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助推国家崛起强大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现代企业 世界一流 大国崛起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从1872年中国第一家参照现代企业制度成立的轮船招商局算起,中国企业怀揣“重企强国”的理想,苦苦求索了近一个半世纪。今天,当我们站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企业伴随共和国走过的峥嵘岁月。新中国从“没有企业、只有工厂”到问鼎全球企业数量最多、入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最多的国家;中国企业从行政机构的附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单位,到独立自主的市场法人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书写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富的发展奇迹,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蝶变,更为实业救国、实业建国、实业立国和重企兴国、重企富国、重企强国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今天,当我们立足伟大新时代去展望国家、民族和世界的未来,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感和重企强国的执念仍然在驱动着中国企业在第一次蝶变的基础上实现从“大”到“强大”、从“强大”到“伟大”、从“伟大”到“世界一流”的第二次发展跨越。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中国崛起强大的战略举措和现实路径,是中国企业必须扛起的历史担当


  “世界一流”四个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中仅出现三次,修饰了两个主体,其一是“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其二就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放在与建设世界一流人民军队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写入执政党的报告,这在世界各国尚属首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说明强国必先强企,强企必须瞄准世界一流、建成世界一流。中国是第一个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国家意志、国家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强大有为政府的国家优势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市场优势,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一批强国重企。
  打造强国重企,实现重企强国,这是中国企业的初心使命和梦想追求,是党中央向全党发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号召,中国企业无不为之心潮澎湃、心驰神往。“重企强国”是中国企业的历史也是未来,是初心也是使命,是付出也是收获,是汗水也是欢颜,是光荣也是责任,是基因也是信仰。对于每一家在时代中奋斗、在奋斗中成长、在成长中强大的中国企业来说,无论产权属性是国有、民营还是合资,无论规模体量大小,都应当认知“重企强国”的内涵,思考“重企强国”的意义,探索“重企强国”的路径,践行“重企强国”的使命。
  中外历史反复证明,国家强则企业强,企业兴则国家兴,重企能够强国,重企必将强国。在英国、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东西方经济强国渐次崛起的历程中,一批大国强企在国家的重视培育和自身的努力奋斗下,成长为各自行业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成就了百年长青的基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昌明、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的蓬勃兴盛、人民福祉的改善提升,更为国家拓展发展空间、延长发展时间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要实现从东方大国到世界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矗立于世界舞台中央,必须通过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依靠强国重企去推动支撑;中国要让全世界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接受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现实,必须用世界一流企业的技术、理念和核心竞争力让所有的偏见心悦诚服;中国要推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必须通过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强国重企构建中国平台、分享中国机遇、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承担中国担当。
  对中国企业而言,打造强国重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实现从“大”到“强大”的内生推动力量,是提升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引导机制,也是在新时代实现转型、升级和蝶变的实践路径。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时代,疆域广袤、人口众多不再是衡量世界大国体量的唯一标准,船坚炮利、百万雄师不再是彰显国家力量的唯一途径。今天,国家的综合实力正在被强大的企业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所定义,国家的影响范围正在通过企业的商业版图得到确认,国家之间的角力博弈正在企业之间的谈判桌上进行。强国重企在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产业革命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打造军工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能源强国、海洋强国、生态强国、金融强国、数字强国的主力军。有了强大的世界一流军队和世界一流企业作支撑,国家安全才有充分保障,国家利益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地位才能更好巩固,中国才能有充分的底气和自信应对任何霸权国家的挑衅。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企业需要抢抓历史性窗口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步伐,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对发展和进步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复兴和强大的憧憬,驱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知重企强国的道理和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意义。强国重企拥有永恒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跨越百年的长青基业,不泯不灭的创新激情。它们不仅创造卓越的产品、服务和价值,更孕育思想、传播文化、传递理念、培养习惯、成就人才。它们是社会昌明、科技兴盛、法制健全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的中流砥柱。

中国企业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整体发展蝶变,书写了世界现代企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是中国崛起强大的历史标志


