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规则?例外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6672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中国小伙子在美国交了个美国女友,有一次两人步行过马路的时候遇上红灯,小伙子一看四下无车,拉着女友就冲了过去。结果直接导致了女友与他分手,理由是:一个连红灯都敢闯的人,还有什么不敢做?小伙子追悔莫及,于是牢记这个教训,再也不敢造次。回国后新交一中国女友,又是过马路遇上红灯,小伙子习惯性地止步,谁知女友又提出分手,理由是:一个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还能干成什么事?
  从以上故事中可以看出,该小伙子实在是不辨国情、墨守成规,这是我们这种文化下的惯常思维造成的,但最令人关心和担心的是,那个受了双重刺激的小伙子,最终会选择哪一套行为规则呢?
  另据一项关于中美家长“您最希望孩子具有哪种品质”的教育方法的对比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家长选择了“聪明”,美国家长选择的却是“诚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整个社会的评价标准是基本一致的。在中国,我们评价某个人是个“好人”或者“老实人”的时候,言外之意就是说那人“没什么本事”,而“有没有本事”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看谁能够“出奇制胜”,看谁的关系硬,看谁的门路广、能耐大。这样,便使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老实人”也被逼得在排队购物时找熟人,去医院看病时找熟人,发表论文时找熟人,去行政机关办事时找熟人,去法院打官司时更要找熟人。熟人的意思就是要得到比非熟人额外的关照,规则到了熟人这里就要“例外”,要不然找熟人干什么?这就是我们所崇尚的“成功者”的品质,任何规则在它面前无不变得黯然失色。
  走在香港最繁华热闹的尖沙咀大街上,曾見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吃冰淇淋的水滴落到地上,小孩立即掏出面巾纸俯身擦拭干净并包好放入环保桶内;当排队坐地铁、公共巴士时,坐着的人几乎同时给老人孩子让座;当连续穿了几天的白色运动鞋鞋面仍是一尘不染时,我很是惊讶……这里的各种规则井然有序,走进这样的大环境中,也就不忍心去破坏规则,相对收敛约束了自己的行为,难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和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例外”的社会,谁敢说没有希望过自己是“例外”?“例外”成了我们内心真正崇尚的规则,那些写在纸上的规则反倒成了真正的“例外”。那么我们要规则干什么?规则真是“制定出来供人打破”的吗?我们是要一个崇仰规则、遵守规则的“诚信社会”,还是要一个人人抱怨却人人都不愿停止“例外”的“例外社会”?
  点评
  针对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不守规则、“例外”频现的现象,作者有独到的思考和判断,思路清晰。文章先讲述一个故事,让读者对规则陷入两难的情境有所思考;接着又从中美教育方法的调查和香港的城市体验中,发现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存在问题,发现我们缺乏“近朱者赤”的大环境,颇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最后对“例外”的影响进行了思考,一系列的质问直抵人的心灵深处,引人深思。
其他文献
在设施甜瓜种植生产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为甜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运用中要着眼于设施安装、品种优选培育、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充
从青春萌动的那一刻,我便爱上了“挥霍”一词。每当听见这二字,便只觉如一记金石之音,极清脆极洒脱。我总想象自己如一片飞行的树叶,风紧贴耳际呼啸而去。我抛却肉身的沉重,
本文从变电站安装工程的前期准备出发,对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明确指出了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目的是对安
介绍运用扒杆架设桥梁的施工技术,为同类桥梁施工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35年前,华允庆26岁,他的女儿华华只有1岁,两人在镇江金山塔影湖边留下了第一张合影。此后,除了1998年因女儿出国没能拍照外,父女俩每年都会在老地方合影。现在华允庆已年近花
听说过网购族戏谑说"再买就剁手",可听说过为戒网瘾真剁手的吗?2015年2月初,江苏南通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据了解,南通的高三学生王亮(化名)沉迷于网络,经常从学校溜出去偷偷上网。
针对某定位装置的位移输出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菱形微位移压电作动器,该压电作动器包括压电陶瓷、菱形微位移放大机构以及柔性铰链部分。对菱形微位移放大机构的放大系数进行
高考作文要求文体规范,但文体规范并不是不要个性特色、不要文体创新;相反,大家都做“好孩子”“都一样”,往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文体创新,往往会花
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对其进行合理的技术保养,不仅可以降低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提高其工作性能。本文通过研究农业机械技术保养的意义和存
北京人说芥末堆的时候,我总在想,“堆”,应该是“垛”,或者是“墩”,由于儿化韵的缘故,才读成这种样子的。这是北京独有的餐间小菜,也属北京风味小吃的一种。老北京一说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