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兵队长的“带兵经”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loo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带兵,戴兵队长有“真经”。他说:“世界上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带不好兵的带兵人。”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把战士的成长看成最大的幸福,心就是一块石头,也会被焐化。
  记者来到驻守在六盘山脚下的武警宁夏总队固原市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见到中队长戴兵时,这个已13年兵龄的基层带兵人笑着对记者说:“也许是名字的缘分,让我一年到头无时无刻不在与兵打交道,也与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扮好“黑脸”和“红脸”
  在中队,戴队长常常扮演着“两种角色”,那就是“唱黑脸”和“唱红脸”。他常对战士们说:“工作中我是你队长,生活中我是你大哥。”
  工作中,他时时处处坚持原则、赏罚分明,对每名战士都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发现几名班长躲在俱乐部打扑克赌饮料,当即提出批评。有几名干部骨干跑来求情,他丝毫没有“手软”,不但召开军人大会让参与者作出检查,还对组织者给予了警告处分,从此,这样的事在中队再没发生过。
  生活中,他总是把战士当兄弟看,用爱心换取真情。新战士小粟下队不久就产生了不想当兵的念头,别人帮他叠被子、洗衣服,他非但不领情还说别人假惺惺,还经常顶撞班长、不服从管理。于是,戴队长唱起“红脸”,一有时间就和他谈心聊天,小粟生病了,他又是下厨房熬姜汤、做面条,又是整夜守在床边照顾,让小粟感激涕零。后来,小粟不仅当上了副班长,还结合自身经历帮助中队转化了好几位“个别人”。
  戴队长有“三件法宝”
  在支队,“戴兵队长会带兵”可谓人人皆知,因为大家都知道,戴队长有“三件法宝”,第一件就是用共同目标来凝聚兵心。
  二中队是连续12年的标兵中队,从新兵下队起,戴队长就一定要让“标兵中队”这四个字深入兵心。
  他常对大家说:“谁要是在手中丢了标兵大旗,那就是历史的罪人!”现在,中队每名官兵都有“争创标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他们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句话写在文化墙上,当座右铭来看待,作为第二个法宝。
  每次迎接考核检查前,大家都加班加点,甚至没日没夜干工作,没一个人有怨言。那一年年终考核,老兵刘巧亮一个人背着4只枪跑完5公里越野,新兵袁木跑掉了鞋,还高喊着“为了标兵中队,冲啊”,光着脚跑完全程,脚底被石块扎得血肉模糊,等拿到团体第一的成绩时,许多战士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优良传统也是中队的“传家宝”。二中队有着66年的光荣历史,红色文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都是中队的优良传统,戴队长充分运用这些“法宝”建队育人、改进作风,让一些不纯洁的思想在中队彻底没有市场。
  有一次周末搞卫生评比,他发现有个班长跑到其他班“贿选”给本排多投票,当即对这名班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实事求是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作为红色传人,怎么能搞这种不正之风。”
  时间一长,优良传统对战士的影响也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富二代”新兵刘美建刚来中队时很不适应,觉得“在中队当兵就像当农民一样”,但看到大家收回几万斤玉米时的那种喜悦时,他感慨地说:“没当过农民不知道农民的辛苦,是劳动让我忘却了艰苦。”从此,他主动请缨担负30亩大田浇水任务,有一次连夜浇水时掉在灌满水的老鼠洞里,弄得水一身泥一身,却从无怨言。
  “他的成长,我的幸福!”
  在中队,荣誉既是一种光环,也成了一种压力和动力。2008年,支队参谋长王军到中队考核,刚进营区就被声震如雷的喊声吓了一跳。他不知道,战士们狮子吼的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从新兵下队起,每次报数答到都要用尽全力,直到口含两个甘草片用最慢的速度还能爆发出震耳的声音,才算达到“先声夺人”的要求。看到部队精气神这样足,王参谋长突然说:“今天三中队有个新兵仰卧起坐做了1800多个,你们敢不敢和他比一比!”战士们一听,都像小老虎一样嗷嗷叫:“我们绝对能超过他!”王参谋长嘿嘿一笑说:“口说无凭,拉出来遛遛!”最终,韩帅等3名新兵咬着牙做到了2008个,大家高兴地把他们扔向空中。后来,韩帅回忆说:“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二中队的兵是最强的,只有給中队争荣誉的权利,没有抹黑的义务,就是死也要超过他们……”
