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鸽相伴乐趣多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锐相,一位中等身材的庄稼老汉,快“奔七”的老人,是这里名闻遐迩的“鸽司令”。曾经是江苏溧阳市信鸽协会会长,现为江苏溧阳市信鸽协会名誉主席!他的鸽舍是常州市十大定点舍棚之一,现在还饲养着一百多只信鸽,从家里一楼到三楼,存放着一百多个全国、全省、全市级奖杯以及各个级别的获奖旌旗。
  踏进黄锐相老人的鸽舍,鸽们纷纷朝您围了过来,象是见到了老朋友。黄眼、砂眼滴溜溜转悠忽闪着,一派人鸽如亲,人鸽相通的和谐氛围。我们在老人的鸽舍里唠嗑,聊开了鸽迷锐相的话题。
  
  好奇人道
  
  黄锐相居住在江苏溧阳市上黄镇西埝村的前堆里自然村。在少年时代,偶尔看到天空飞鸽,内心就懵懵懂懂地对这小生灵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好奇感觉,甚至常常有一群群飞鸽进入他香甜的梦乡。
  他先后种过田、搞过建筑安装,经营过建材企业,常常被鸽友着迷信鸽事业的情景所感染。少年时代的好奇心理再度“升温”,他便由此一步步踏上养鸽的道路。
  开始,他选购了几对信鸽,试着饲养,慢慢培养着人与鸽的情感。从此一发不可收,信鸽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1990年,他干脆把经营企业上的事儿转给他人,返乡养鸽,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鸽友。
  
  着迷驯养
  
  回乡后,他先在兄弟的房顶上建起鸽舍,引进几对信鸽开始了驯养信鸽的生活。时隔不久,在自家刚落成的新楼房顶上投资上万元,建起了一流的鸽棚,20余对良种信鸽就这样安家落户了。
  鸽群安了家后,这些鸽子的吃喝拉撒睡一时难住了还是“门外汉”的黄锐相。黄锐相决心“从门外挤进门内”,要干就要干出名堂来!请名师,拜学艺;探鸽经,跑市场;学驯养,钻鸽棚。从此,他驯养信鸽着了迷。有时外出,赶不回来,他就电话“指示”老伴照顾鸽棚;夏季暴风雷雨,他不顾雷电风雨,登上房顶鸽棚,为它们的安全加上防护措施;数九隆冬,他要一天数次为鸽棚扫除霜雪,调整御寒设施。
  放飞是鸽子驯养的关键程序,黄锐相一边请教行家能手,一边仔细阅读信鸽驯养的报刊资料,用更先进的新技术、新方法指导放飞。他常常陪伴着爱鸽走南闯北,游动流放,反复揣摸,研究特点,把握规律。放飞回来,他蹲守鸽舍,观察动态,加倍呵护保养。他与信鸽的有了“亲情”关系,每每他的脚步声从楼下传来,鸽们就象战士听到集合令一样,不约而同地聚会在舍门场地上迎候他。
  鸽群一步步壮大,黄锐相也在信鸽圈里声名远扬,经过市体育局的考察与全市鸽友的公推,他被任命为溧阳市信鸽协会会长,真正“从门外挤进门内”,成了行家了!
  
