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行山安妥岭早白垩世碱性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来源 :地质调查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n8810060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岩墙状产出的安妥岭玄武岩形成于早白垩世(K-Ar表观年龄为122.31±1.34 Ma),其内发现橄榄岩包体、碳酸盐矿物集合体以及歪长石、刚玉、金云母巨晶。安妥岭玄武岩中可见橄榄石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蛇纹石化以及单斜辉石的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安妥岭玄武岩样品的SiO2含量介于46.50%~50.20%,Zr/TiO2-Nb/Y图解投点均落于碱性玄武岩区,微量元素蛛网图解中显示出明显的Nb、Ta和Ti的负异常,具有右倾平滑的稀土配分模式,(La/Yb)PM=33.4~40.1。两件安妥岭玄武岩样品的87Sr/86Sr比值分别为0.711300和0.706233,相应的143Nd/144Nd比值和εNd(122 Ma)分别为0.511848及0.511897和-13.73及-12.76。部分熔融源区组成和部分熔融作用控制着安妥岭玄武岩的成分变异,安妥岭玄武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作用。运用地幔熔融柱模型,反演获得了安妥岭熔融柱就位于82.5~75.3 km深度范围内,即122.31 Ma时安妥岭岩石圈的厚度为75.3km,并认为安妥岭玄武岩是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结合邻区南大岭和南口熔融柱深度位置,认为安妥岭-南大岭-南口岩石圈厚度经历小规模减薄(J2)-增厚(J2-K1)-拆沉(K1)-稳定(K1-今)的演化过程,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为安妥岭斑岩钼矿形成的深部控制因素。
其他文献
敦煌变文人称代词初探吴福祥本文以《敦煌变文集》(以下简作《变文》)为对象,考察敦煌变文人称代词的用法与功能,并结合唐五代其他文献,探讨这一时期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以期为近
面对广播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从传播学和媒介管理的角度,结合实际,阐述了如何拓展市场,发展多元经济,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企业单位的会计系统也逐渐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在整个网络环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主要是说在文学的继承中内容的变化是很少的,使文学获得实质性发展的是形式的不断更新,他主要从文学本质论的角度突出了形式创新的重要性。这一理论
目的了解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送检的中段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
目的对眼部给药系统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方法查阅文献,总结近年来眼部给药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影响眼部给药好坏的因素及提高眼用制剂作用效率的方法。结果眼部给药存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