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希德:心怀祖国的“中国半导体之母”

来源 :学苑创造·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栏目将介绍与党同龄的科学家,分享他们青春求学、科技报国的感人故事。他们用心血和智慧共同创造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希望小读者向这些科学家学习,从小树立高远的志向。
  17岁时,她被诊断为骨关节结核;37岁时,她因肾结石而动手术;39岁时,她被诊断为植物性神经早搏;从45岁开始,她又与乳腺癌大战三个回合……这些磨难并没有吓倒她,她是一个不服输的人。59岁时,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62岁时,她成為新中国高校第一位女校长;67岁时,她又当选为上海市政协主席。这位和中国共产党同岁的科学家,就是复旦大学前校长、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我国表面物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谢希德。
  少年求学,勇攀知识高峰
  1921年,谢希德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市的一户书香人家,父亲谢玉铭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1938年,谢希德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湖南长沙福湘女中,但之后她却因为患骨关节结核病而被迫休学,并辗转于贵阳、惠水等地养病。
  “中国需要科学”,这是谢希德父亲从小教导她的话语,这句话像种子一般埋在她幼小心灵的深处。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求知的渴望,她自学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47年,谢希德被美国史密斯学院录取,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后,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并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运筹学领域的开拓者莫尔斯,专注于高压状态氢的阻光性理论研究。毕业后,谢希德参加了美国固体物理学家斯莱特主持的固体和分子理论研究组,从事微波谐振腔中半导体性质的理论研究。这段科研经历为她之后从事半导体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成归来,建设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正在大洋彼岸求学的谢希德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然而,谢希德回国的想法却因为抗美援朝战争而暂时搁浅。在那个特殊时期,中国理工科留学生难以离开美国,她只好继续留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直到1952年,谢希德才如愿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
  1956年,国家决定发展半导体技术,并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5所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召集到北京大学,开办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培训班由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黄昆担任主任,谢希德担任副主任。谢希德全身心地投入看文献、写讲稿、查阅国外资料的紧张工作之中。1958年秋天,谢希德与黄昆合编的《半导体物理》问世,这是我国半导体领域最早的一本专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成为我国半导体物理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必读的标准教材和基本参考书。
  高校育人,坚守教学一线
  为了使半导体事业在我国早日生根开花,谢希德和她的同事在两年时间内,共培育了300多名半导体人才,他们分赴我国第一批半导体科研单位和生产一线岗位,在实践中迅速成为业务骨干。谢希德为培养我国固体物理专门人才贡献了她的青春和才华。
  1963年至1965年,谢希德和她的助手们开展了对硒化锌、锑化钢的研究,先后在《物理学报》和《复旦大学学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群论在固体物理研究中应用的科学论文。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成为新中国高校第一位女校长。任职期间,谢希德力排众议,率先在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只有文科和理科的“苏联模式”,增设技术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将复旦大学变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晚年的谢希德不顾年迈体弱,频繁地率团出席各种国际会议,成为我国物理学界与国际物理学界的“联络人”。直至去世前,她仍为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提供办学意见。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报》登载的相关内容整编,特此致谢。
其他文献
2012年2月14日,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9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在京荣获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曾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电子束治疗肿瘤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产生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及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多项国际尖端科技设备,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
嘟嘟:  我最近和同学打冷战。我原来和那个女同学没什么交情,但她最近有意无意地给我小鞋穿,然后故意让我听到她嘲笑我的话。我是个外表老实内心又不服输的人,所以我也这样对她。我特别不明白,为什么老实的人没什么好朋友啊?还有,跟同学冷战是不是因为我太老实引发的啊?  马山 郁林  郁林:  你好!其实老实人最容易交到一辈子的知心朋友了。因为老实人对人真心,善恶分明。但老实人有时候也认死理,容易走进死胡同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后定居香港。世界著名数学家,曾获得维布伦奖、菲尔兹奖和克劳福(Crawford)奖等多项荣誉。    好的数学家需要领会自然界所赋予的情趣,因此也须向同道学习他们的经验。然而学习太过,则有依傍之病。顾亭林云:  君诗之病在于有杜,君文之病在于有韩、欧。有此蹊径于胸中,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  今人习数学,往往依傍名士,以为凡海外毕业的留学生,都为佳士,
一号攻擂手:玉林北流市永丰小学 林子钦  一个电闪雷鸣的下午,黑乎乎的天空好像受了委屈,在不停地哭泣。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我心急如焚,因为我和理明约好了一起去公园滑滑板,可是现在怎么办才好呢?好为难啊!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妈妈知道你想去赴约,可是天公不作美,理明应该也不会出门的,而且……”“妈妈,你让我好好想想!”我打断了妈妈的话,在卧室里踱来踱去,思考着:如果理明没有去怎么办?如果我不去,理明
在第五届中国航天日(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在这首诗里,屈原对天地万物发起了一连串“灵魂拷问”,例如“九天之际,安放安属?”“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后,中国人终于“走出”地球,探索古人渴望而不能至的星空。  2020年7月23日下午,天问一号从海南文昌发射场,搭
以前咱们介绍过,“纸桥承重”是很受同学们欢迎的科技运动会竞赛项目。有些小组造的纸桥,站一个人都没问题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咱们先来做个实验。  仅仅把纸折一下,就有如此威力。神奇吗?说穿了也不神奇,这跟纸的特性有关。  纸这种材料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比较抗拉但不抗压。这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右图。  平铺在桥墩上的纸,如果给它施加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力(即压力),只要很小一点力就能使纸面弯折,甚至破损。但
经济不景气让不少“血拼族”变得“理智”,即便是面对折扣很低的商品,于是一个新的概念——CPW(cost、per、weal的简写,译为“每次着装成本”)出现了。  尽管当初买回家花了1200元,可是当朋友听说Tuni脚上这双黑色浅口鞋穿了快4年,还是大呼:“这双小羊皮鞋买得太值了!”浅口鞋从春季开始就可以上脚,能一直穿到秋末,一年下来少说也能穿50次,4年200次,每次花费6块钱。  与之形成鲜明对
摘 要:近年来,智慧课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主题。为了解国内智慧课堂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本研究采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和文献计量法对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2008-2018年的754篇智慧课堂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智慧课堂研究呈上升趋势;师范类大学是研究的主要机构;相关文献的核心作者主要是教育技术领域专家;研究热点包括智慧课堂、未来课堂、智慧教室、智慧教育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是求解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桥梁”,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高考不仅考查对纷繁复杂事件的认识,还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对或然与必然思想的理解,我们要熟练运用相关定义、性质及特殊的分布模型来解决此类问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需要充电的设备越来越多,家里的充电插头也越来越多,有没有一种多功能的通用充电器呢?由英国设计师Benjamin Hubert領导的设计工作室Layer设计了一款无线台灯Rise。这款台灯不仅是可移动的照明台灯,它的顶部还可无线充电,底部也可通过数据线充电。另外,这款台灯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还可以通过 APP设置“日出模式”,让灯慢慢照亮房间,模仿日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