  鸽梦成真
  
  他,从对鸽子好奇而入道,着迷似的学习、钻研,在悠悠岁月里追寻飞鸽之梦。非常值得庆幸的是:他,成功了!
  他的鸽群不断取得不同级别赛事的冠亚军,飞翔距离由500公里起飞,然后不断冲刺1000公里、1500公里、2000公里……
  这里摘录数则锐相鸽棚飞翔实绩,窥一斑而知全豹——500公里冠军杯10只;1000公里冠军杯8只;1500公里冠军杯8只;2000公里冠军杯5只。全国跨省区冠军比赛动辄以数十万羽竞飞,他的鸽群短短几年内居然夺得省际与跨地区级20个冠军,如果加上外传他棚子代鸽的夺冠名次,这“黄门飞侠”的全国与省市冠军数量是令人咋舌的!
  一次次远飞赛程,拿得一个个金色奖杯;一次次竟飞打拼,衔回一条条惊人喜讯!竞飞五洲呈英豪,问鼎四海冠亚军。每每获得金光闪耀的荣誉奖杯,黄锐相总有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快乐。
  从鸽协退下后,他还是经常跑鸽舍,访鸽友,议鸽事。他对参赛鸽群短中程、远中程的赛鸽搭配方法,独树一帜,令同行们折服;他自创“饥饿法”训练培养信鸽的耐力,提升信鸽的生存能力,独到见解,被广为引用;他根据信鸽血统、赛绩、眼痣等先天与后天特征,自创繁育出黄眼、砂眼鸽种,独有创新,被鸽界传为佳话。
  湖光山影夕阳红,绛羽掠翅鹏程远。
  悠悠岁月伴鸽舞,每每夺魁圆乐梦。
  ——这也许就是对鸽迷黄锐相最好的鸽事写照。
其他文献
又到春耕大忙时节了。  过了多梦而缠绵的春,步入忙碌而炎热的夏,留守在家乡侍弄庄稼的人们生活便开始紧张起来。稻子成熟虽然还有点早,但灌溉、施肥、打药杀虫的活儿,却是马虎不得。而菜地里也正是繁忙时候。我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往年父母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事实上,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闻到过家乡的稻花香味了。每次回去,总是在农闲的春节。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我是好几年没见到过了。虽然没有亲眼见着他们现在在
期刊
当现代的通信手段愈来愈便利快捷,当21世纪的恋人们日益习惯将约会变成一次次的吃饭泡吧,一种古老而美好的情书传统正在从当代的视线里消失。  2月14日,情人节快到了,想没想过给您的老伴写封情书呢?  “重拾传统,爱情留痕”,在情人节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的今天,给您的老伴写封可以永久回味的情书吧。  受传统守旧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年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深藏在心里。我是个70岁的不喜言谈的“倔”老头,结婚40多
期刊
在所有的茶中最喜欢的当是“大红袍”(也叫武夷岩茶)。说起来与它的第一次接触还有段故事。那是在北京读书期间,一日闲来无事,与朋友逛著名的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望着各色各样的茶叶,真觉大开眼界。当“大红袍”三个字映入眼帘时,心想,这北京人怎么什么都喝啊!连花椒也敢喝!带着一脸的狐疑小心翼翼地问:“大红袍能喝吗?”,店主不屑地瞟了我一眼:“能喝,贵,你喝不来。”那神态那表情真叫人气愤。无奈,荷包不鼓,底气
期刊
相比起来,前朝的朱姓皇帝就没有清皇那么讲究,这可能与朱元璋早年家境贫寒、吃不饱肚子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有一个传说,当年朱元璋要饭时饿得头昏眼花,一个讨饭婆给了他一碗瓦罐汤。朱元璋吃了还想吃,便问妇人这是什么汤。妇人顺口胡侃一句“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记下了。当了皇帝后,便要御厨给自己做此道汤,但御厨做的味道怎么都不对。后来在盱眙祖籍地找到了当年的老婆子,才知道这仅是一道用烂白菜、玉米粒、剩饭混
期刊
在一本杂志上我曾看到一篇有关爱是什么的讨沦,很是有趣。有人说,爱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化学反应。要想反应进行完全,就必须不断增加爱的浓度。一旦爱的浓度变淡,反应就要向反方向逆转;有人说,爱情是由好感发酵而来,当好感迅速变冷变馊时,爱情也就霉变了;有人说,爱情是一曲二重奏。配合和谐则可以奏出优美的乐章,配合不好就会跑调而变成噪音;有人说,爱情的积累早算术级数上升,而婚姻的破裂则呈几何级数崩溃;仃人说,爱
期刊
胖老板  一个人走进药房,对胖老板说:“请给我一品脱蓖麻子油。”   胖老板从里头搬出一个铝梯,架好后爬到上面的储藏间,打开门,拿起一大桶子油将玻璃瓶倒满,关上门,然后爬下铝梯将瓶子交给顾客。  这时,另一个客人走进药房,说:“老板,给我一品脱蓖麻子油。”  油胖老板望了望上头,又爬上铝梯,倒好油,然后气喘嘘嘘的把油交给顾客。  第三个人走进药房,胖老板问:“你也要一品脱蓖麻子油吗?”  顾客摇头
期刊
官司父亲过世22年拆迁引发兄妹争产诉讼  事情要从2008年7月11日说起,那天,家住湘潭市岳塘区禾花村的黄敏在菜场买菜,突然接到侄儿阿伟从长沙打来的电话,说家里的老房子要拆了,请姑姑来协商拆迁事宜。  黄敏突然觉得心里沉甸甸的。父亲去世22年了,她和哥哥都舍不得把长沙市岳麓区靳江河24、25号的那栋房子卖掉或出租,因为那里有父母抹不去的身影。每年清明或是父亲忌日,她总会回老房子看一看,摸一摸。 
期刊
郑寒,当代著名砚雕家,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黄山市“郑寒砚雕艺术中心”主任,黄山市屯溪区政协委员,“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项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第一国礼砚雕家    自从少小年纪在他的家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砚之乡”——歙县踏上专业砚雕之路,至今已经从事歙砚民间艺术的创作、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达30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艺术修
期刊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伴、老伴,牵手相伴。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我和老伴深深相爱,相依为命,彼此间脾气性格、厌恶爱好、生活习惯都了如指掌。双方一个脸色、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相互都能读懂,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近年来,病痛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带来了种种不便,但我们的情感未变,关爱依旧。一天我从医院回家后,埋怨道:“人太多,挂号、量血压、测体温挤得够呛。”听罢此言,细心的老伴当天下午便特意从医
期刊
为了让老年人欢度晚年,国家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我认为,在“五老”当中,“老有所乐”可谓中心目标。有种说法: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这高兴就是乐。可见“老有所乐”是何等的重要。所以社会各方面积极为老年人寻乐创造条件,许多老年朋友更是千方百计地寻求乐趣。诸如含饴弄孙,以求天伦之乐;乐善好施,以求救援之乐;爱财的投入商战,以求积财之乐;爱跳爱唱的投入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