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出版行业中的90后知识型员工管理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有出版行业中,90后知识型员工已经逐步成为新进人员的主力军,绝大部分的编辑从业者基本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发行从业者基本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因此,结合行业现状和国有企业性质积极探讨研究90后知识型员工的选人、用人、留人、育人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现状
  国有企业由于理念更新而管理措施滞后,在员工激励方面,与外资和民营企业相比,无论在过程激励还是结果激励方面,都存在更多的顾虑和负担。具体表现为:
  1. 结果激励的政策僵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版行业因转企改制导致一些激励政策无法对接转制后的新企业,加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规制,导致员工的结果激励缺乏灵活性。有些企业依旧参照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相关政策来制订薪酬和激励制度,存在多年无变化的问题,导致与市场化要求、员工多样化需求不一致,员工满意度低,企业内存在离职率逐渐升高的趋势。
  2. 过程激励倾向形式化
  过程激励是指,在工作中对员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及时反馈和激励,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更好地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层往往容易忽略与员工的沟通,在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缺少及时鼓励。
  此外,有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执行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情况,没有给予员工真正的工作指导和成长帮助,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关键点
  1. 深刻研究本单位的管理特点
  每个单位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出最少的力,达到激励的效果。但如果激励机制的设计脱离了本单位的历史、特点和传承,往往事倍功半。因此,了解出版单位本身的优势和劣势是进行员工激励的重要前提,同时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布局激励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2. 提升員工的参与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加速各行各业洗牌行动,如今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更多的已经从过去雇主与雇员的關系转变成为合作关系,即员工通过付出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为公司创造价值,并领取相应报酬;公司为员工提供成长的平台,与员工共同发展。因此,激励措施如果能让一线出版编辑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就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应靠领导、职能部门的监管,这样更容易让员工接受并向激励的方向行动,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3. 重视培训激励
  知识型员工群体比起其他群体而言,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更强,学习速度更快,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出版行业中的知识型员工占绝大多数,所以合理组织培训,让这一群体进行及时充电是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各级管理者把对下属的辅导和培养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积极与员工沟通,帮助下属改进工作,这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三、90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建议
  90后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更愿意、更有能力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更倾向于从内在动机出发做事,而不是外在动机。因此与传统的知识型员工相比,90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要着重在薪酬、职业环境、工作过程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1. 完善薪酬激励
  第一,基于出版单位经济能力和发展战略进行岗位分析。
  第二,在制订绩效考评的基础上逐步破除平均主义,能者多劳,劳者多得,充分体现个人劳动价值。
  第三,福利多样化、自助化,设计员工福利菜单,增强福利的灵活性与个性化。
  2. 加强职业环境建设
  首先,在工作氛围营造中,应该加强职业环境建设,如弹性工作时间、排班自主选择等,以满足年轻知识型员工的个人需求。
  其次,推崇更加专业化的管理风格,以往官僚式、命令式的管理风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员工的管理需要,他们更需要教练式的专业水平高的管理方式。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长和乐趣,在困难中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降低离职率,提升对工作的满意水平。
  最后,完善沟通渠道,强化内部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不仅包括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也包括平级员工之间的交流协作。管理者要与90后知识型员工多接触,例如召开员工座谈会,利用民主生活会的机会多与员工加强交流,了解员工诉求,减少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团队活动增加90后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凝聚力。
  3. 提高工作的趣味性
  让工作变得有趣、丰富,是满足90后知识型员工个人成长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可以采用横向扩大工作范围的方式进行,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
  此外,也可以采用纵向扩展工作阶段的方式,让员工在参与决策、计划、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增强对工作整体把握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内在动机,满足这一群体的个性化和主观能动性需求。
其他文献