  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命运轨迹,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推动国家崛起强大的过程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落后到赶超、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推动者、从世界经贸体系的因变量到自变量跨越式的发展奇迹。中国企业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不是我们主观上的感性认识,而是在多个领域和维度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和多次迭代,完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跨越式发展,具有从破茧到成蝶的历史性意义,而且具有许多可识别的要素和显著特征,因而可以称之为中国企业的第一次整体发展蝶变。   中国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量变,从企业数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企业大国。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800余万家,是新中国成立前的214倍,是改革开放前的44倍。
  中国企业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质变,在大型企业的数量、企业规模体量、营收利润等方面,中国已经与世界企业强国美国比肩。2020年,中国有133家企业上榜《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继2019年之后蝉联全球第1名,比美国多8家,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多出77家,即便不计入中国台湾地区的9家企业,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超越美国。自1995年《财富》发布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以来,该榜单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数量如此迅速地增长。
  中国企业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从畸重畸轻到结构合理、从缺门少类到门类齐全、从一家独大到百花齐放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现代化企业生态系统。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并且在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企业生产的220多种工业产品和具备的产能都位居全球第一,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所涉及的17个产业门类中,中国企业也是唯一实现“大满贯”的企业集体。
  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了整体质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国企业赋予了跨越式发展的力量,中国企业以市场为平台、以市场机制为手段,实施企业重组并购,资本运营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快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路径,中国企业不再是行政命令下的机械整合和几代人的漫长线性积累,中国企业以空前的速度和效率做大做强,成就了震撼世界的发展奇迹。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重要角色甚至是“链长”,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国家崛起强大和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力量,中国企业已经从经济全球化的“因变量”跃升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自变量”,在全球大多数产业链和供应链中都发挥着主导和引领作用。
  中国企业的本质内涵、品牌价值和功能定位实现了整体性质变和拓展提升,中国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美国政府和企业也因此将中国企业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者和全面挑战者。
  中国企业的第一次整体发展蝶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走向崛起强大的重要举措、重要力量和伟大成就,来源于中国企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体自立、自强、自醒、自觉和自信,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经济全球化推进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断重构的结果,是以国有企业为支柱、多种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和共同努力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企业从新生到蝶变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是一方不断孕育奇迹的土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政党。中国企业在内忧外患、贫困落后的旧中国萌芽,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重生,在改革开放、追赶世界的春潮里蝶变,在民族复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壮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了从落后到赶超、从模仿到创新、从“只有工厂、没有企业”到全球企业大国的发展奇迹。
  中国企业从诞生起就天然地承担着比西方企业更多的国家使命和民族责任,它们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而成熟,伴随着民族的进步而进步,在曲折中向前、在奋斗中向上、在改革中壮大、在开放中蝶变、在新时代迈向世界一流,成为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更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彰显。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异常复杂的形势和艰巨任务。国民党政府留下来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工厂倒闭,农业减产,物价飞涨,导致一些地方连续出现社会动荡。经济上的困局与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巨大胜利形成强烈对比。当时有人甚至妄言“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八十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顶住了压力,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和国家基础工业,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除了改造和发展已有的民族工商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还坚持自力更生建立起完整的商业和工业体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指导帮助下实施的“156项工程”建设,包括电力、冶金、军工、化工、装备制造等多个工业门类,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厂等都是“156项工程”的成果,“一五”计划期间实施的“156项工程”,对于中国工业化发轫和建立现代企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156项重大工程建设,不仅初步奠定了我国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有企业的基础,也成就了中国国有企业的雏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中国第二汽车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前身也都在此期间孕育产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我国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利益集团的轮番经济封锁、政治打压、军事威胁下,依然能够保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些国有企业功不可没,并且今天仍然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础和经济支柱之一,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共和国长子地位也因此而来。
  国有企业是新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政权巩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要依靠力量。建立在国有企业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有经济一直牢牢保持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并发挥着骨干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通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一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却还没有建立起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面前,原地踏步就等于倒退。邓小平同志敏锐果断地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的大幕从此拉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个体经营陆续放开,分别在中国农村和城镇掀起了快速发展的浪潮。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它们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效整合为强大生产力,一点点融化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成为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的重要补充,中国企业迎来了市场经济的春天,为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为了赶上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发展步伐,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实践了一次壮士断腕般的改革。1998年至2002年,上百万家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制退出公有制序列;通过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的政策性关闭破产,5000多户扭亏无望的困难企业退出市场;通过再就业中心和基本保障线政策,托管、安置了近3000万下岗职工,并建立了国有企业职工流动机制。“下岗”是属于一代国有企业职工刻骨铭心的记忆,下岗职工都为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牺牲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在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他们也是改革开放当之无愧的英雄群体。
  丰收的最大动力,往往来自于对饥饿的强烈感受和深刻记忆,多难可以兴邦,多难也可以兴企。中国企业无一例外都背负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历史记忆和时代情感,这种时代记忆和历史情感来自于中华民族150多年来所经历的艰难与困苦,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民族复兴为使命的伟大实践和艰苦奋斗,这些艰难与困苦、实践与奋斗也是中华民族实现精神凝聚的重要塑造力量,是激活家国情怀的火种。这种在困境中奋起、在逆境中自强、在绝境中重生、在改革中蜕变的精神力量,也构成了所有中国企业精神文化的底色和独特气质。中国企业的民族基因、家国情怀是历经苦难、饱受压迫、渴望富强的中华民族留给中国企业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实业兴国、重企强国的民族寄托,国家经历的苦难屈辱,中国企业都饱尝了其中的辛酸;国家的辉煌时刻,中国企业也都身处其中,分享着无上荣光。我们深知没有强大国家做后盾,企业就没有发展壮大的土壤;有了强大企业的推动,国家才能更加富强。
  正是背负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沉甸甸的民族责任,让中国企业走过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足迹,让中国企业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土地,从中汲取了发展壮大的力量,企业的成长更多了一份为这个国家和民族遮风挡雨的责任,多了一份为中国共产党争气的干劲。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使命感,使中国企业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令西方赞叹的集体蝶变,也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色之路。