  在戴队长的带领下,中队官兵个个争先,人人奋进,先后涌现出“神枪手”尚继兵、“器械王子”李增玺、“快腿王”何振坤和“多面手”陈继军等先进人物。提及这些,戴队长总是嘿嘿一笑说:“他成长,我幸福!”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种花,盛产于高海拔地区,耐干旱,不惧土地贫瘠。它是春天的使者,坚贞、美好、吉祥,人们常用它来象征长久的繁荣和幸福。这就是被称为“生命之花”的金达莱。  有这样一支小分队,他们不辞辛苦,送文化下基层、走边关、到边防,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让基层官兵解渴又解馋。他们就是《解放军生活》杂志送文化到基层小分队。  让我们随着笔端,走进“生活”小分队成员背后的生活……  “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盛开的
期刊
提及第二炮兵某旅技术营,大多数官兵的第一反应是偏远,其次便是“寂寞”。“群山连绵,林深沟又长”,就是真实写照。的确,技术营远离机关更远离闹市,独立驻扎南国深山。但是,一走进“山沟”,官兵却纷纷向笔者“秀”起了幸福生活。  林间拔起“鸳鸯楼”  去年年初,网友“山沟里的老兵”在旅政工网剑锋论坛上发表帖子:“家屬来队,一房难求。千里迢迢,几经转车。兴高采烈来,心灰意冷回。”该旅政委柳长国浏览后,当即让
期刊
男兵阳刚洒脱,女兵清柔飒爽。  相对清一色或男兵或女兵的军营方阵,混编连里不仅仅只多了一种性别,彼此之间更增添了一抹色彩、一分开心,在大家或长或短的军旅生涯中,豪迈青春终将是永远的记忆。  近期,笔者走访新疆博尔塔拉军分区唯一的男女混编连——通信一连,青春官兵快乐男女的工作生活中,虽然“糗”事多多却也“乐”事连连,他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特殊“家庭”与众不同的精彩生活。  关于训练——  叫
期刊
第二炮兵某旅组织部队进行野营徒步拉练,整天在通信机房按部就班的女兵们走出三尺机台,全副武装,跟随部队出发,翻高山、越沟壑、钻密林……平日看似柔弱的女兵,这时却夺过男兵手中的红旗当起“领头雁”。途中小憩时,“空姐”周培(左)、“机灵鬼”陈胜群(中)、“女汉子”龙鑫鑫(右)、“才女”牛梦乡(后)聚在一起,拍照留念。面对笔者镜头,她们露出开心的笑容,为军旅生涯定格下一张靓丽的青春影像。  八一期间,第二
期刊
茫茫草原铁流滚滚,虚拟空间排兵布阵。在近期我军组织的“跨越—2014·朱日和”、“砺刃—2014·石家庄”系列演习中,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事运筹研究中心研制的信息系统得到广泛运用,为参演部队搭建了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平台。  开启破冰之旅  20世纪70年代,美军用新研制的15枚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曾出动700余架飞机、投弹1.2万吨均未击中的越南清华大桥。  一次看似平常的作战行动,却如一石击水,
期刊
【这样的我】  怀揣着英雄情结来到部队,我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通信兵。作为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我深感责任重大,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苦练业务技能,希望用我的汗水澆开献身使命的绚丽之花。  【魅力评语】  “讷于言而敏于行”,柔弱的外表终不能掩盖你坚强的内心。千里传令,无线电波携着你的青春与梦想洒满神州大地。在军营这个大舞台,相信你能飞得更高、更远。  【战友团】  沈阳军区65042部队全体官兵
期刊
高原之旅  总觉得我自己和西藏有着剪不断的缘分,从疯狂地爱上仓央加措的诗歌开始,格桑花、酥油茶、哈达这些美丽的镜像都一一被我收入无限的憧憬中去。  我是忽然之间,有了去西藏旅游的决定。在西藏,我见到了昔日军校生活里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可以说此次西藏之行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对西藏我有了感性的认知,对高原的艰辛有了亲身的体验。  连我自己也很难说清楚,那片土地上究竟是什么在吸引着我。当飞机临近那片雪域
期刊
军营是雄性、搏杀、残忍、传奇的神秘世界,而红一连是这支精锐队伍中的精锐。说起那年新兵训练第一天的场景,至今仍然让团长王长义难以忘怀。一位班长带领老兵表演队列、刺杀、格斗,飒爽的英姿、敏捷的身手、震耳的吼声、整齐的队形,把还是新兵的王长义惊得目瞪口呆,也让他暗下决心,把掌握过硬的军事技能当作实现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再到制胜尖刀转变的“堡垒”来攻。  站在聚光灯下,王长义目光穿越历史。此时已是沈阳军
期刊
看过他作品的人都说,林永健会演戏。好演员总能超越各行各业、时间空间,甚至性别和年龄的局限,赋予角色以生命。林永健就是如此:好人坏人,男人女人,农民和白领,“呆萌”与“公知”,经他演起来,就像穿衣吃饭一般行云流水。  演员最怕的就是被定格。如此丰富的角色定位,是每一位演员都向往的,却是至难的境界。对于成功的密码,林永健的“解密”简单又直接——生活能让你积累。  舞台之梦  林永健出生在山东青岛,那是
期刊
【这样的我】  怀揣绿色梦想,脚踏父亲的足迹,来到火热军营,我身上有川妹子的自信开朗,也有军中玫瑰的飒爽和铿锵。作为一名基层带兵人,我用饱满的热情服务官兵,让青春在强军路上闪耀光芒。  【魅力评语】  作为“滚雷英雄”的后代,正值花样年华的你,是营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优秀“四会”政治教员、专业技术能手、战友们的“知心姐姐”,文艺骨干、播音員、解说员……你在舞台上演绎绚丽动人的乐章,在话筒前传递清脆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