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社会文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提琴因其音色优美、形式高雅且具有一定的技巧难度,因此也被人们称作是“乐器皇后”。小提琴最早出现于,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我国才正式开始小提琴音乐创作,因此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较为短暂。特别是在后期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十年文化大革命等社会环境下,使得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中带有强烈的社会文化色彩。
  【关键词】: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社会文化
  引言:小提琴作为西方常见的高雅乐器,传入我国的历史不过短短数百年,而在此过程中我国战争不断、国情内忧外患,使得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其是音乐创作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劣势。当前基于社会学角度对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研究比较零散,研究程度也较为浅显。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小提起音乐创作的社会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受社会文化影响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特点
  (一)社会现实为题材
  自从小提琴与民国初年传入我国以来,在音乐创作方面始终与我国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我国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作曲家表现出极强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在我国传统“忧国忧民”的士精神影响之下,创作的小提琴音乐作品也主要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比如说《行路难》等反映黑暗的旧社会、对国难爆发的痛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作的《推小车》等等。可见,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时期,均有与之相对应的小提琴音乐作品诞生[1]。
  (二)政治色彩较浓厚
  在我国解放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小提琴音乐创作具有极为浓厚的政治色彩,甚至很多小提琴音樂作品就是用来服务于现实政治。譬如说《南泥湾》、《情深意长》等其创作目的是用于将革命传统进行大力颂扬,帮助人们铭记劳苦历史。在宣传解放台湾时期也创作了相当一部分小提琴作品如《我爱祖国的台湾》等;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特点被无限放大,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以歌颂毛主席、赞美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这当时的社会文化下,所有文艺必须服务于政治。
  (三)面向全体中国人
  早在数千年前孟子提出“民本思想”以来,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主体,人民群众也是小提琴音乐创作的重点对象,民众化的音乐成为小提琴音乐创作的显著特征之一。例如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涌现了大量表现工农兵形象及生产劳作的小提琴作品,例如根据传统戏剧音乐改编而成的《快乐的女战士》等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已经提出音乐民众化的概念,并且伴随左翼文艺理论的发展,小提琴音乐创作不仅越来越大众化,而且逐渐呈现出无产阶级属性,工农兵成为当时包括小提琴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的创作主体[2]。
  (四)民族特色较鲜明
  我国是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大国,各民族之间都有极具本民族特色的音乐,而这也为小提琴音乐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创作灵感,因此在小提琴音乐创作当中民族特色越来越鲜明。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范围几乎涉及所有民族,譬如说蒙族风格的《牧歌》、侗族风格的《侗乡情》、苗族风格的《苗歌》等等。除此之外,小提琴在音乐创作当中借鉴了大量我国传统器乐的演奏技法,例如打音、滑音等等,尽量使用小提琴模仿传统器乐的音色,比方说在《忆念曲》当中有一段音调使用与模仿秦腔;传统文学作品也成为小提琴音乐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譬如说力求还原中国传统古典意蕴的《秋怀》,致力于塑造典型音乐形象的《梁祝》等等。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在展现民族特色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全盘西化到全盘否定,再到直接融入民歌戏曲逐渐演变为当前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借鉴西方音乐表现手法和技巧的模式。
  二、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社会文化
  (一)社会环境
  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基本上是以社会环境变换作为创作背景,并且其提供重要的发展土壤。例如民国时期上海、广州作为我国近代文明的发祥地,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因此小提琴被引入中国并且其创作风格也偏向西化,在此社会文化环境下出现了大量以音乐会为主要形式的小提琴音乐。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提出“双百方针”小提琴音乐创作也迎来一片生机,虽然中途因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形势耽搁了发展,但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仍然获得了巨大成就。
  (二)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对小提琴音乐创作具有重大的直接影响,甚至能够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在我国抗战时期,小提琴音乐创作作品主要用于相应政治形势,鼓励民众积极投身于抗战活动当中,例如马思聪创作的《战士们,冲锋啊》、《中国的战士》等等。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大量表现农村劳动和生活体验的作品应运而生例如《挑土乐》等;尤其是在“文革”环境下,小提起音乐创作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3]。
  (三)文化环境
  在“五四”文化思潮的影响之下,我国诞生了史上第一首小提琴音乐创作作品,之后在一批“海归”音乐作家的影响之下,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风格越来越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所有文艺必须服务于政治,因此小提琴音乐创作也从向西方靠拢逐渐转变为融入大量中国民族特色,并且将其不断革命化,此时诞生的小提琴音乐创作作品通常具有极其浓厚的革命色彩和政治意味,这也直接导致其创作领域越来越狭隘。
  (四)审美传统
  我国在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中凝结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审美传统,中国悠久的传统音乐文化也直接影响小提琴音乐创作,并逐渐形成如今民族特色鲜明的创作风格。在传统审美文化的影响之下,小提琴音乐在创作体裁上多以奏鸣曲和协奏曲为主,并出现许多标题性内容[4]。例如标明献给地震遇难者的《b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民族传统文化也直接成为最主要的创作题材,小提琴音乐创作在此时多表现祖国秀丽风光、民俗风情,譬如说基于中国民间传统神话故事的《梁祝》等等;在乐器组合上不再完全以小提琴为主,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和西方现代乐器结合的情况越来越多,例如在《窦娥冤》当中除了小提琴之外还使用可排鼓、定音鼓和梆子等诸多其他乐器。
  (五)作家自身
  在不同社会文化下作曲家自身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看法以及其自身审美观也会对小提琴音乐创作产生明显影响,譬如说马思聪,鉴于其经受过长期良好教育因此在创作中涉及题材众多、并带有传统文化的身影。例如在《F大调协奏曲》当中融入一部分粤曲音调,特别是后期马思聪留学法国,因此在其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当中也带有一定法国印象主义色彩,例如《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等等。后期在抗战时期,他也写下了一系列抗战题材的作品,譬如说《祖国》等。
