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3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而课堂教学的好坏又与课堂提问息息相关。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通过学生对老师进行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以课本为基础,还要考虑到实际问题的合理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教学方式
  目前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的问题比较少。还有教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比较随意,即兴提出的问题脱离实际问题的合理范围,甚至有些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都无法给予学生合理的答案。针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谈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意义
  巴西著名教育学者弗莱雷曾经指出,学生在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而课堂提出问题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提出的问题都是直观性的问题,而且大部分都是基于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问的。很多高中历史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找到唯一的答案。这就使高中历史课堂的提问失去了创新的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深切明白课堂提问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把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上,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例如:在粤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出学生可以作为答案的关键点,然后让学生针对历史教师给出的参考发散思维,完善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来,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探索欲望。在学生根据已有历史知识和实际问题来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一个联系知识点的过程,在回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巩固了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 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往往只根据历史课本中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历史教师的这种提问方式,容易让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时将问题的答案局限于历史教材中某个章节出现的知识点上,使学生的思维变窄,脱离了实际问题的合理性。因此,历史教师在提问时,应该考虑提问的方式及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和丰富性。
  对于一些必须死记硬背的直观性问题,例如粤教版的历史教材中“均田制发展的时间”“田庄经营出现的时期”这些问题,知识比较浅显,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对于一些需要綜合多方面来考虑的问题,例如:“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等问题,需要学生从各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学生在考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时,首先需要抓住问题基本点,即“古代中国手工业”包括哪些部分,然后还要考虑每种手工业在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及意义。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点,建立基本的知识点结构框架。
  对于一些直观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历史教师可以让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的学生来回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此外,历史教师还需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设计开放性的历史问题需要历史教师准确及时地关注一些历史问题的发展动态,保证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可思考性。例如:在粤教版历史教材中,“重农抑商政策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今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中学习到哪些经验?”“海禁政策对当时的经济政治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史为鉴,对于当今的经济发展又能引起怎样的思考?”这些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看到历史现象的同时,思考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层层深入。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提问,从问题的相反方面来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粤教版历史教材中关于经济政策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如果没有海禁政策,当时的经济状况可能是怎样的?”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不同观点,然后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总结,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对于一些相关或是相似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提问。例如:粤教版历史教材中关于“土地制度的演变”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井田制与均田制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三、 历史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为了保证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提出课堂问题的目的,要使提出的问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也能使高中历史教师更好地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任务。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对学生产生误导。提出的历史课堂问题要尽量丰富有趣,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兴趣,提供学生探索的动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不至于使知识点掌握较差的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从而削弱对于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同高中历史知识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历史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高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对于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学生就予以鼓励和肯定。当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时候,教师应进行合理地点拨。
  总之,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更好地开展提问的教学环节,历史教师就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具体掌握程度,这样可以使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得到保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提问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邱剑锋.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意义研究[J].成才之路,2016(9).
  [2]向仕碧.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4).
  [3]黄立勤.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8(24).
  作者简介:
  国胜,一级教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中国航运业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建立航运系统的综合性管理软件及创建航运网络的总体思路和详细建模形式.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不仅在于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主要的是这种能力对学生的终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性验证,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后教师教学的重要职责,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和认真落实。但,有不少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上,大多把
引述江泽民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三点重要的指示,说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论述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效益的位置关系,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把西部的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珠江航运建
摘要: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而教材活动系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利用教材活动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从而培养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是高中地理教材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本文对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进行分析,探究其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材活动系统;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教学  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包括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教材活动系统以培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并列为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可从课堂教学、户外活动和家校合作三个层面入手。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对于地理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了,而是要求我们多加入一些实践性的知识,也就是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毕竟在当今社会,我们理论性的人
在分析了我国航运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航运企业经营决策、航运投资、船舶更新等亟等解决的问题。结合航运企业管理的一般特点,通过对航运企业生产、技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内河航运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政策,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及解决办法.
21世纪国际环境变化的特点是: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市场竞争白热化。国际环境变化对贸易的影响是:部门内贸易显著增长、经济集团内部贸易量不断扩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教师开始重视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造成的影响,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对高中的地理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锋与天气》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为例,阐述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建构主义;应用探究  一、 教学目标分析  实行建构主义教学的意义是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构架,进而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