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临大事不乱阵脚?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he(音和)说“每临大事有静气”,意谓面对事情,越是急事要事越要平心静气地处理,要不慌不乱处变不惊。但对于我们来说,事实往往是“每临大事必动气”,问题的纷繁杂乱程度和我们心烦意乱的程度成正比。如何才能“临大事而静气,临杂事而静心”,方法是什么?
  
  有些时候,“临事动气”的人不见得他平时不冷静不稳重,这与个人性格和此前的经历有关,如果正好碰到自己特别看不惯或者有心结的事情,很难说有人能完全百分之百的平心静气。比如我就特别喜欢为战友、朋友打抱不平,以前经常是人家受委屈的当事人还没反应过来,我就已经给她出头了——当然这并不好,不仅容易失态,还容易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实,人可以从心向外来平衡自己的状态,我练了几年瑜伽,自觉它是一种让人“静气”的好方法,让人清透,看得清自己,心里恬静,自然在“临大事”的时候不会那么慌乱和动气,不失为另外一种寻找心灵净土的方法。
  采访撰文/王舒婧图片提供/孙俪
  
  孙俪
  演员,主演《幸福像花儿一样》、《一米阳光》、《玉观音》等
  
  我之前在日本上学的时候,曾在餐厅打工,像其他敬业的日本人一样,在午餐和晚餐中间漫长的准备时间里,即便所有工作都已做好,大家仍然努力找事情做。那段时间,我最喜欢做的就是用抹布去把桌子一张一张擦过去,而重复那个简单、机械的动作,对我而言就是“放空”——一个静气的过程。
  或许因为文化的原因,日本人天性里有非常整饬和沉静的部分,看看他们的园林和俳句就知道。所以,你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很忙碌,却很少惊慌,即使遇到客户临时改变主意的事情,也不过是大家一起开上很长时间的会而已,每个人都保持尽责和礼貌的态度,从不失态。但是话说回来,在日本那样著名的严苛环境里,如何排解紧张情绪,大事来临如何不慌张呢?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就是多给自己时间去“放空”。
  在日本公司,一个人安静坐着“放空”,没有人会去打扰,因为别人认为他是在思考。反之,如果这个人站起来走动,同事们可以随意找他。这和中国截然相反,在中国,好像稍微安静一点儿,就有同事过来,要么给你安排点儿任务,要么就找你聊天了。所以我把“放空”安排在见客户回来的路上,在高处找个平台或者窗户,往下看。强迫自己数数车辆,或者看看推开旋转门走进走出的人群。倒不是寻找纵观全局的感觉,而是把自己的思维引导到一个简单的直线上,慢慢就可以“放空”,虽然当时什么都感觉不到,可是我知道,我的大脑已经把未来需要的信息装配到“收纳盒”里去了。
  从高处往下看,看到底下的车很多,人们都很忙,世界很安静,心情自然平静下来,这是对未来有准备的平静。
  采访撰文/摄影/王默
  
  高文涛 若叶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地产经纪人
  
  人对事情70%的控制力取决于他的经历。新兵刚上战场的第一仗,看见枪林弹雨肯定是会害怕的,关键是要从经验中总结进步,才能不断增长沉着应战的本事。我自己也经历过一段幼稚期,不过好在心态比较乐观,不在乎犯错误。我的运气也挺好,跟不同的上司总能学到各种应对事务的技巧。
  我经常负责策划一些公司组织的学术会议,内容又多又杂,包括专家讲演、产品推介,甚至手术直播。这就要求我事先必须有个周密的计划,把所有最坏的可能都考虑到,比如手术失败怎么办,讲课的老师临时来不了怎么办。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备选方案,一般情况下我都不会觉得太过意外。
  采访撰文/马新莉摄影/江浩
  
  张伟 波士顿科学公司消化产品组北方大区销售经理
  
  乱阵脚有很多可能,比如重要场合见大人物时也许会心里乱糟糟,或者是手头七七八八的事情太多,而又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时间来
  把这些事情安排好,这些都会让自己觉得懊丧。我前段时间做大学生电影节的红地毯主持,这是一个让人容易忙乱的活儿,因为就算你再怎么进行前期准备,除了熟脸儿以外还是有很多新面孔你没法儿知道他是谁,这有点像《穿Prada的女魔头》里米兰达在那个酒宴上的表现,尽管身边有两个人帮你提醒,但还是难免经常手忙脚乱地问身边人“这个人是谁快告诉我!”而对方却说不出所以然。其实要解决这种状态很好办,我会选择把心里的疑问讲出来,比如说“现在出现在红地毯上的大美人儿是谁呢,让我们请她来介绍一下自己”,而不是硬装着自己很了解的样子,这样心里没底容易出大纰漏。
  另外就是见大人物,其实那种压力大多是别人给你的幻象,我之前见《世贸中心》的导演奥利弗•斯通就是那样,他那群穿黑西服戴墨镜的保镖,以及周围跑来跑去的公关公司的人,一会儿这个人告诉你待会儿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一会儿那个人告诉你采访时只能坐在什么位置——很多时候还没见到本人,这种慌乱的气氛就已经被他周遭的人给调得老高,面对这种情况,我的方法是告诉自己“他也不过是人嘛”的同时,“只关注当下,细致地观察眼前这个人”,因为你越是不敢正视他,就越容易被其他人制造的紧张磁场而左右。就像我见奥利弗•斯通那天,我越仔细看他就越觉得放松,他不过是个平凡的小老头,和蔼可亲,爱开玩笑,还感着冒。
  采访撰文/王舒婧图片提供/瑶淼
  