  结论:总而言之,我国的小提琴音乐较为年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与其还具有一定差距。但在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音乐作品不断涌现,以“梁祝”、“赛马”等为代表的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作品在国内外受到广泛赞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中融合社会文化的信心,进而不断推动国内小提琴音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诚,王明辉,谢晶晶,黄艺欧,范进德.  浅析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社会文化[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07:141-213.
  [2]武慧,孟维平. 试论社会文化对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的影响[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6,04:77-82.
  [3]张悦心. 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社会文化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07-108.
  [4]李秀敏,胡天虹. 对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社会文化分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2:10-14.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一系列微事物不断涌现。伴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微课应运而生。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国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教育的深刻变革的基础上开始的。笔者以“微课”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截止到2016年5月30日文献的检索结果为:2011年为1篇,2012年2篇,2013年92篇,2014年688篇,2015年2540篇,2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梦”这一最新的理论成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和目标,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真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然而,随着网络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种种新的考验,但最根本的考验依然是信仰问题。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能否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列主义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情感因素,针对消极的情感因素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过滤假说;动机;自信心;语言焦虑;大学生英语口语  长期以来,语言学习的认知方面一直受到学界研究的重视,而对学习者情感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才逐渐引起众多研究者和教师们的重视。研
期刊
【摘要】:“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教+言传是完美的统一,大学辅导员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其影响力有目共睹,作为其中的一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深感身教言传的必要性。  【关键词】:身教;言传;大学辅导员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荀子曾有这样的言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怏,人有怏,则法度坏”。这句话充分
期刊
【摘要】:思品课教学是进行公民品德常识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效融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有效融入;思品课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先进价值观的时代符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
期刊
【摘要】:自我国经济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互联网的连接之下多元文化激烈碰撞,我国在廉洁建设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可喜成绩的背后,也要看到我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的状况。成长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受到了网络新文化的熏陶,体验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意识形态上呈现多样化的状况,青少年在廉洁教育上较欠缺,面对这样的困境和挑战,寻
期刊
【摘要】: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环境状况对人的思想品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在学界习惯性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大类来展开研究,但从不同的维度来划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现在笔者主要从可控和不可控的角度来阐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可控环境(家庭环境)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博客、播客等自媒体的迅速勃兴,颠覆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格局。它的传播和社会化的媒体平台等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成为影响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媒介。而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教育对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自媒体这一新事物在改变着青少年的信息获取、传播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状态,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
期刊
【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耐心教育、正面教育、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满意度  提高教师教学满意度是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本校学生的生源。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得到的教学认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师个人的尊敬和喜好。从当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
期刊
【摘要】:班会课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阵地,班会课的主题的选择关系到德育工作的成效。本文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案例为基础,探究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班会课的主题的选择应具有阶段性、目的性、生活性,以使班会课的开展更有效。  【关键词】:初中;德育;班会课;选择策略  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班会课是一次进行“群众思想运动”的好机会,是一个思想品德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