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与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成本效应抑或激励效应

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企业内部研究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各类产品出口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低工资上涨不仅可能使企业生产成本上涨,还可能通过对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倒逼机制助推企业调整内部各产品出口规模,进而影响出口绩效.本文首先将最低工资上涨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和生产效率提升的倒逼机制纳入Bernard et al.(2011)的企业多产品分析框架,探讨最低工资对多产品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随后,采用匹配的2002—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对两类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最低工资上涨促进了企业连续出口产品出口额的增长,最低工资上涨1%,产品的出口额增长约0.09%;(2)最低工资上涨激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且激励效应对产品出口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成本提高的负向影响;(3)最低工资上涨后,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组合,一方面利用其核心产品低成本的优势,实现"目的国扩展边际"上的增长;另一方面扩展了原市场的产品出口,寻求在非核心产品上的"集约式增长".因此,最低工资上涨不会对企业内产品出口产生抑制作用,该政策仍然是擘画共同富裕美好蓝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政策之一.
其他文献
传染性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特征,基于中国金融实践研究金融风险的事前传染对于健全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具有事前不确定性的网络模型研究中国银行系统的偿付能力风险传染,分析银行系统的崩溃机制,同时评估系统性风险水平变动情况.研究发现:破产不是损失传染的必要条件,银行对交易对手未来违约的预期有时会引发即期损失;银行对交易对手的价值重估具有网络效应,在外部冲击较大时会导致"估值踩踏"与银行系统崩溃;系统性风险主要受银行间关联性影响,2016年以来,随着金融监管加强,中国系统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要求先富带动、帮扶后富,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对中国相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与动态识别,并对贫困变化进行量化分解.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绝对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是相对贫困发生率持续上升.使用贫困指数变化的“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研究中国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近年来绝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主要来自增长成分,2012-2014年、2014-2016年和2016-2018年三个时期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