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BAQUS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能力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及有限元程序的推出,结合工程建设的需要,专家学者们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进入了高潮。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稳定承载能力和强度承载能力研究。研究表明,对于长细比较大的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拱肋,在轴心受压工况下,其承载力是由稳定控制的;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失稳破坏。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ABAQUS;局部屈曲;极限承载能力
  0 引言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复合结构,其力学性能在核心混凝土和外包钢管两种不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取得明显的优势[1]。一方面,钢管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远远高于外包钢管和核心混凝土承载力之和;另一方面,通过钢管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钢管混凝土结构不仅承载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其延性和塑性性能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实现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全过程的承载能力分析。整个研究分析过程分为独立的两部分:①通过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出用于评估稳定极限荷载的屈曲临界荷载,再通过设置初始缺陷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出钢管混凝土柱的稳定极限荷载以及整个屈曲过程的荷载位移曲线;②通过设置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进行钢管混凝土柱的静力应力场分析,得到其材料强度极限荷载及整个轴心受压过程荷载位移曲线。
  1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中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核心混凝土,采用壳单元模拟钢管;其中钢管外径D=1m,钢管混凝土柱长l=12.5m。混凝土材料为C50,钢管为Q235钢材;钢管混凝土柱边界为一端自由,一端约束X、Y、Z三个方向的位移,并限制沿三个方向的转动。
  2 钢管混凝土柱稳定承载能力分析
  2.1 特征值屈曲分析
  荷载采用1N的集中力进行加载,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线性摄动分析,提取一阶模态特征值如下图所示。
  由图2可得到此钢管混凝土柱在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下的前屈曲临界荷载Fcr=54163kN。
  2.2 非线性屈曲分析
  取特征值屈曲分析中一阶模态的百分之一作为非线性屈曲分析中的初始缺陷施加于后屈曲模型中,混凝土材料采用C50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钢材采用双折线理想本构;荷载采用在自由端施加3mm的轴向位移;并采用riks弧长法进行后屈曲分析。后屈曲分析后处理如下图所示。
  ABAQUS采用Von-Mises屈服准則。通常认为,当等效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应力时,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由图3、图4可知钢管在其底部位置附近产生塑性应变,而混凝土在靠近底部区域已产生塑性应变。
  由图5的荷载位移曲线可知此钢管混凝土柱先后经历了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最终达到临界荷载后,其承载力逐渐下降;该钢管混凝土柱的失稳极限荷载为32683.9kN。
  3 钢管混凝土柱强度承载能力分析
  取特征值屈曲分析的模型,边界条件及接触条件均不改变;混凝土材料采用C50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钢材采用双折线理想弹塑性本构。在自由端施加10mm轴向位移,并采用general static静力分析步,分析计算后的后处理云图如下图所示。
  由图6、图7可以看出钢管混凝土柱在轴向荷载作用下,钢管中间区域有较大部分应力达到屈服应力,进入弹塑性阶段;混凝土中间位置的局部区出现塑性应变,进入塑性阶段。
  由图8的荷载位移曲线可得出此钢管混凝土柱在轴心受压下的强度承载能力为45114.2kN。
  4结语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钢管混凝土柱的相应模型,并依次进行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非线性屈曲稳定分析以及非线性静力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该钢管混凝土柱的实际长细比λsc=4l0/D=100(l0为构件的计算长度,D为钢管的外径)。由于λ0=12.73<λsc=100<λp=150(λ0为临界长细比,λp为界限长细比),该钢管混凝土柱发生弹塑性失稳,也验证了失稳极限荷载值32683.9kN小于强度极限荷载值45114.2kN。
  2.在实际工程中,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拱肋的长细比都很大。在多数情况下,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是由稳定控制的。在本文中,钢管混凝土柱失稳极限荷载只有强度极限荷载的70%左右,说明稳定问题对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其失稳破坏。
  参考文献
  [1]苏晓春.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班长凯(1993-),男,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桥梁设计工作。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9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发展钢结构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发展对策及路线进行了梳理,为当前时期钢结构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意义显著。  关键词:钢结构 发展历程 瓶颈 现实意义  1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高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和建造过程粗放,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总目标的要求下,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钢结构行业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是钢材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当前人们对享受物质和精神成果有了更高要求,对于建筑装饰装修的艺术效果更加期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又有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加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对于提高装修装饰质量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施工质量;建筑装饰装修;管理  俗语说“人活脸、树活皮、墙活一锨泥”, “一锨
期刊
摘要: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值班律师应定位为准辩护人。值班律师的应然功能应该是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者,从程序上和实体上为被追诉人提供法律帮助,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当前,值班律师实然功能异化为了程序合法性“见证人”,其外因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诉讼权利,内因是“案多人少”、收益低廉导致参与案件动力不足。为了完善值班律师制度,应该赋予值班律师会见权、阅卷权,提高值班律师待遇,探索政府采购法律援助服务。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相对于其他工程建设,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内容复杂、流程繁琐的工作内容,质量管理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贯穿到底。土木工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工程材料的选择、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机械的维护、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工艺的选择和应用等,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降低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从根本上确保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
期刊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更加重视。我国作为基建大国,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整体较高,但是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个别问题,这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建筑企业要对这一方面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就此展开探讨,以期对今后的工作能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驱动下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所以人们对居住环境更加重视,更加追求
期刊
摘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为工民建筑带来广阔的市场。随着工民建筑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施工建筑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受施工技术、施工环境、施工材料等的影响作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裂缝的产生,从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给施工及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对此,本文从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出发,探讨了裂缝形成的不同原因,并提出了几点
期刊
摘要: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现代建筑工程行业更加致力于绿色建筑的打造,所以有必要在施工管理中融入绿色施工管理理念,采用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切实提升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应用成效,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建筑施工管理;  1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对于增进节能环保和降低排放,以及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和土地矛盾都有很好的效果。绿色建筑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施工项目才发展
期刊
摘要:绿化种植施工的质量控制是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提升园林景观整体建设的效果,还可有效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绿化种植施工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针对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种植;质量控制;施工  园林景观建设事业的开展,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民众提供观赏、休憩的良好空间
期刊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掘进设备、施工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制约了煤矿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我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采矿风险,确保采矿人员的安全,应选择合适的掘进线路,制定合理的掘进工序,配备高效的掘进设备,以有效地应对各种因素对采煤巷道掘进的影响,提高煤矿巷道的掘进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煤矿开采作业的质量和采矿效益,然后研究如何处理这些因素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的渗漏问题,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运营质量,严重时还能引发安全事故,属于一项不可忽视的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渗措施咸少渗漏情况的发生,提高建筑工程的房屋质量,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  关键词:施工,防渗,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物渗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长时间的渗漏现象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损坏以及美观上的破坏。虽然这种渗漏的危害较为严重,但是在当前的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