中国企业需要以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强国重企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加快完成从“大”到“强大”的二次发展跨越


  在我们为中国企业的第一次发展蝶变而感到自豪骄傲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客观地认识到,中国企业现在还不够强大,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还受制于人。在最新的全球20家市值最高的企业中,中国大陆企业只有3家。中国企业第一次发展蝶变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赢在了企业的发展规模而非发展质量上,中国企业的领先主要来自于国内较低的人力成本、环境成本而非核心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力,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更多来自于快速的规模扩张和大规模的投资拉动而非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技术驱动,中国企业的优势更多来自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而非对全球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没有天生的强大,只有天生的要强。中国企业的世界一流之路,其本质就是从“大”到“强大”的二次发展跨越之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强国重企对所有的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再出发”。中国企业第一次发展蝶变的实现为第二次发展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更高起点平台。今天的中国已经不缺大产业、大企业,但缺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拥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仍然需要突破大而不强、富而不优、多而不精的发展瓶颈,需要以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引领,加快完成新的发展蝶变,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完成从“大”到“强大”的二次发展蝶变。长期止步于“大”是危险的状态,大而不强会暴露出结构性隐患、引发系统性风险,更给觊觎超越的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如果中国企业不能乘势而上完成从“大”到“强大”的蜕变,就将止步于“大”、完结于“大”。同时,从“大”到“强大”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没有能够延续百年的“大”,只有支撑长青基业的“强”。只有跨界向更高处寻求内涵式的增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成从“大”到“强大”、从“强大”到“世界一流”的蜕变,才能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打造长青基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也是推动中国企业加快实现二次发展跨越的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能够较早具备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条件,关键并不仅在于其规模大、底子好、力量强,更在于党赋予国有企业强国重企的重大责任,在于国有企业是党的“六种力量”的身份定位。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有力保障,是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动力所在,是国有企业推动中国企业集体实现二次发展跨越的责任所在。
  中国企业实现二次发展跨越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历史时期推动的中国企业新一轮主动发展变革,是中国企业整体性跨越蜕变、重大转型升级和深度结构调整,具有造福人民、强大国家、普惠全球的深远影响和建设性价值。我们需要以更高的大国站位、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更深远的历史思维、更开放的思想理念和更先进的制度去引领,以重塑未来全球经济秩序的胆识担当,用中国企业的新发展蝶变创造新机遇、推动新发展、引领新范式、实现新跨越,形成支撑国家和平崛起、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的强大合力。

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崛起强大决定了中国企业具有全球影响和世界价值的二次发展跨越的历史必然


