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儿童美术教学观浅议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艺术形式中可以分析、可以预判的流行元素,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撷取精华,坚守儿童的立场,凸显美术课程的独立性、整合性、发展性,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全球化;民族底色;儿童立场;课程视野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B-0022-0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地球村”传递各地域、各种族的人类文明成果,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但也对本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这在艺术审美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有时候,一首流行歌曲、一个图案、一种卡通形式能够很快地倾倒半个地球的民众。当《小苹果》刚问世,一些专家就预言这首歌曲能够成为流行歌曲的宠儿,因为它符合流行的“一切要素”。艺术揭开了它的神秘“纱巾”,可以分析,可以预判,这正是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在不少学校,儿童美术在“主学科”的夹缝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很难获得独立的地位。加之成人化、商业化倾向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冲击,一些学生热衷于对卡通绘画的模仿,趋同于对一些成功作品的“借鉴”,用科学的眼光来束缚艺术的想象,用概念化的思维表现生活中的现实,久而久之,年龄越大越不会画画。
  一、民族的底色
  儿童美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在美术作品之中,并且对当今的美术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美术形式。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基因遗传的儿童,更加适应中国式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应该采用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撷取西方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精华,根据中国学生的“体质”,设计合理的教学。
  1.吸收传统美术的训练模式
  不可否认,在清末“癸卯学制”之前,美术教育并没有纳入六艺的范畴之中,美术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经过上千年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程序,如果我们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发掘,能够对当前的儿童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儿童应该自由创作,他们一听到“临摹”二字,就覺得会使学生逐步丧失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以至于有的孩子还不能画好一条线,却敢于进行所谓的大胆“创作”。这样的艺术“天才”很可能如“仲永”一般,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对一些单元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教学线条系列时,遵循“临摹—对临—背临—意临—创作”的步骤,首先强调对艺术作品尽可能精准的临摹,随后采用“看一眼画几笔”的方法进行临摹,然后再用临摹的线条去创作“会动的线条”,表现“精细的描写”。通过这样渐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尊重民族的艺术形式
  剪纸,又称剪花、刻纸、窗花。剪纸艺术来自民间,是流行于民间的乡土艺术,也是我国民间艺术中最常见、最具民族特色的品种之一。它讲究一种空灵之美,作品渗透了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对生命、对内心、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表达与祝愿。剪纸作品艺术形式静中求动,动静相间,平易而质朴,让人赏心悦目,体现出中国典型的视觉艺术的装饰美感。这也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特别需要追求的潜在的东西。
  民间剪纸艺术积淀了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崭新的艺术尝试,是帮助学生获得视觉艺术新发现、新灵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安排了剪纸知识系列课程,如二年级上册第7课《百变团花》,四年级上册第19课《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和第20课《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等等。在《百变团花》中,我们力求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简单纹样设计剪纸,更注重让学生逐渐摆脱团花造型的束缚,以左右对称、独立造型的纹样呈现,并巧妙地将吉祥的寓意融于作品之中,创作造型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剪纸作品。
  3.借鉴民族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美术作品强调“天人合一”,认为艺术形象和个人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以及宇宙的发展规律、本质特征应该是和谐的。这在很多的绘画理论中都得到了验证,例如南朝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标准。清代画家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写道:“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这和当今美术教育的育人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在《分分合合》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把一个图形分割一次,成为两个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组合成新的物体形象。然后分割两次,成为三个图形。以此类推,帮助学生了解图形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初步形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的哲学观。在教学的最后,我出示了七巧板,学生通过玩游戏,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知了中华民族的哲学精髓。
  二、儿童的立场
  丰子恺认为,尚未被尘世所蔽的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儿童对于人生自然,能采取一种“绝缘”的态度,绝缘的眼可以看出事物本身的美,可以发现奇妙的比拟,天真烂漫的儿童具有天生的艺术心和宗教心。
  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坚守儿童立场。儿童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如游戏、参观、展览等等,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故事教学法更加常见。因为故事往往以有趣的问题开端,精心编撰的艺术故事与儿童的现实世界及生活经验密切结合,深入他们的内心。在教学中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展现他们的个性。
  1.在故事中体会绘画技巧
  如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故事。乔治·修拉为了寻求新的画法苦思冥想。有一天,他拿起画笔蘸了颜料,画了一个点,红色和蓝色的颜料相遇,显出了柔和的紫色。他又画起蓝色的点,一个接一个,蓝色的点逐渐出现,在蓝色的点的中间再画上黄色的点,黄色的点逐渐密集起来,画布上出现了春意盎然的草地。无数的点汇聚而成的图画,带给人们细腻的色彩视觉享受,乔治·修拉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技巧。我在《会动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乔治·修拉以点作画的方法,逐步明白“聚微尘而成泰山,聚点也可以成画”的道理,并勇于尝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2.在故事中理解艺术风格
