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霍小玉李娃形象比较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217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蒋防的《霍小玉传》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酷迫害,对妓女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厚的同情,不但情节曲折,描摹细腻,而且熔委婉缠绵同凄戾悲壮于一篇之中,读之,令人堕泪。《李娃传》取材于《一枝花》。它们均系唐传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拟以唐传奇中的霍小玉、李娃为例,在对这两个形象的具体分析中指出作者塑造了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并赋予她们不同的命运,进而联系唐代社会及作家作品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唐传奇;性格;命运;思想意义
  
  一、引言
  
  唐传奇中出现了许多描写世人爱情题材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描写年轻士子和妓女之间爱情的小说,如《霍小玉传》、《李娃传》。
  《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原是唐宗室霍王侍婢所生的幼女,因她出自「贱庶」,霍王死后,就同母亲一起被赶出王府,易姓为郑氏,落魄为妓。李生为霍小玉的美色所倾倒,狂热地追求她;霍小玉也为李生的诗才所吸引,把爱情献给了他。她们母女并没有贪图李生的钱财,只希望终身有所寄托。李生也表示要与小玉白头偕老。但李生一离开霍小玉就变了心,与世家大族之女卢氏订婚。小玉却痴情不变,为寻访李生消息,卖了首饰,怀忧抱恨,怨愤而死。小玉临死前,黄衫客劫持生到小玉家里,小玉斥责李生辜负盟约,表示要作厉鬼复仇。果然,李生与卢氏婚后,得妒痴之病,闹得家无宁日。后来再娶三次,都因李生妒忌多疑,而得不到家庭的幸福。
  《李娃传》讲的是常州刺史的公子,去京赴试,爱上名妓李娃,把钱财挥霍殆尽。李娃在鸨母的逼迫下,设诡计甩掉公子,弄得公子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被李娃看见,心里很难受,把公子扶进家里,进而便向鸨母提出赎身,自己与公子租屋同居,将养公子的身体,千方百计使公子成就功名。当公子要去赴任的前夕,李娃却主动要求另娶士族之女,自己情愿以残年奉养鸨母;在公子恳切哀求下,李娃答应相送到剑门。途中巧遇李娃之父,得知事情的经过,很感激李娃,力主明媒正娶李娃为儿媳,后来李娃被册封为汧国夫人。
  了解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知道霍小玉和李娃同是妓女,有许多共同之处:美丽、聪慧、与士子相爱、感情执着……但有着不同的个性,一个美丽温柔、纯真痴情;一个谙于世故、成熟精明、看透人间冷暖。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含恨而死;一个作了汧国夫人。可见,性格在两位女子命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表现了作者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以霍小玉和李娃个性命运的不同为例来说明两部作品的思想意义。
  
  二、美丽温柔、纯真痴情的霍小玉
  
  作品首先描写了霍小玉美丽温柔、纯真可爱的一面。霍小玉初见李生时,年方十六岁,保持着一颗少女的天真无邪之心。初次见李生回答母亲的话时,“低鬟微笑”,悄声细语,李生请她唱歌,“初不肯,母固强之”,才肯歌唱,一副腼腆羞涩的样子,与《李娃传》中久惯宾客,行动老练的李娃有很大不同,显然是初次接触宾客的情景。小玉和李生的交往,并不是为贪求他的财货,也不是想从他那里得到荣华富贵,而倾慕他的才华。这些表现都说明,她纯真的性格还没有被污染,高尚的情操驱使着她同李生相识、相知、相恋。
  霍小玉的性格中既有因身世遭遇而带来的早熟,又有因涉世未深而带来的幼稚和天真。小玉的经历使她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家族的冷酷无情。因此,即使在李生最迷恋她的时候,霍小玉也总是涕泪盈眶,相信被弃的命运是必然的。她同李生相爱与她决心摆脱娼门的愿望分不开的,因为原来的高贵出身,较高的文化教养,本人优越条件,都使她无法忍受正等待着她的屈辱的生活。小玉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同李生的社会地位悬殊,并且从李生“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的谈话中,看出了李生同她相好,是出于“色爱”,她一旦“色衰”就会被抛弃。李生娶小玉为妻有损门第,而且葬送他本人向上爬的前途。小玉也知道李生怎能牺牲他和家庭的一切而同自己结为夫妻,因此她在极端欢娱的中宵之夜,流着泪向李生诉说了心事“妾本娼家,自非匹”虽然李生信誓旦旦,并没有消除她心中的疑虑,但对她来说,这毕竟是暂时的慰藉。而在李生升官之后,她对今后的生活又做了一番思考,她冷静而清醒地看见了即将发生的一切,对李生的盟约不报幻想。于是她唯一的选择就是提出八年的短愿:希望李生同她共度八年的有限时光,然后任他“妙选高门”,成就婚事。她自己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遁入空门。为了成就李生的前途,自愿做出牺牲。这说明了她性格中幼稚天真的一面。
  霍小玉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痴情。由此她一经爱上李生,就生死以之,至死不渝,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也正是这种性格导致了小玉悲惨的结局。当李生逾期不至时,她虽因为深深地思念而痛苦,但她并不是无可奈何地等待,也不是成天哭哭啼啼,而是为了寻找李生做了各方面的努力。但她坚强刚烈的痴情性格使得她得知李生负心之后,当她再见李生时“含怒凝视”,将深沉的爱化为烈火般的恨,迸射而出,“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人夫,负心若此!……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亡。霍小玉没有懦弱也没有李娃的世故,她不但温柔善良而且坚强刚烈。致使她成为唐传奇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三、谙于世故,精明成熟的李娃
  