  中国是世界天然大国,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就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离开世界去认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也无法离开中国去把握世界的当下和趋势,世界已经是中国的发展舞台,中国也是世界的连接枢纽。   中国企业的第一次整体发展蝶变是经济全球化所促成的结果,中国企业第一次蝶变后已经具备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的能力,形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从“偏安一隅”到融入世界、走向全球,完成了从“走出去”到“走上去”“融进去”的发展跃升。中国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之路和二次发展跨越将是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重构和相互塑造的过程,因而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全球影响和世界价值,将在更大范围、更高维度、更深层次上与世界未来发展相互影响塑造。
  中國企业的第一次发展蝶变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随着中国企业实现二次发展跨越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将再次形成引领世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行业竞争优势,并将基于这种能力和优势形成产业整合力、资源重塑力、跨界赋能力和科技创新力,构建以中国企业为连接枢纽、网络覆盖全球、能够发挥各国比较优势、互利共存、环环相扣、交叉立体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可以在更高的维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发挥“挥鞭效应”。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并实现二次发展跨越的中国企业将真正实现从“大”到“强大”的整体性跨越,一大批各个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必将打破西方企业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壁垒、价格垄断和超额利润,彻底改变长期存在的不公平的国际贸易关系,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加普惠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国企业的第二次整体发展蝶变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分工和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升级、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维护世界一体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预见,在中国企业的二次发展跨越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都将主动绑定在中国这艘大船上,一边分享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价值红利,一边通过推动更加公平、普惠、平等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经济持续和平繁荣稳定发展的责任。
  中国企业的二次发展跨越、中国企业的崛起强大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之路,将使中国企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不可分割,互为生存发展条件,互为制约,并且存在着越来越深刻的互动、互构和互塑关系,使中国企业显著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正是这种紧密的互动关系使中国企业的第二次发展跨越更加具有全球影响,这不仅是中国企业面对世界经济变局主动推动的再一次整体发展蜕变,也是强大起来的中国企业对经济全球化的一次重塑。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任何国家对变革的诉求、对崛起强大的需要都要有强大的企业实力作为支撑。中国企业的二次发展跨越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必将在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中脱颖而出。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全球化的浪潮就在那里,它不请自来地推门而入,裹挟着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企业滚滚向前;不管我们主动不主动,世界一流企业的席位都是零和博弈,先到先得;不管我们接受不接受,世界一流企业都不是世袭罔替,一旦企业停止创新、不再进步,残酷的市场就会毫不留情地收回它曾经馈赠给企业的一切。经济全球化的大幕一旦拉开就不会落下,全球市场的舞台很大,但聚光灯下的位置屈指可数,大国强企轮番登场,世界一流企业的位置从不为谁而虚位以待。
  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需要非凡的勇气,因为国际市场也是国家博弈的战场,这条路上充满艰辛、困难和风险;肩负这个责任前行,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因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接续努力、奋斗拼搏;为了这个目标打拼,需要坚持不懈的开拓创新,因为它没有统一做法和唯一路径,只能在探索中前行,在试错中成熟;为了这个理想而经历风雨,需要睿智和远见,因为前方仍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有时会形单影只、不被理解。
  中国正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已经深深嵌入全球化的紧密链条之中,对于所有的中国企业而言,已经没有偏安一隅、暗自发展强大的可能,必须在与全球企业的合作竞争中做大做强、做成世界一流企业。完成从“大”到“强大”的蜕变,才能真正提升中国企业亟需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产业体系中享有一席之地。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者、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属于中国企业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一个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以及完成二次发展蝶变的中国企业,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国,必将会向世界释放更大红利,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赵博艺 美编/陈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中,历史虚无主义尤其值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
期刊
“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rn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
期刊
言之有理: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我们是怎样历史性地选择了改革开放?rn黄一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
期刊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共产党 百年征程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如果铺展开来,仿佛是一
【关键词】科技事业 建党百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学习党史的目标任务包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明理是增信的前提,是崇德的导向,是力行的动力。中国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立足当代中国,回首建党百年峥嵘岁月,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给人一种情感的穿透力,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理论的真理威
期刊
公务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此,不仅要多举措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还要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公务员遴选过程中,年龄的硬性限制都不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是依照长期干部管理实践形成的“惯例”。这种惯例是否科学,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改进,需要进行全面审视。干部队伍适度年轻化的优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实
【关键词】数字经济 新发展格局 消费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国际局部逆全球化趋势影响下,如何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各界关注重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应对百年变局,统筹“十四五”时期谋篇布局,审时度势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这不仅是党中央面对内外部环境准确研判后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
【关键词】对外战略 国际主义 世界多样性 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肩负着民族复兴和推动人类进步这两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面临着如何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问题。在百年艰难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民族复兴与世界进步的关系,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路线,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形象,使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路越走越宽
连日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德国等西欧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洪灾,据报道截至18日死亡人数至少已经超过180人.有人称这场灾害为“世纪洪灾”,甚至是“西欧史上最严重洪灾”.目前,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