增收。
  老党员石教怀2017年从谭山镇金家村搬到青龙泉社区后,曾经因无经济来源,一度后悔搬迁。2018年,在社区的帮助下,石教怀试种了3000棒香菇。让他没想到的是,大棚是建好的,菌棒也是上了架的,他主要负责看护和采摘,这一试竟然“试”出3万多元收入。尝到甜头的石教怀,决定扩大种植规模。2019年,他又种了8200棒,收入6万多元。如今,石教怀一家靠着香菇产业不仅脱了贫,还开上了小汽车。
  在青龙泉社区,如今有近500户居民种植香菇300余万棒,户均增收约3万元。
  青龙泉试点成功的经验,让广大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郧阳区依托裕国菇业公司,以青龙泉香菇产业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19个乡镇300多个村建设香菇种植基地,村村成立“一社一司”(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组织,跟进成立党组织。3万贫困户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通过参与香菇种植多个環节,实现脱贫增收。
  目前,郧阳区正以香菇产业为纽带,建设香菇采摘园、香菇交易市场、香菇贸易街、香菇主体文化公园等,打造集休闲居住、香菇生产、旅游采摘、市场交易、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让更多农民在香菇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如何让贫困户有更广阔的就业门路?2017年12月,经过反复考察论证,郧阳区决定把袜业作为继香菇产业之后,该区又一大精准扶贫主导产业。
  方向既明,思路顿开。郧阳区从技工人才培养、畅通融资渠道、厂房租赁优惠、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出台“黄金十条”政策,吸引了有着“中国袜王”之称的上海企业家高宝霖到郧阳投资,建设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5月,该公司正式投产。
  “贫困地区在产业发展‘硬环境’上竞争不过其他地区,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用‘软环境’打造发展新优势。”孙道军的一席话,道出了郧阳区委、区政府坚定走产业脱贫之路的决心。
  坚持企业困难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郧阳区财政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袜业企业兑现各项政策性奖补资金;人社部门深入各乡镇开展“春风行动”,为袜业企业招工尽心尽力;中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申报,为企业提供法人信用贷、助宝贷、创业担保贷等融资支持;乡镇全力推进企业车间建设、产业招商和落地服务,加班加点,不胜不休。
  在制袜车间,记者看到,周燕正在生产线上来回穿梭,熟练地调整电脑参数,给亮起红灯的机器接线头。上班近两个月,她操作织袜机的数量已从6台提升到11台。
  周燕一家三口,原在十堰城区做餐饮,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意冷清。
  3月初,棉伙棉伴公司复工招聘,周燕和父母报了名。有师傅传帮带,她上手很快,十来天便能独立作业,父母也在包装车间顺利上岗。
  发了工资,周燕一数,近3000元。她很满意:“从家步行10分钟就上班,一天三餐都能在公司吃,等操作更熟练后,一个月可以挣4000多元。”
  据吴多祥介绍,棉伙棉伴公司建厂之后,就成立了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和妇委会,在工人中宣讲政策、树立标杆、解决困难,让工人找到了“主心骨”。现在青龙泉社区建有袜业车间4.6万平方米,织袜机1500多台套,目前投产730台,带动700多人就业,日产袜子18万双,工人月均工资2500元。
  “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谋划。”根据规划,郧阳区不仅立足于袜业进行代加工,而且精心布局集电商、袜机零部件销售、维修、物流等一体化的袜业服务中心,引进棉纱生产、包装加工等上下游衔接配套的相关企业,不断健全袜业产业链条。
  棉伙棉伴公司还与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建立合作关系,带动乡镇袜业扶贫车间共2000余台袜机投产运营。
  目前,郧阳区19个乡镇都建了袜业工厂,26个村布局了扶贫车间,700多个农户家中开设了加工作坊,带动2600余人在袜业企业务工,后道工序带动75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75%为贫困户。
  以此为抓手,郧阳区探索出了一条“袜业企业 扶贫车间 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提升:
  党建先行,引领新生活新业态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如何让来自不同乡镇,有着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的搬迁群众相互融入彼此,共同开启美好生活的新征程,郧阳区的“秘决”是党建先行。
  青龙泉社区建成后,首先就成立了社区党委,设5个党支部,通过劳务派遣选聘20名工作人员,设立72个楼栋长,党组织覆盖所有的住宅片区、楼栋、物业、学校、医院、企业和产业园区。
  社区党委定期议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党建共商、事务共管、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   去年8月,社区开了一场“民意恳谈会”,社区干部与相关部门请来10多位居民代表,商讨水电气网等问题。
  “头一次做居民代表,不知道说啥。”坐在会议桌前,65岁的黄朝清老人有点紧张,慢慢地,他发现讨论的问题跟自己息息相关,很快进入角色,“供水管道难免出问题,能不能添置一台供水车,保证维修时咱能吃上水?”
  区茂源供水公司当场表态,对主管网全线排查,消除停水隐患,同时购买一辆供水车,专供社区居民饮用水。
  恳谈会上,黄朝清提了两条意见,都被采纳,让他很是高兴。“老听干部说居民自治,现在咱明白是咋回事了——社区的事儿,大家商量着办。”
  有就业,才有出路。社区党委根据搬迁群众文化、技能情况,建立搬迁群众就业需求登记台账,积极联系区内企业,定向提供就業岗位近1700个,向区外企业输送近3000人。
  留守老人干不了重体力活,留守妇女要带孩子,不能按时上下班,他们如何就业?
