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家的炒栗子店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招牌的。
  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十几粒坏栗子,搁到一边。
  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也没坏,怎么知道是坏的?
  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人,他都不需与那人对眼,只要从他身边过,就觉“气味不对”。
  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肉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进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
  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一家一户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膛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用小木棍仰面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是裂口子。”那是山區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老汪收栗子时,每年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其他文献
一开始我以为独白就是一个流浪歌手,或者诗人。后来才知道他的生活来源是靠摆地摊卖珠子,这是典型的藏漂身份。但因为政策法规,现在的八廓街附近是禁止摆摊的,就连当地人搭建的棚子都被拆得干干净净。因此藏漂们的地摊夜生活完全淹没,白天的街头巷尾几乎也看不到摆地摊的年轻人,只有一次无意中碰到一个云南女孩摆着地摊,一块不大的粗布上,放着许多菩提珠串,价格也便宜,当时我和茉莉各自买了一串,小姑娘说我买的那串珠子是
期刊
曾几何时,活跃在我们荧屏偶像剧中的男主角形象都是冷峻而顽皮、霸道且高雅、低调又多金、淡漠却深情,只要与女主坠人爱河,便恨不得为她承包全村的鱼塘来煮火锅。不过眼下火爆荧幕的似乎不再是这种“霸道总裁”,反倒是“爹系男友”。  爹系男友,顾名思义,就是把女朋友当作女儿来养。如果说,霸道总裁只会在“双十一”的夜晚“冷漠地”向女友甩出一张信用卡;那么爹系男友则会在深夜待女友人睡或假寐后,撑开她的眼皮,面部解
期刊
你喜欢的演员,是“鱼脑”选出来的  刘敏敏出生于1992年,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读研的时候,他对AI领域的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例如智能机器人写诗、当主播。2018年6月,他在校园招聘会上看到优酷认知实验室内容智能团队招聘数据分析师,感到非常好奇,就和招聘人聊了起来,这才知道网剧的制作和播放,数据分析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优酷2017年构建了泛内容大数据智能预测平台——“鱼脑”,為内容策
期刊
开车到机场门口,跟往常不一样,我特地从车上下来,从安全座椅上抱下儿子。他爸爸在后边抬行李箱,他们准备出发开始一次半个月的回乡旅行。亲完小孩,下意识地跟他说了一句:想我的话,就给我打电话吧。  他表情有点凝重地说:我会一直想你的,但是我不想一直给你打电话。  带着三分震惊,开车回家,路上情不自禁美滋滋起来,细细品味着“会一直想你”这几个字,太贴心了,太甜蜜了,越看他越觉得比他猪一样的爸爸强一百倍。小
期刊
如果说起天津的代表食物,是很难会提到天津刨冰的。  毕竟,天津这座城市,在外用十八个褶子的包子撑门面,在内血液里流淌着嘎巴菜的汤汁。往上走有带着民国贵族气息的天津老西餐,接地气又有早餐之王煎饼果子。  即使要说到甜品,更多人想到的是桂顺斋的糖缠萨其马和白皮儿枣花酥,是起士林的黄油饼干和千层蝴蝶酥。相比这些,刨冰算个啥啊?但每个天津男生的青少年时期,都有那么一个充满柔情蜜意又沉醉难忘的夏夜,要关系到
期刊
如果用手机给食物拍照就等于人类吃掉食物,那么手机的肥胖问题严重程度早就超过了人类。难以想象,iPhone面世只是2007年的事。不过十几年,网络上的食物照片恐怕早已超过了全世界餐馆的年供应量。著名餐馆里每上一道菜,都有四五张照片在某部手机里存留。硬件开发商还没有发明出专为舌尖服务的手机,真是一种耻辱。  每年回国的时候亲戚朋友请吃饭,每个菜我都拿出手机拍照。这时亲戚朋友们都很理解,宽容地挥挥手,说
期刊
前一阵荔枝的价格一度飙升到60元一斤,不少爱吃荔枝的人只能望着高高的价格,默默流下两行泪。不过,回头看看宋代的荔枝,内心多了一丝欣慰。  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所著的《荔枝谱》中记载。福建兴化军的陈紫荔枝“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绎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状也”。  如此美味的水果,人们根本等不及让它上市后才买来品尝,在它还未采摘前,很多慕名
期刊
最近,“您把名儿改改”一句上了热搜,网友们吃不准这句话是褒是贬,尤其对于南方人来说,这是一个大问题,“您”字到底怎么用才是正确的?为什么可以用于尊敬和不尊敬兩种不同的语境中?  “您”是“你们”的合音,最早出现于金元时期的俚曲,杂剧当时“你们”作“你每”或“你懑”,如《梧桐雨》:“杨国忠杀了,您众军不进,却为甚的?”《赵氏孤儿》:“将您满门良贱,尽行诛戮,尚有余辜。”最开始“您”是“你”的俗字,意
期刊
不得不承认贾宝玉是个暖男,善于讨祖母欢心,能在母亲那里撒娇,遇见好吃的想着房里的丫鬟们,还常给林妹妹和他的丫鬟们制作化妆品。更不用提他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担心玉钏儿是不是被莲叶羹烫了手;心疼淋着雨在沙地上画蔷字的龄官;给受了委屈哭花了脸的平儿尽心理妆;见香菱弄脏了裙子怕薛姨妈责怪,让袭人拿一条新的给她换上;对不相干的尤二姐和尤三姐,也是呵护有加,在宁国府贾敬丧事上挡住和尚,怕和尚们的腌臢气味熏了她
期刊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虽然不知道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就读是什么体验,但是我知道跟贵院学生谈恋爱是什么体验啊!  我的男朋友奚牧凉,这个极度煽情、爱学院超过爱我100倍的人就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生。  我刚认识奚牧凉的时候,他就把“四中校长推荐”“就读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作为重要谈资和人格标签,对于这样的行为,一贯自视甚高的我内心极其嗤之以鼻,但成熟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