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训练方法论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提起作文,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老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1 观察现实生活,加以想象
  作文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是空洞的,无论哪一类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十分抽象,不知如何写。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现在的电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大屏幕彩电,都是人们生活的需要。如果让学生大但想象,设想未来的电视是什么?(低辐射电视)。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而又大胆的想象,这样适合人的需求。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写作的典型范例。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补充或扩写。如,《司马光》一文的插图,司马光看见小朋友掉在井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是通过作者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的,那么司马光为什么不慌呢?如果司马光也去找大人了会发生什么?还可引导学生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
  2 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學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画下几种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坚持长期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但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你用‘刹那间’这一词用得真好,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好!”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总之,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训练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善动脑子,力求科学、有效,为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课前教学策略研究已经成为当代教师研究的新课题。因为课前教学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活动的效果,决定课程的实效性。我根据自己三十多年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結合近年来的教学心得,就提高中学语文课堂课前教学实效性的策略问题,作一点初浅的探讨。  1 熟悉学情,有的放矢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在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沟通教学与现实的联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课 情境教学原理、特点 方法与时机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
期刊
【摘 要】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这就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性     课程改革,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强烈的意识到,有效的课堂是每位老师努力追求的,它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显得活跃,更能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知识。课程专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无时无刻地不在运动变化。我们可以
期刊
【摘 要】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培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目前体育特长生培育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学和教育学视角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示范性高中 体育特长生 培育 人本管理 研究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步由“专业队”模式逐步转换为“院校化”模式,一部分体育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中小学校,因此,培养体育特长
期刊
【摘 要】 “四导一评”是株洲市四中摸索出来的并已被证明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在练习设计中讲究艺术,使模式中的各个环节更具有实效性。这篇文章谈到了如何通过反常规艺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想,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体验运用新的认知结构的成功感搞清知识来龙去脉,弄清非真实条件句的整体知识结构,最后在评价练习中解决个案問题,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教学以其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①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正逐步走进课堂,目前我国语文多媒体教学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这到底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还是在应用时出现了偏差?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多媒体 反思     时下,在教育界,大兴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有图片、有文字
期刊
【摘 要】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景,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
期刊
1 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应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应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由依赖教师到独立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学习主体,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近些年来,我教毕业班的机会比较多,发现越到毕业班的学生课堂上越不爱发言,课堂气氛很沉闷。究其原因是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1 转变教育意识是数学教育的关键  服务意识。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笔者认为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好处多多。  1 快乐拼读,欣然自得  读书贵在有自得。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原先知识获得的途径大都是老师或者是家长的讲述,他们也希望能够依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