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辉:首席工程师的风采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wa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旭辉,现任湖南华菱涟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汽车用钢研究所首席工程师、公司二级研究员。从2006年开始,刘旭辉主要负责热轧与冷轧薄规格新产品、热轧差异化产品、热冷轧汽车用钢等产品开发研究项目。他所主持的双高产品项目,新增经济效益共计3.5亿元以上,为公司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创造了国内冷轧同类型轧机批量生产极薄规格产品产量最多、质量最优;国内半无头轧制技术研究应用第一的记录,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热轧汽车用钢产品初步取得成效。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先后获娄底市“五一标兵”、“涟钢劳动模范”、“涟钢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钢铁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刘旭辉面对困难,毫无退缩,攻艰克难,化解难题。他经常对身边的科技研发人员说,我们应视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这既是做为一名科研人员必备的态度,也是一名科研人员应有的理性和激昂的自信。他始终坚持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重点,着力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为核心,积极带领项目组成员开展了热轧与冷轧薄规格轧制技术、低成本钢种开发、板形控制技术,以及热轧半无头轧制技术、辊缝润滑技术、热轧超快速冷却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产品研发实践中。
  刘旭辉在工作中主动寻求创新,不断解决了产品开发与科研过程中生产线上的实际问题。多年以来,由于一炼轧厂应用半无头轧制技术生产卷的炉号不能自动匹配,造成了许多的工作不便,针对这种情况,该同志结合历年来对薄规格轧制技术的研究经验,经过多次与一炼轧厂、信息自动化中心等单位沟通协调,最终确定与开发半无头轧制时炉号匹配的工艺流程和系统程序,经过模拟计算、现场调试和试生产等多次反复试验,终于达到了预期目的,解决了人工协调修改半无头轧制卷的炉号匹配问题,有效减少人工劳动,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同时还促使了半无头轧制的正常使用。在该同志的组织下,成功进行了超薄规格半无头轧制。为确保半无头轧制能标准化操作,他还与一炼轧厂技术管理人员一起制定了半无头轧制管理制度,从2008年9月份开始实现应用半无头轧制批量化生产,共轧制了1.48万多吨,标志着这种高技术含量轧制工艺技术终于可作为一种正常的生产工艺执行。
  随着“十一五”技改项目的开工,刘旭辉在做好项目研发的同时,还时刻关心着“十一五”技改项目的进程。他针对“十一五”技改项目,研究了超快速冷却技术,在消化轧后冷却系统详细设计时,发现超快冷的水量、水压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常规热轧超快冷装置水量设置不合理和冷却速度问题的方法。对轧钢项目部提出了增加水的压力,可调水量阀,快速冷却速率可调的方案。同时与东大、电气商一起基本确定双相钢三段冷却控制模式。这些工作为公司今后开发高附值产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旭辉所主持的新产品开发课题每年均被列为涟钢A类科研项目,同时他所主持的项目都直接影响到公司本年度以及今后的经济效益,他感到自身的责任重大。作为首席工程师和课题组长的刘旭辉同志在热轧与冷轧双高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研究过程中,充分将自己所学金属压力加工,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两个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应用到产品开发与工艺技术研究的工作中。为确保新产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几乎一大半的工作时间都守在生产现场,以便能第一时间掌握到热轧与冷轧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资料,及时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各类难点疑点。随着研发项目的一个个成功喜讯的到来,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年轻的首席工程师即使在假期,在出差的路途中,身边的手提电脑都从未离过身,每天在正常八小时以后,几乎每晚在休息之余还要搜寻整理资料,由于长期使用鼠标,他的右手腕经常要忍受炎症给带来的疼痛,在实在难以忍受时,他就只能用左手来继续完成工作……
  刘旭辉在开展新产品研究攻关取得非常可喜成绩的同时,仍始终坚持勤奋学习,他十分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始终瞄准轧钢工艺和自动控制的前沿技术,积极学习、调研和开展科研活动。他所主持的各类产品开发项目,在公司每年度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均取得了好成绩,其中由他所主持的“热轧与冷轧薄规格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研究项目”、“CSP工艺含硼钢的研发与生产实践项目攻关”、“半无头轧制技术应用及薄规格产品开发”分别被湖南华菱涟钢有限公司评选为2006年度涟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7年度涟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度涟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好成绩。
