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让学生“能说会道”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话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班级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的特点,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教法,激发他们说的欲望,使他们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苏教版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小雨点》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观察:雨点分别落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是不是都落在这些地方呢?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雨点可能落在房屋上,在房屋上唱歌;可能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等。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小动物过冬》等,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些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说话的兴趣。
  二、借助教材,进行说话训练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在识字教学中融合说话训练。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例如,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生字时,可以创设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字后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调控能力,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如一年级上册的《秋姑娘的信》,可让学生想象说话,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诗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对精彩的语句我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再如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首先在情感上得到初步感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一位学生做小记者,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去采访一些“蚂蚁”和“蝈蝈”:“夏天,你们各自在干什么?”“小蚂蚁,你们在干活时觉得怎么样?”“蝈蝈,你们在大树下乘凉时感觉怎么样?”“冬天到了,你们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利用“口语交际”、“做做说说”进行说话训练。
  如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得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表达了对我的祝愿。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三、走进生活,巧搭说话“舞台”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
  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主动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国庆节旅游归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天是妇女节,你想对妈妈、对女老师说什么?”“你刚搬进了新楼,请向大家介绍你家周围的环境。”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思想上要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信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多种切入点,为他们创造各种说话机会,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陈小梅,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王院小学)
其他文献
名物训诂是训诂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名物,早期的狭义说法是指草木鸟兽虫鱼等生物的名称,后来又逐步扩大到车马、宫室、冠服、星宿、山川、郡国、职官和人的命名等领域。我国名
对比分析GB/T10561-20054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与ASTME45—2013《测定钢中杂质物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的异同,并提出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标准的修订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每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信息技术正逐步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
在新时代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创新理念应运而生,公共管理在大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变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愈发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影响着整个公共部门的发展,满足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