  李娃在作品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郑生的命运以及情节的推动全得益于她。李娃最突出的性格就是精明和成熟,也是比小玉更为彻底的“清醒者”。
  作品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当郑生在妓院荡尽钱财,“姥竟渐怠”时,“娃情弥笃”,对郑生感情更深时,参与了鸨母的逐郑之谋。这正是李娃的清醒之处,因为她看到了郑生久居鸣珂曲终非长策,郑生应该应试求官,以求飞黄腾达。这也是一般女子难以做到的,但李娃却精明的看透了人间百态而被迫做出忍痛割爱的举措。
  李娃是精明而世故的,并不代表她无视感情的存在。她性格中还有温柔善良、敢做敢为的一面。移居后的李娃并未忘情郑生。她能从门外“饥冻之甚”的疾呼中,一下子听出郑的声音后,立即“连步而出”。待她见郑生流落为乞丐,“枯瘠疥厉,殆非人状”。一句“岂非某郎乎”的发问,包含无限的自愧自恨。与郑生的这次重逢唤起了潜藏在心中对郑生的感情,使她善良的本性得以复苏。爱情的余烬也因此而复燃,但这并不代表李娃和郑生从此就过上了理想的爱情生活,他俩有太多的问题应该面对。
  李娃的精明和世故表现为她遇事的缜密、周到、练达。如在李娃决定收留郑生时,鸨母“大骇、奔至”,见了郑生,急命当逐,李娃则“敛容却睇”,严肃而从容地向鸨母表示不但不能再逐郑生,而且自己要赎身与郑生“别卜所诣”。她陈述了当初对郑生“舍而逐之”的违背人情、官法、天理的缘由,以折服鸨母,又提出使鸨母眼前受到酬报,事后受到奉养的赎身条件,以慰藉鸨母,迫使鸨母“许之”。如果没有李娃这番应对鸨母的言词,郑生和李娃也很难在一起,顶多成为封建制度牺牲下的可怜人。
  霍小玉同李娃同是封建社会的妓女,处于社会的底层,她们一个谙于世故,看透人间冷暖;一个美丽温柔、纯真痴情,不同的个性造就了不同的命运。世故的李娃就是对封建制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才使得她贵为汧国夫人,而霍小玉与生而来的纯真痴情使她对封建社会的种种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而最终含恨而死,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现实,深刻暴露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
  霍小玉和李娃都是具有反抗精神,勇于追求爱情婚姻幸福的女性形象。但《霍小玉传》的思想意义要远远大于《李娃传》。霍小玉致死的根源,就在于她愿望甚殷的李生把维护士族利益的门阀制度看得高于一切。如此重视门阀制度的社会是不允许像霍小玉那样追求真挚爱情的痴情女子存在的。因此霍小玉的悲剧是主人公个性的悲剧,也是一种命运的悲剧,她把生命的全部意义附丽于明知是悲剧结局的爱情,宁可在人性的升华中毁灭,也不愿沉沦于灵魂的堕落。《李娃传》是以喜剧收尾,表面上看,致霍小玉死命的门阀制度对李娃没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我们分析后可以看出李娃和郑生的结合,是通过她维护了郑生的家族利益进而维护门阀制度而取得的,李娃为了恢复郑生的士族地位,对郑生可谓是费尽心思,无微不至。作者塑造李娃这一形象也希望起到一定的告诫作用。这些原因也使得该小说的思想价值不够高。
  