  瑶淼 CCTV—6《中国电影报道》主持人
其他文献
缪克斯·阿吉(Mukesh Aghi)博士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他已经迎来了又一次逆风之旅。  “如果你注意看飞机起跑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当飞机真正能够离开跑道飞起来,它一定是逆风飞行的。”每当自己的想法在萌芽时期受到别人惯性思维的影响,甚至连自己也感染到了惶惑时,阿吉博士往往很容易就会想到这个飞机起飞时的细节,如同在脑海中一遍遍地过一个他从小喜爱的电影片段。  他曾任JD爱德华公司副总裁、IBM新
期刊
希腊神话里的缪斯给后人无数的想象,人人都被她高贵、典雅而傲人的气质征服,男性仰慕,女性嫉妒,没有人能抵挡缪斯的魅力。  终于,在世界的舞台上,出现了“中国的缪斯”。她不惊不扬的一举一动征服了西方演艺界,站在无数人梦想的奥斯卡镁光灯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昂贵的女影星,她就是章子怡。自出道至今,章子怡的身价已直飙10亿,成为真正的价值品牌。    价值“10亿”的“中国品牌”    在当今中国
期刊
“我们也曾经历过艰苦奋斗的日子,那时候大部分精力都花在筹集资金上了,”海雅尼说,“如果我一切从头再来的话,我会再多筹集一些资金作为今后事业成长的缓冲器。企业家往往会展望瑰丽的前景,但是你还必须预想世界末日的景象。”  人们通常认为印度菜肴没有什么营养,但是贾玛尔·海雅尼(Jamal Hirani)的印度食品连锁店Tiffinbites却和咖啡馆以及三明治餐吧一样在城市的餐饮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
期刊
一个人的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也是要开始独立面对挫折、面对选择的时候。对于企业,20年的历程意味着什么?今年,中美史克也20岁了。  中美史克人力资源部总监纪云说,最近三年,是中美史克历史上变化最快的三年。公司在积极主动地做着改变,使自己对市场的反应更敏捷、更迅速。员工的心态也越来越开放。在变化中,员工也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更能从容地面对组织变化,以开放的心态理解变化甚至拥抱变化。
期刊
在我看来 , 职场中关于薪酬的话题 , 如同生活中关于爱情的话题 , 永远有好奇、永远有失望、永远有需求被讨论 , 却永远也没有答案。所以这次“编者的话”我只想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 一个从心态上给予我启发 , 另一个则从事态上让我若有所思。  第一个故事来自最近当红的畅销书《随机致富的傻瓜》( 据说股票交易者应该人手一册 ), 里面虚拟了一个生活在宜人小镇的快乐牙医 , 这位牙医是个投资高手 ,
期刊
编者按 :拥有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是每个老板梦寐以求的 , 这样的梦之队并不只存在于梦中。本  期“视野”告诉你应该招募什么样的人、怎么判断这是不是一个梦之队、怎么留住优秀的人才 ,  以及怎么让这些聪明人发生化学反应。好吧 , 让我们开始!    第一步:招募顶尖的专业人才     以专业的图书馆员为例。专业馆员是本领域内最顶尖的人才 , 博闻强记 , 又接受了相关的培训 , 是教授级别的高级资讯
期刊
K2的经验让我们相信,创业,尤其是青年人创业,最好从“小”做起。也许最不起眼的某种服务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只要用心选择一个无人涉足的细分市场,那么你就实现了创新,也因此可以更轻松地赚钱。  与同胞兄弟姐妹共同创业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的成功之路,但是汤姆·肯德里克(Tom Kendrick)和萨姆·肯德里克(Sam Kendrick),一对来自布里斯托尔(Bristol)的兄弟,于2005年1
期刊
《理性之外的谈判》    作者:(美)罗杰·费舍尔、丹尼尔·夏皮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4月  “《理性之外的谈判》是《达成一致》的完美续集。读者立刻就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意识到,情感对谈判有着重大的意义。作者的发现不仅适用于职场,也适用于个人生活。本书意义深远却又浅显易懂。不论是公众谈判、职业谈判、个人谈判、地方谈判甚至是国际谈判,都能采用它的建议。”  —埃莉斯·博
期刊
FM91.5 一档聊话题、放音乐的 Easy Morning, 却因两个年轻主持人的幽默和珠联璧合大放异彩。本名叫胡昆、英文名叫Felix、听众给取名叫小飞的男主角,还有以“傻笑”、饱受小飞“语言欺压”而永远自得其乐的女主角喻舟,正启发着无数年轻人的电台DJ梦。  Felix在CRI还主持着另一档节目“BSideStory”,正如他在网站的介绍语中所说,一张唱片只听A面,不知要错过多少好东西。在D
期刊
没有人有兴趣把《忍者神龟》和《蜘蛛侠》的制作团队、演员或配音阵容、营销手段乃至全球票房拿出来做一个终极 PK。我们感兴趣的 , 是《忍者神龟》的出现似乎意味着一个“个人英雄主义时代”的渐衰渐弱 , 以及团队精神新的崛起。  哈利 · 波特轻轻地挥了挥魔杖 , 就带走了麻瓜世界数以亿计的银两和对英雄的重新想象 ; 把灵魂出卖给魔王墨菲斯的灵魂骑士因最终将其体内的魔性转化为匡扶正义的巨大力量 ,而使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