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封建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鄙视体力劳动的现象,导致新一代人劳动观念淡薄,影响了小学教育。现在,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抓好劳动教育。笔者认为,抓好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培养其劳动习惯和树立劳动观念:一是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二是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三是在劳动中去培养人的素质。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打下爱劳动的基础,培养会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观念,锻炼毅力显得极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抓好了,就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劳动教育 素质教育 劳动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我国全面走向小康时期,一些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代办,缺乏自理能力,导致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使这些独生子女只会读书,不会劳动,这样就会影响一些人将来的素质问题。于是,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抓好劳动教育相当重要。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从小培养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才能加勤劳才等于力量,所以,小学阶段应该把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素质的基础。
  
  一、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
  
  追求是人的个性。然而,个性中的追求并非积极,追求只能在某种欲望中产生。当形成一种没有压抑的喜悦感时,才能激励人去追求,去实践。
  劳动确能激发人的喜悦感,培养人的个性。因为,人从劳动中得到启迪,有模仿性劳动到创造性劳动,使追求更进一层。没有追求,何谈创造发明。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能使学生产生取得劳动成果的喜悦感。喜悦的劳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从而摆脱了青少年个性所表现的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束缚力。学生自我的约制力一旦形成,才能变空虚为追求,变盲目为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一天中从事的读写、记忆、课外活动、业余制作、实验操作、清洁打扫、体育锻炼……使自己感到同学们时时刻刻注视着自己的劳动,这敏感的个性道德评价,似乎通过别人的目光看清自己,从而形成了有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做到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肯定后,才能激发他们的愿望,从而去追求尚未实现的美好理想。
  
  二、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
  
  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机器生产代替人力劳动,体力劳动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淡化了,现在许多地区的大片田地荒芜就是例证。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使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哪舍得让孩子干活,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可能懂得要承担家务的责任,不能明白盆中之餐来之不易,更不明白劳动有何价值。日本的教育,规定小学生每周干家务的时间,这不但使儿童明确了劳动的义务,又培养了儿童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我们的国家有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可有些学校人手不足,没有按要求开设劳技课,又不能安排学生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国家要求每门学科开设实践活动课,一些学校往往没有落实好,还是把实践活动课上成落实知识课。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加那些五花八门的劳动,试问怎能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兴趣?学生怎么会在劳动中去思考、创造,也就体会不到在劳动中所取得的快乐,在劳动中体会不到人生的价值。
  劳动不但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也能帮助人提高对美的欣赏力。比如,让学生去学种菜:这要经过挖地、做菜畦、播种、施肥、治虫、锄草等工序。做菜畦简单吗?不!对于没有劳动过的学生不那么容易。做成的菜畦,有的会是弯曲不平整的“S”型,有的是两棱修直的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但当他们完工,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心里一定会产生一种美的享受,收获的是快乐与满足,以及对劳动价值的品味。
  只有让青少年亲自参加劳动,尝尝汗湿、腰酸、手疼的滋味,才能觉得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的分量,才能理解农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或者农副产品,工人为社会提供日用品,输送水电是为了什么,才会真正明白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劳累,是为了人们的幸福,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更能激发对那些好逸懒做、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人的厌恶感,做到加倍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三、在劳动中培养人的素质
  
  所谓素质可视为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四个维度。对人的素质培养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劳动去培养人的素质更不可忽视。就拿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来说吧,部分学生损坏公物肆无忌惮,随地扔果壳、纸屑,对吐痰习以为常,打骂同学,欺侮弱小,反自以为光彩,明里吸烟,暗里赌博,粗话脏话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语,诸如此类,均表现出了学生道德、思想、政治和知识修养的低下,情感意志的脆弱和性格的变态。
  分析其原因,在于学校的教育忽视了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于进行热情的高尚活动和劳动之中去,没有使学生找到那热情而高尚的活动和劳动空间。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种种道德紊乱状态。
  应创造一个怎样的环境,让学生去陶冶情操呢?笔者认为,学校需争取一个以劳动教育为基础,不同形式的能吸引学生的基地。诸如,养殖、栽培、养花、编织、雕刻、书法、美术、编写、宣传、体育等。把学生从“为生存而斗争”引到趣味性、知识性、技巧性、实用性的高尚而又文明的环境中去。
  劳动给人以聪明才智,劳动陶冶人的情操,劳动锻炼人的意志,劳动创造财富,要让小学生在劳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接受。当学生在一次次劳动中大显身手时,那就是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这样,学生不至于在“为生存而斗争”的环境里“拼搏”,不至于成为性格偏激、铁石心肠的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力量未能用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他的精力未能通过人的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这正是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可见,创造一个高尚活动的环境加强劳动教育,是多么重要。
  总之,人的素质要在劳动中培养,劳动对树立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特别重要。劳动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习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桂生等.教育理论的性质与研究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少华.农村教育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吉林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我区的档案工作在地委、行署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随着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而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自1989年深入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推行“档案目标制”以来,全区
为了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尝试用微机进行这项工作,收到了二定的效果。下面就我们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我馆馆藏档案三万余卷,资料一万余册,经过多年的
关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几点认识李克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强劲势头为世界所瞩目,日益强大的中国已被视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全球化进程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罗燕明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个阶段,已发展成一个具有自身传统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怎样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历史性质,它与作为母体理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什么关系?...
王德三烈士1898年生于云南省祥云县,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云南地下党第一届省委书记,1930年12月31日壮烈牺牲。 王复生烈士,1896年生,王德三烈士之兄,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
我省各地州市历史档案目录中心已陆续开展工作,在填报中遇到一些问题,现就怎样编制和编制中的有关问题作一些解答。 全宗目录卡片属于三次文献,是揭示档案馆系统所藏档案概貌
曾在50年代潜逃境外的一贯道刘炳宏,乘我国改革开放之机,于1992年11月入境利用落后群众中的迷信思想,坑害人民,最近,又以“万福公”在
在一个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日益趋同化所产生的后果威胁的世界上,为多元文化主义辩解可以得到广泛的响应。当然,作为一种与把一切拉平的表层全球化相对立的潮流,强调差异倒
由于自建国以来财税两局几分几合,档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整理,致使兰坪县财政局的档案成了“乱麻窝”,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各项工作服务。在局领导
我省地名普查工作,遵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于1979年动用了巨大的财力,近10万人参与,经过实地考查订证,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的地名普查档案,这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我省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