  有个故事叫“是谁成就了拿破仑”,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大卫啊,请把我画成一位栩栩如生的英雄。你没见过我那时的样子,能画出来吗?”“哼,看样子是在考验我。好,就画一幅让人惊叹的肖像画吧。”其实,当时的拿破仑骑着驴子,千辛万苦才翻越过了阿尔卑斯山,而画家表现的却是一个似乎一跃就可以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体现出一种勇敢的气势和力量。大卫将拿破仑进行了夸张的演绎,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常常引入这种方法,指导学生突出画面的主体,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故事中感受文化内涵
  再如“恩格特的剪影”的故事。“我是来自中国的剪纸,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的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瞧,我是剪影,发现没?我与表达喜庆创意的中国民间剪纸有所不同,我的刀法更加细腻且夸张,白底黑图,形象生动。”以单纯求丰富,以对比求和谐,单纯而不失丰富,颇具内在的幽默和含蓄美。通过故事的演绎,学生对恩格特的作品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三、课程的视野
  在后现代课程观的视域下,教师的角色从被动的旁观者、信息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动的组织者和引導者,儿童可以随时质疑教师的观点,通过与儿童的共同反思,促使教师的深入学习。后现代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充满着各种可能性、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各种问题的判断和选择,任何一个答案都有可能影响儿童的成长。
  1.保持课程的独立性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并坚持美术学科的独立性,不能用其他学科的思想或者评价方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
  有些学生常常会觉得自己“画错了”。教师一看,他们并没有画错,而是画“小”了,或者画得“随意”了一些,不太相似了,比如把人物的眼睛画成了棱形等等。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也不妨采用“将错就错”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修正,让学生尝试着去发现笔误中存在的偶然之趣,勇于表现与众不同的美感。如果用某些文化课上的统一答案来判断对错,势必会阻塞一些学生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2.体现课程的整合性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从整体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一种适合学生的多元发展的课程模式,强调学生的心智、情感、心理、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平衡。比如在《美术中的比例》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发现诗歌中节奏的比例、歌曲中音调的比例等等,让学生认识到黄金分割比的无处不在。教师要发现并把握好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点,做到精问、精练、精讲、精评,努力在美术教学中发掘其他学科的教学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整体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凸显课程的发展性
  儿童的美术教学,应该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些专家热衷于学生发展阶段理论的探索,以静态的阶段发展论来解读学生的变化及其规律,比如到了小学高年级就会进入“抑制阶段”等等。这样的阶段理论并不符合儿童艺术认知发展的特点,用这种相对“静态”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去设计课程,必然违背了学生的认知与成长的规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在民族化、儿童化、课程化的道路上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回归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真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对我国大众冰雪运动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众冰雪运动有着悠久绵长的历史,新疆阿勒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地域,自此以后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75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1999-2013的发展阶段及2014申冬奥的黄金阶段。我们接下来所需要做的就是借势申奥东风,助推我国大众冰雪运动步入新时期,发展得更快更好。  【关键词】 大众冰雪运动;发展历程  【中图分
摘 要:本论文浅释了翻译等值的相对性,从语义对等、结构对等、功能对等和无等值词汇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等值;相对性;无等值词汇  中图分类号:H315.9  “等值”在词典中解释为:数量相同或者价值相等,即值的相等。从翻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原文中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包括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与译文相等。故而翻译等值的含义,就是译文所含盖的“值”要等于原文中所
摘要:本文阐述了锰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主要存在形式,如二氧化锰、碳酸锰。并研究了二氧化锰在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主要作用。结果表明,锰是玻璃网络结构的改性体,可起到断网的作用,这种作用会降低熔化温度和粘度,增大表面张力、热膨胀系数、机械强度,但增大的强度比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镍稍弱。  关键词:氧化锰 釉料 微晶玻璃  1 锰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锰(Mn)是第七副族元素之一。锰的核最外电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例2,第108页课堂活动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表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人类主要的肉类来源。猪是仅有的几种存在脊椎数变异的哺乳动物之一,西方商业猪群胸腰椎总数普遍在21~23根,中国地方猪种以19根为主,脊椎数目增加、脊柱
本文以树人少年科学院的创建为例,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围绕创新模式、共建模式、管理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成果模式等而展开。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
影响苹果产出效益的诸多因素中,病虫害的威胁最大,同时也影响到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当前做好苹果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工作,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而展开论述,就苹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动力。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培养激发和引导而产生的。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和激
本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网络聊天对罗平一中所有在校高中生获取青春期性知识的途径进行了调查统计,为我校的高中生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性知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分为“静态”知识结构和“动态”知识结构。在电磁学教学中,只有把教育理论与电磁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达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