  四、总结
  
  唐传奇塑造的霍小玉、李娃形象是具有反抗精神,勇于追求爱情婚姻幸福的女性形象,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即使是霍小玉也远不能与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相提并论。究其原因,唐传奇的这两部作品出在中、晚唐,当时国势虽不如开元时期,但封建王权对唐代地主阶级还有向心力,地主阶级特别是庶族地主对封建制度存在不满,因而出现了《霍小玉传》这样具有批判性作品。但他们著述的目的在于惩恶扬善,宣扬某种教化,而不是对现实制度表示怀疑,对封建意识做出叛逆。因此风尘女子李娃被处理成合乎理想的封建女性,低调、干练,如薛宝钗一样会做人。如果注意作者的构成就发现蒋防和白行简的身份明显高于王实甫、曹雪芹等人。这些作家在意识形态上不可能有太大的反叛,但是霍小玉和李娃的进步性、抗争性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这也为像杜丽娘、林黛玉等叛逆人物的出现起了呼唤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传奇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83.2.
  [2]《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浅探.许雅惠.中师语文.80.05.
  [3]从莺莺传到《西厢记》论中国悲喜剧的发展.朱昆槐 中国书目季刊.80.06.
  [4]痴与负--谈唐传奇《李娃传》的爱情.廖玉蕙.联合文学.88.02.
其他文献
摘 要: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  关键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对策    为积极应对国内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构筑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壁垒、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我国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开始为保障农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
期刊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认识,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作为我们当前核心价值观的主导目标。    一、社会主义核心
期刊
摘 要: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公共课教学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城和校园网的迅猛发展,为校际之间资源共享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技术依托,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又为讲台市场化,学时电子化,评卷网络化提供了启示,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教师们应该未雨绸缪。  关键词:研究生公共课教学;大学城与校园网;资源共享;讲台市场化    关于如何提高研究生公共课的教学质量,长期以来,诸多有识之士
期刊
摘 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镜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举措。本文认为从《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要求出发,走以课堂渗透为主,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把环境教育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环境意识,这样才能增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渗透;课外实践活动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是落实我国环境基本国策的措施之一,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
期刊
摘 要: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本文作者对激励机制理论作了深入阅读,对三大跨国企业进行了激励措施的调查,并分析总结了有效的激励措施,供中国企业之用。  关键词:激励机制;激励措施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兴司’的理念,善于挖掘人才,合理培养人才,有效留住人才。但是怎样才能让优秀人才对企业忠心耿耿,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呢?  全球跨国企业都在
期刊
2008年,《中共中央转发的通知》(中发[2008]19号)将人民监督员制度放在“完善民众参与监督司法的法律制度”部分,并明确要求:“认真总结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经验,研究并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明确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管理、监督范围和程序,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管理、监督范围和程序,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作用”。2009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指
期刊
摘 要:研究了半群中模糊子集的上、下近似的性质,并由此讨论了半群的粗糙模糊理想的性质。  关键词:半群,同余关系,粗糙模糊理想。    1、预备知识  设 为一个半群, 为 上的一个同余关系,即 是满足如下条件的 上的一个等价关系:   .我们以 记为所在的同余类.则同余关系 决定 的一个近似空间 .  设 为的任意一个子集,称子集   及  分别为的上近似与下近似.半群 上的一个同余关系称为完备
期刊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的重要支柱。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激励机制;组织创新;组织化     深化农业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越来越重
期刊
事执行是对民事生效裁判的实际兑现,是体现法律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民事诉讼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属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职能范围。然而,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5)5号文规定对民事执行裁定的抗诉不予受理,限制了民行检察监督范围。针对当前民事执行现状,对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的必要性、法理依据、监督方式等进行探讨。    一、民事执行违法的主要表现    当前民事执行中的违法现象严重,已经成为“执行难”的
期刊
加强检察机关执法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各基层检察院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检察机关执法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形象如何,而且关系到检察机关在服务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社会中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应当说,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检察机关对执法能力建设一直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近几年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各级检察机关进一步统一了执法思想,规范了执法行为,执法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