  社区党委充分盘活社区厂房、车间和办公用房,出台房屋“零租金”、专班协调水电路“三通”等,引进翻袜、玩具、农产品加工等5个“灵活务工”扶贫作坊,安置300余人稳定就业。同时,开发物业、绿化、保洁、保安等服务岗位,安置近200人。
  “壮大务工经济,配套香菇和袜业两大兜底产业,发展小作坊、小编织、小加工、小买卖等‘四小产业’。”社区党委书记卫衍武介绍,经统筹谋划、多措并举,青龙泉社区就业率达80%,还将引进智能育苗产业园和手机数据线、汽车坐垫等扶贫作坊,确保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
  居民韩国平搬到青龙泉社区前,家住在南化塘镇东溪村,为搬家和老父亲没少吵架。“他总挂念山上的几亩地,搬出大山,干啥不赚钱?”
  搬到社区后,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韩国平种香菇,妻子在袜厂上班。2019年,他被社区评为“香菇状元”。他种的花菇,一斤卖出240元“天价”。“顶得上种半亩地吧?”
  “还说那些做啥?”老父亲嘿嘿笑着,“谁想得到,这里住着舒坦,挣钱门路多,比从前强多了!”
  如今,韩国平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傍晚,华灯初上,广场音乐响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或欢快起舞,或乘凉聊天,孩子们穿行在人群中嬉戏打闹,一抹红霞映在人们的笑脸上。
  青龙泉社区,在党建引领迈向全面小康的路上,步履正铿锵!
其他文献
近日,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片区联合委员会党员大会暨挂牌仪式成功举行。该联合党委是在保留原村党组织的基础上,实行“乡镇党委—联合党委—村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确保组织生活、决策议事等有机联合。这是当地在探索“小网格”大党建的治理模式中,建立的以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监委会、民间协会、党员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联合党委的成立旨在实现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旅游规划等工作1 1>2
6岁那年,我跟母亲一道随军来到父亲所在部队。两年后,父亲转业到襄阳,一家又辗转来到襄阳安了家。  随军后,远离故乡,自己犹如一只单飞的风筝,心灵却一直被故乡那根悠长的线牵着: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天真顽皮的发小;篱笆、深井、袅袅炊烟和村头的桑树,远处池塘那香气宜人的荷花……一望无涯的田野,常常让我魂牵梦萦。  儿时记忆中,爷爷一手捉着旱烟袋、一手拿着小板凳,悠闲地走到桑树下乘凉,搂着我给大伙讲一些有
当前,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任务依然繁重。只有在常态化防控中“再加码”,以更高站位、更实作风、更大干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才能助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思想上“再加码”,常怀忧患意识。近期,返程、返岗、返校出现高峰,存在潜在风险,稍有松懈就可能破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甚至让防控向好形势发生逆转。需知,常态化不是平常化,越是进入常态化,就越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应充
面对挫折,有人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也有人迎难而上、愈挫愈勇;面对诱惑,有人贪财恋权、违纪违法,也有人襟怀坦荡、百炼成钢……  当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宜昌市原市长助理、三峡坝区工委党委原书记王松华迷失自我,一错再错——  仕途受挫,  他心理失衡、自暴自弃  枝江,是王松华仕途的重要一站。担任枝江市委书记期间,王松华起早贪黑,展现出过人的能力。调查人员告诉记者,枝江市能位居湖北省“十强县”之列,王
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对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在社会生活中,自信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更被推广运用于社会群体,直至国家、民族、人民、政党及由他们推进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不仅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自信的重大命题,还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信、中华民族的自信联系在一起。  中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特大洪涝灾害双重考验,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坚毅前行,湖北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 看似寻常最奇崛  稳增长,应对经济下行  成功举办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华创会、台湾周等经贸活动,启动促进民间投资五大专项行动。  天河机场三期、武当山机场、汉孝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  “营改增”政策性减税120亿元以上,落实税收优惠130亿元以上。  实现直接
习近平总书记讲,“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 我以为,年轻干部的成长,除了靠组织的关怀与培养外,還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和自我修养。  心中有雄鹰,何处不筑巢?世事多舛,但人还是要有一种情怀,才能超越庸常,而不完全被世俗化标准束缚本真。年轻干部只有怀揣服务人民和报效祖国的情怀,才能使自己感受到使命的光荣和责任的厚重,站在时代的高度
尽管受疫情影响,面临资金周转不畅、客户沟通受阻、产销不利等困难,公司订单量却没有减少……  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继宏认为,成绩的取得与公司长期以来以“抓好党建增实力,凝心聚力谋发展”为目标,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不可分。  走进大力电工公司软起总装车间,位于车间一角、占地30平方米左右的党群活动阵地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阵地入口,“党
人民是天,包罗万象,至高无比。  雨雪气雾隶属于你,  云霞霓虹依附于你。  你或是蔚蓝的纯洁明晰,  你或是黛青的深广无底,  把人民当天,至高无比。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們的奋斗目标。  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  以坚忍不拔的意志,  和无私无畏的勇气,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党中央号令党员干部:  一切为了人民,  为
大学生村官“5分钟讲党课”  钟祥市首创大学生村官“5分钟讲党课”活动形式,村官们以农村工作、时政热点等为宣传素材,从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主要精神到细说全会公报亮点词汇,从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到回顾《准则》《条例》的诞生講“五分钟党课”。截至目前,钟祥市29名大学生村官已累计讲党课210余次,覆盖全市3万余名农村党员。下一步,针对体弱老党员和流动党员无法按时参学的问题,钟祥市将通过开展村官“上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