其他文献
烹饪之后    “唉!累死我了!”  随着开锁进门,妻子清照的大声慨叹,也随之响起。那满载倦意的叹息声,撞得一屋的家具什物,似乎都疲惫不堪起来。  只不过屋内的两个男人,倒似并没有受到影响。  “妈!妈回来了!”儿子明逸一声欢呼,将笔往正在做的作业本上一搁,从房里蹦了出来,几步跳到门边,一把接过了妈妈肩头上的坤包,就往客厅跑。丈夫郑玄从厨房探出头,一边用手拍了拍胸前的围布,动作生涩中带着几分熟稔,
期刊
地下车库  灯光理解 车子太忙  它们便模仿月色 营造浪漫和温馨  只可惜  这浪漫和温馨为疑心太重的监控所打扰  很多车位上停了车子  它们知道各种车子的不易  就让车子不分高低贵贱地排列着  这些歇息着的车子 面貌模糊  车身落满灰尘 车轮沾满泥土  其中一辆 车门有擦伤  我猜想 它一定是曾经险处逢生  但我不敢想象 它明天又会去哪里  所有的车子
期刊
洞庭湖是大美的。  “气蒸云泽梦,波撼岳阳城”那是一种万千气象。  “洞庭波涌连天雪”则又是另一种壮阔与风韵。  一座湖泊,既有外在的秀美,也有其内在的精、气、神风骨。因而,它甚至远比一个海更为至尊。  洞庭湖是山、水、洲相依相拥的天然的淡水湖。湖光山色,牧童短笛,白帆点点,鸥鸟翱翔,渔歌互答。她曾让世界瞩目,让五湖四海倾慕。  洞庭儿女,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的沃土上,他们勤劳勇敢,以血肉战胜洪
期刊
本期的《脊梁》,以崭新的面孔与读者见面了!  这是一个很有时代张力的面孔,一个充满阳光之激情充满风雨之穿透充满岁月之伟力的新面孔,是一个更具脊梁品质的新面孔!  相信读者能从本期重磅推出的长篇纪实《洞庭作证》里读到这个新面孔里新的内蕴,读到《脊梁》杂志所要面对的新的时空。这部长篇纪实是作家胡启明回首沧桑的“脊梁”之旅,在出版社正式出版之前交给本刊首发,是他对自己笔下所描写所称颂的脊梁群像的景仰,亦
期刊
当代文学失去了创造力,我们在十九世纪以前文学巨匠的映照之下,更加感到它们已经丧失了撼动人心的力量。这绝不是某一个民族的窘况。  出版垃圾造就“大师”  我们今天的阅读面临的危机在哪里?主要是因为提供给我们的读物太多,似乎到处都是可以读的东西:报纸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网络上电视上,都是这些东西。如果把这类东西细细阅读和倾听的话,我们每天的时间不是被填满,而是根本就不够用。那些想节省时间的慎重一点
期刊
还记得电影《上饶集中营》中那位坚强、美丽的年轻女共产党员吗?这位女英雄的原型就是新四军军部机要员施奇……  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30位新四军女兵中,牺牲在集中营的有9人;五年间不断有人越狱,但成功的只有可数的三四人,到1945年集中营中只剩下6人,直到日寇投降、集中营被迫解散后这些人才获释放。  66年后,皖南事变幸存者———86岁的老红军、新四军女机要员毛维青,向本报记者讲述了皖南事变突围上饶集中
期刊
出身贫苦疾志图强     1904年,贺国中出生在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贺久望是个勤劳正直的农民,家境贫寒,仍想方设法送儿子读书。在父亲的影响下,贺国中从小养成了艰苦朴素、虚心好学的优良品德。贺国中9岁时进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品行端庄,能吃苦耐劳,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因家庭困难,只读了四年书就被迫辍学,在田间帮助父亲务农以维持家庭生计。后来,家境有所好转,父亲想方设
期刊
看着彭向东的恍惚,小罗朝彭向东胸脯上掐了一把,问:“大哥,你在想什么?”  缓过神来,彭向东说:“我在想,人家都在新年快乐中,你为什么出来做这事。”  “我喜欢玩。”小罗说。  “你准备到哪过年?”彭向东问。  “宾馆。”  “你一个人在宾馆过年?”  “是啊,有什么奇怪?”  “怎么过呢?”  “还不就是一杯牛奶,一个苹果,或者是一杯牛奶,一支香蕉。吃了睡,睡了吃。”看她说话的神态,对自己的描绘
期刊
梁福康现任涟源市委副调研员、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兼主席。从事工会工作13年来,他坚持“围绕中心搞服务,突出重点抓维护,夯实基层增活力,情系职工办实事,强化自身树形象,各项工作创佳绩”的工作思路,全面履行工会职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卓有成绩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了涟源工会工作的新局面。涟源市总工会先后被评为“涟源市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娄底市工会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娄底市先进
期刊
陈发生是一个有着30多年掘井采矿经历的一线工人。2009年他走上了领奖台,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衡南人。  “自从踏入矿区的那天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青山绿水和亮晶晶的萤石,感到我这一生会与之相伴。”获奖之余,陈发生发出感慨之言。  几十年根扎井下,陈发生用实际行动书写人生,为矿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与社会效益,彰显出即使是采矿工这样平凡的岗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